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平 《上海教育》2000,(6):52-53
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教育,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符合事物发展的变化规律,即从量变(学生从诸多的思路中沿着一个即定方向发展)到质变(学生从即定方向中又向不同的方位发展),再到质的飞跃。根据上述的认识,我们在实践中从激发学生思维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鼓励学生自我创造这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警待错误:应然的选择 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人格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次次地发生错误,一次次地纠正错误,从而使得他们的知识得以不断获取,能力得以不断提升,思维得以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3.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小学高年级是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高速发展的时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再到抽象思维,这个时期正是思维发展的一个渐进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试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小学数学的教学特点等方面入手,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4.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小学高年级是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高速发展的时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再到抽象思维,这个时期正是思维发展的一个渐进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试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小学数学的教学特点等方面入手,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5.
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人格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是在“出错”、“纠错”的探究体验中,不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发展思维的。因此,作为教师,应当正视学生的错误,努力从学生的角度去了解、分析其背后的学习障碍;同时,更应当敏锐洞悉“错误”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学生是不断发展的群体,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思维特质,为此,我们教师应以发展的思维关注学生的数学成长。一、知识——从点状识记到网状连线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状态是由低级阶段逐步过渡到高级阶段,这一过程基本上是按照‘点状思维、线状思维、网状思维’的序列逐级发展的。"在点状思维(识记)阶段,学生只能考虑到某个具体的知识点,至于这个点与其他点的联系以及这个点自身的发展演变就无从考虑了。这种点状思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决定了他们在课堂上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纰漏与错误。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将目光投注于正确答案,应当用智慧将课堂上出现的错误转化为宝贵的课程资源。一、容错纳错 教学过程是帮助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人格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次次地犯错,教师一次次地纠错,从而使学生的知识能够不断增长,能力不断提升,思维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的发展依赖于思维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实践活动是学生主体得以发展的基础 ,创新教育要求老师在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促进思维的发展。复式教学是通过“动”“静”交替教学来完成同室多级多学科任务的 ,所以它具有时间少 ,任务重的特点 ,为了克服这一矛盾 ,我们精心设计“动”“静”教学 ,使“动”“静”皆为学生思维发展营造条件。现以宝剑山复式实验点为例 ,谈谈复式班学生课堂中的创新思维活动。一、“静”时自学 ,“内储”展示思维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在教学中 ,要重视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 ,注意掌握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 ,下面就激活学生思维 ,让思维的火花呈放异彩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一、质疑善问 ,激发思维学贵有疑 ,疑是思维的火种 ,它可以促进思维的拓展和升华。朱熹曾说 :“读书无疑者 ,须教有疑 ,有疑者却要无疑 ,到这里方是长进。”可见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既是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过程 ,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在这个循环往复中 ,思维由低级简单向高级复杂发展过程中会有许多创造性的因素存在。1、鼓励质疑。追求成功带来的自豪感和满足感受 ,是一般人都具有的心理倾向。教师要利用这一点 ,树立学生质疑问难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根据思维活动的层次性,遵循思维递进规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谈谈个人的思考。一、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即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到理性,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明显地体现了这个特点,如概念的形成、公式的推导、计算法则的得出、数量关系的分析等等。教学中要准确把握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直观材料,加强实验操作,强化形象感知,进而对具体…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生以具体形象为主,因而在认识过程中很难从教师的讲授和得出结论中获取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品质。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教师再引导学生到实际中验证,到生活中运用。  相似文献   

12.
胡倩云 《考试周刊》2014,(83):69-71
在概念形成过程中,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把握一类事物的本质。这个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学习过程,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而数学思维水平的提高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往往是相伴相生、相得益彰的。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应组织高质量的数学活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经历概念的概括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更好地促进概念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进行理性加工,这一加工过程,就是思维。所以思维指的是人们对观客事物的认识过程。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必须经历一个不断克服矛盾的过程,所以思维也是克服矛盾的过程。思维能力则是指一个人认识客观事物的心理品质,它是认识才能和科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没有人的思维活动,就不可能继承和发展前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成果,从这个意义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继承和发展人类社会认识成果的基本要素。思维能力是在思维活动中发展的。要正确地思维,必须遵循思维规律,使思维过程合乎逻辑。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是要激励学生积极思维,二是要正确掌握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本文就培养学生正确掌握思维方法作一简要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形成一系列数学概念,这些数学概念的真理性又返回数学实践中接受检验。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概念经过了不断的发展与变化,正是这种概念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的认知不断地实现“同化”与“顺应”,认知结构不断重组、优化,学生的思维得到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数学故事出发,以问题链为驱动建构数学课堂,引导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论证、探究过程,从而生成古典概率模型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通过探究性思维的碰撞,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内驱力。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形成一系列数学概念,这些数学概念的真理性又返回数学实践中接受检验。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概念经过了不断的发展与变化,正是这种发展与变化,使学生的认知不断实现"同化"与"顺应",思维得到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展现形成过程,优化概念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念是基础知识的核心,理解概念是掌握知识和发展思维的前提。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形成了一系列数学概念,这些数学概念的真理性又返回数学实践中接受检验。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概念经过了不断的发展与变化,正是这种概念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的认知不断地实现  相似文献   

18.
裴斯泰洛齐曾指出:“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贝斯特也明确提出:“学校的存在总是要教些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思维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活动从启动达到获得问题的答案,是学生根据已知探求新知的过程,也是他们学习思考、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各种矛盾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写作文需经历从模仿到创作的过程。从看图说话开始模仿,到自己创作出有个性的习作,是实现从模仿到创作的蜕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发挥个性化的思维,写出有个性、有特色的好作文。  相似文献   

20.
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与提高的过程,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有序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加速思维能力培养的进程,除去应在激发思维的兴趣,指导思维的方法,提供思维的条件和强化思维的训练等方面下功夫外,还必须在优化学生的思维程序上作文章,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一、思维程序是学生学习规律的具体体现 学习规律反映在思维上,就是思维过程的规律性与思维活动的程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