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美德的教育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新人的必然要求,更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美德博大精深,要利用语文课堂教学,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美德,还要利用语文教学激发、培养学生的真挚情感,在语文的作文教学中,围绕传统美德教育、丰富写作素材,使传统美德深深植入学生的心灵。在各种形式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张林科 《新疆教育》2013,(15):260-260
现行的教育方向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学科文道结合,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在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积极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相似文献   

3.
马便林 《新疆教育》2013,(9X):147-148
现行的教育方向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学科文道结合,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在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积极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相似文献   

4.
文章提出当代大学生缺乏传统美德修养。高职学生传统美德缺失,是传统美德教育边缘化的结果。高职语文教学担负着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使命。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通过诵读、阅读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  相似文献   

5.
中华传统美德内容博大精深,语文课外活动是实施传统美德教育的第二阵地.本文阐述了语文活动课中实施传统美德教育的原则和途径以及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阎淑珍 《现代语文》2010,(4):158-158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的优势 自古以来教育就是教书和育人相结合,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肩负了传承中华几千年灿烂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推动学校德育工作改革和培育"四有"新人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将传统美德施与潜移默化之中,让传统美德在语文课堂闪光。  相似文献   

8.
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特征之一,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讲故事、语文课本素材、读书活动等途径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增强学生  相似文献   

9.
刘荣章 《考试周刊》2010,(50):48-49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灿烂的文化,其优美的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互相融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仍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美德。而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传统美德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李艺群 《考试周刊》2009,(38):56-57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代中职生中,存在着感恩意识缺失的现象,加强感恩教育刻不容缓。语文是人文学科,在感恩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老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感恩教育资源,要善于把感恩教育寓于各种情境之中,要积极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感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相似文献   

11.
礼仪教育肩负着传递、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使命。小学生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因此,在小学生中开展礼仪文化教育十分重要。而语文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民族传统美德必然体现其中。翻开小学语文课本,体现民族传统美德的课文随处可见。《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为小学语文学科中的礼仪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12.
计宇  张瑶 《教学与管理》2022,(36):75-80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语文课程自古以来就是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载体,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更是编选了大量蕴含中华传统美德内容的文本。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三个方面,对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内容进行分析后可知,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选入了大量关于自然美景的古诗词和佳句,以及体现人与社会相处、人与自然相处的美德的文本。这些内容在小学语文三个学段各有侧重,且编排体系清晰、内容具体、形式多样。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其价值定位、明晰其教学指向、提炼其教学内容,以切实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用好教科书中的中华传统美德内容,引领小学生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3.
文道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战场。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承担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技巧,促进学生智力、能力、品德的发展与个性健康的重任。《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一条液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师不仅仅是一名教师,更是一位德育工作者,应该把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到教学全过程。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几点看法,望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14.
陈智娥 《科幻画报》2023,(2):263-264
小学教育的基本教育形式和内容需要符合习惯教育的基本要求,包括思维习惯和学习行为习惯等,其中,与学生行为举止、品德教育相关的内容尤为关键,其往往会融入传统美德教育的过程中,从而与小学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国学经典篇目中包含着与我国传统美德相关的内容,此类内容需要体现在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并且需要表现为小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形式。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此类国学经典教育工作时,需要优化选择具体的国学经典教学内容,并将此类内容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促使小学生在学习此类内容时,能够从中感受到与传统美德相关的内容,从而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意识产生积极影响。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了小学语文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内容的基本要求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相应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十分广泛,不仅语言规范、文质优美,而且蕴含着强烈的传统美德教育因素。如詹天佑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司马光见义勇为的行动,立志勤学为中国人争气的童第周...  相似文献   

16.
传统美德是中国文明的瑰宝之一,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中积累而成的优秀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对于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有着重要作用。文道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在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渗透德育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下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钻研教材,明确传统美德的广泛性。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包括:崇高的民族精神、优秀的道德品质、高  相似文献   

17.
鞠建明 《文教资料》2005,(21):167-168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史,其丰富、悠久的传统美德是一笔珍贵的遗产。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结合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让学生既学到语文知识,又能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一、品德教育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观念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因此品德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传统美德教育自然渗透其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自我悟出道德行为的真正价值,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值得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既符合语文教学"文以载道"、"文道统一"的要求,又与新时期素质教育目标相吻合。一、由"点"连"线",由"线"成"面"教师对教材要进行周密的分析和理解。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美德教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19.
张易 《考试周刊》2013,(24):23-24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信息渠道的全面畅通,学生了解和吸收全世界人类文明成果的途径无限拓宽。然而,一些消极思想、不良习气和错误观念等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严重的负面影响。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深入挖掘传统美德教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与渗透,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明确地指出了语文教育的多重功能,语文课也肩负着德育的使命。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课程特点和优势,恰到好处地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中。现在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仅从“五爱”这个方面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这是不够全面的。有时游离于教材之外进行德育,显得生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