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班务工作中,班主任常常会遇到一些突然的出乎意料的事情,即偶发事件。偶发事件的性质多种多样,如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捣蛋,捉弄老师,甚至与老师发生顶撞:有的学生干部突然闹情绪甩担子;有时同学之间发生打架等等。这些偶发事件不管是发生在课内还是课外,不管是班主任亲自遇到的还是其他任课老师遇到的,最后还是需要班主任去处理。  相似文献   

2.
我们高二年级学生的信件格外多,有的学生一下课就到办公室来找信,老师们为此很烦.后来,我们了解到.这些信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男女同学之间谈情说爱的.对这些信,老师们议论纷纷,有的主张以后把信全部没收;有的反对这样做,认为这是违法的,不能随便剥夺学生通信的自由,何况有许多信是亲友写来的:还有的主张这类问题少管为佳,免得落“封建”、“保守”的名声.的确,当前中学生的早恋现象是班主任工作中最敏感、最难办的问题.面对一群刚进入青春期的男女学生,有时看到他们在听课中眉来眼去,心神不宁的模样.或偶尔见到几张语句而短,意思含糊的约会字条,班主任老师心中就会产生一种忧虑,担心这批尚未成年的中学生会由此荒废学业.以至误入歧途.对这一棘手的问题,班主任老师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3.
小干部受夹板气,比较普遍。同学骂他们是“大红人”、“马屁精”、“叛徒”、“特务”、“窃听器”、“克格勃”,老师又责备他们“知情不报”、“不讲原则”、“缺乏是非观念”、“管不住同学”、“不负责任”,甚至“与坏学生同流合污”、“以权谋私”。他们既害怕同学的讽刺和孤立,又害怕老师的批评,上下隐瞒,左右为难,活得很累。   这里的症结是教师给小干部的定位有问题。   小干部应该是学生利益和要求的代表,而不是“二老师”;小干部应该是体现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角色,而不是老师的“代言人”;小干部应该是为同学服务…  相似文献   

4.
换角色     
今天早上,廖老师突然对我们说:“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换角色,你们来当老师,我来做学生。”话音刚落,教室里马上沸腾起来,有的同学在摩拳擦掌,准备“耍耍”老师,有的则在心里打着小算盘,还有的几个脑袋凑在一起商量怎么扮演。游戏开始了,首先上场扮演的是陈俊鸿同学。他站起来,大大方方叫了一声:“廖咏梅同学。”然后,主动伸出手来和廖老师握了一下手。  相似文献   

5.
某班进行优秀学生干部评选,迟迟未决结果,班主任张老师急坏了。学校给张老师班只下达一个指标,而班长王明和团支部书记杨勤两位学生干部各方面条件差不多,思想表现、学习成绩、工作能力和体育锻炼等其它各项指标都旗鼓相当,该选谁呢? 张老师决定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有的同学仍然不愿投票,投票意味着每个同学在心理上都要来一次震动:投王明一票,杨勤就是零票,有什么理由在两个条件都不错的干部中作“是”与“非”的判决呢?  相似文献   

6.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很多班主任出于树立威信、从严管理的考虑,在学生面前从不敢轻易表露自己。这是班主任工人的一个误区,是玉主任角色意识的严重错位。众所周知,现代学生社会接触面广,信息接收多、思维活跃且波动性大,他们往往对“不苟言笑”、“不可接近”的教师敬而远之,而迫切希望班主任教师能够善解人意、和蔼可亲,他们希望接近老师、了解老师,希望从老师身上学到东西。如果他们的这一愿望得不到满足,则会对班主任的教育反应冷淡,甚至“无动于衰”。班主任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工作质量和效率必将难以提高,事倍功半,还不受学生欢迎。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个班长,是老师的助手。我当班长以后,老师对我说,如果有“空课”(老师因故不能来上课),就及时找班主任调整一下。使我没有想到的是,每当我去找班主任的时候,几乎全班的同学都阻止我,我虽然心里充满矛盾,还是去找了班主任老师。所以,同学们都认为我“巴结”老师。还有的同学当着我的面骂我。我心里十分难受,我也是一名学生,也明白他们的心理,可又……唉!  相似文献   

8.
班干部在班级中担任着教师小助手的角色,大多数班干部都是学习优异、自律性强、组织能力好的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深受老师喜爱并被寄予厚望。但是,有时他们的处境尴尬,被同学认为是“假惺惺”“打小报告”“讨好老师”等,甚至受到同学排挤。而他们又在自尊心的作用下,碍于向老师求助,自己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9.
对职业学校年轻班主任角色扮演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正确进行角色转换与角色定位 从高校校门刚步人职教教坛的新班主任老师,经历着由“班主任的学生”到“学生的班主任”的角色转换。他们面临着对角色规范的理解滞后于角色实践的考验,存在着因角色越位带来的重重障碍,为此,他们常易产生手足无措的感觉。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很多年轻班主任往往或失之过“左”,急于求成;或失之过“右”,听之任之。  相似文献   

10.
过去,我担任班主任工作时,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男同学为了显示‘男子汉“的力量,到处乱打抱不平;有的同学在回答问题时,不等老师说完就插话、接嘴、甚至故意答非所问,哗众取宠。有的在静静的课堂里大叫一声,引得轰堂大笑。如此等等,真使人伤透脑筋,对这种现象,我只得把这些好表现的同学斥之为“战翎子”,严加批评,结果适得其反。课堂上,他们以沉默表示反  相似文献   

11.
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工作中,常常会碰到一些“偶发性事件”。如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捣蛋,捉弄老师;有的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拒不接受,出口顶撞;有的学生干部突然闹情绪、撂“挑子”等等。若善于讲究处理“偶发事件”的艺术,便可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怎样处理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呢?我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  相似文献   

12.
正一、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学生干部都是经过择优选拔的,其综合素质均较高。但随着工作的开展,有的学生干部工作不积极,对老师布置的工作只知传达,应付差事;有的学生干部只做老师布置的工作,对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热情;有的热衷权力,受社会不正风气的影响,不是通过自己热心为同学服  相似文献   

13.
老师们都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好管,班主任越来越难当。一点不错。难的原因,是现代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外延更加拓展,老师们不容易把握。以班主任工作为例。“多元化”的学生,要求班主任的角色不断延伸,“滋生”出更多新的角色。他们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也是班妈妈、评判者和学生的知心朋友;  相似文献   

14.
刘永芳 《班主任》2009,(8):29-30
一个班级,总有几个不好好学习、调皮捣蛋的特殊学生,面对这些学生,有的老师直截了当地说:“能不能叫老师省点儿心?我这班主任就是给你们几个当的!”的确,这些学生的存在时时考验着班主任的智慧和耐性。但我想,如果没有他们,可能我们的教育教学会永远处于平庸状态。  相似文献   

15.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差生转化工作是班主任最感困扰的问题。作为一个班主任,要对他们了如指掌,并且要有转变他们的信心、决心和方法。要力求让他们和集体齐头并进。让差生感受到班主任不仅仅是他们的老师,还是他们知心的大朋友。大部分差生在学校有以下表现:一是自控能力差。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纪律涣散,上课时有的“自得其乐”,有的与邻近同学说话、打  相似文献   

16.
老师,报告     
<正>一年级小朋友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报告老师”。下课,你刚在办公室想喝口水,与同事聊个天,就有学生喊报告:“老师,某某同学踢了我一脚。”“老师,某某同学在玩黑板。”“老师,某某同学拉我的衣服。”……这些报告中,有一些的确需要班主任出面处理,如:学生摔了一跤,摔破了膝盖;俩学生打起来了……但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当小朋友报告时,我无论在干什么,都会停下来,专心听。如果是大事,就及时处理;如果是小矛盾,我就主持一下公道,安慰一下受到伤害的小朋友。  相似文献   

17.
当同学犯错误或者违反纪律时,要不要把同学的行为告诉老师,这是许多中小学生都面临过的痛苦抉择。有时,老师会为了维持班级的纪律或仅仅是为了维护教师的尊严,要求学生“揭发”那些“坏学生”或背地里向老师“打小报告”。利用学生间谍提供的“情报”,常常成为某些老师控制班级的重要手段。对这些做法,大家习以为常,很少有人去想它意味着什么,对学生的成长会有怎样的影响。 在我从事“青春热线”心理辅导的这些年里,碰到这样一些个案:他们有的是因为“揭发”了同学做的错事,而被同学疏远、排挤和孤立,倍感痛苦与孤单;也有的是…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班主任工作和授课之间有冲突,因为如果人的精力是一桶水的话,多给了班主任工作,就会“旱”了授课。曾听说一个担任班主任的历史老师,在讲到陈胜吴广起义时,联系班里工作:“有的同学不服从管理,顶撞老师,  相似文献   

19.
教育,必须消灭“忌语”荣献上小学的儿子常常讲一些老师挖苦、讽刺学生的“趣事”。比如;有的同学笑得声大了一点,老师就说:“你被猪毛噎住啦!”,有的同学坐得不规矩,老师就说:“你得了软骨病啦!”有的同学一时高兴,手舞足蹈一下,老师就说:“你在抽风呀!”诸...  相似文献   

20.
开心葫芦串     
《新作文》2006,(5)
监考老师“都是同一个老师教的,为什么有的同学考得很好,有的同学却很差,啊?”班主任在大考后又训话了, 全班无语。突然,一个声音从角落里响起:“因为监考老师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