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卖蟹》和《醉人的春夜》是出自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的两篇课外自读课文。如果将它们进行综合比较阅读,其相同之点和不同之处自然纷呈,兹点说如下:首先,比较相同之点。一是背景相同,都是以城市为典型环境,社会背景都是我国八十年代初期。前者发表于1980年,后者发表于1982年,当时,“文革”刚刚结束不久,禁锢了十年之久的全国人民的思想一下子解放出来,随后便掀起了“五讲”“四美”热潮,讲文  相似文献   

2.
一、首先用了外貌描写,但不是在小说开头,而是在“我”行路中对他“发生了兴趣”时,用墨不多,却有传神之笔;其次用了对话描写,例如关于通讯员身世和简单经历的对话、关于借被子前后的对话,都表现了通讯员朴实敦厚、腼腆执拗的性格和乐观的战斗精神。第三用了细节描写,例如两次写他在枪简里插上了野花,写他给“我”留下两个馒头等细节,只廖廖几笔,并不细致,但却勾勒出通讯员的热爱生活、迫求战斗的心情。第四用了衬托描写.作品对新媳妇的刻画是和通讯员密切相关的,无论是不肯借被子,还是替他缝补衣服,但都没有冲淡通讯员的形象,反而加强了这一形象的丰满与生动。第五用了侧面描写,作品并未正面描述  相似文献   

3.
《故乡情》辑录了《将军的私事》和《他与故乡同在》两篇故事。这两篇故事,选材角度相同,表现的主题也相同,标题“故乡情”与所表达的主题是十分吻合的。在这两篇故事中,作者选择了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事,以饱蘸感情的笔调,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表现了革命前辈对故乡、对故乡人民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4.
从孔乙己两次出场的肖像描写分析了《孔乙己》“白描入骨”的美学特征;从众人笑孔乙己和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两个细节分析了《孔乙己》“细节摹神”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从孔乙己两次出场的肖像描写分析了《孔乙己》“白描入骨”的美学特征;从众人笑孔乙己和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两个细节分析了《孔乙己》“细节摹神”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余映潮 《云南教育》2008,(10):12-15
(一)《背影》中的“嘱”《背影》中四次点背影,四次写流泪,两次发感慨,这些都是作者的着力点染之处。但文中也不乏精妙的细节描写,词语的选用也有平中见奇之妙,其中的三“嘱”就是例证:  相似文献   

7.
细节描写主要是指对表现人物有深刻意义和特殊作用的动作、神情等方面所作的细微描写。成功的细节描写在文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一、刻画人物性格。如俄国小说家契河夫在《变色龙》一文中,就先后四次描写了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身上的那件军大衣。第一次交代他作为沙皇警犬的身价第二、三次,通过他一"脱"一"穿"两个细节,表现他内心的惊惧、恐慌和见风使舵的狡猾;第四次再写他"裹紧大衣"的动作,暗示他将恢复走狗常态,继续去耀武扬威。主人公欺下媚上的丑恶灵魂在四个细节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二、深化作品主题。如法国小说家都德在《最后一…  相似文献   

8.
【课文品读】 (一)《背影》中的“嘱” 《背影》中四次点背影,四次写流泪,两次发感慨,这些都是作者的着力点染之处。但文中也不乏精妙的细节描写,词语的选用也有平中见奇之妙,其中的三“嘱”就是例证:  相似文献   

9.
古今中外,凡是杰出的作家,都非常注重细节描写,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反映社会生活。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的鲁迅,非常注重细节描写的运用。鲁迅先生在他的《药》中多处运用了细节描写,笔者试举两处,加以赏析。  相似文献   

10.
《日本平家蟹》和《蜘蛛》是两篇介绍自然界生物知识的说明文。两篇文章在内容和写法上有同也有异,下面就对两文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分析。一相同点1.文体相同。两文均是说明文,同属于科普性的知识短文。2.说明顺序相同。两文在介绍说明中均采用了逻辑顺序。《日本平家蟹》先借一个传奇故事引出话题,然后介绍“人工选择”的作用和“自然选择”的作用,条理十分清楚。《蜘蛛》先介绍蜘蛛的生活习性,重点介绍了它的捕食特点,然后再依次介绍了蜘蛛的物理特征,蜘蛛丝的利用,蜘蛛  相似文献   

11.
古今中外,凡是杰出的作家,都非常注重细节描写,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反映社会生活。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的鲁迅,非常注重细节描写的运用。鲁迅先生在他的《药》中多处运用了细节描写,笔者试举两处,加以赏析。  相似文献   

12.
《文学教育(上)》2010,(4):157-158
作家出版社社长、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日前在媒体上撰文首度披露了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废都》解禁的全过程。何建明向记者透露了其中的一些细节。他说,《废都》是1993年被禁的。当时出版上市只有半年,查禁者给出的理由是“格调低下.夹杂色情描写”。在类似的情况中,因为“色情描写”而被查禁是最令人不屑的。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贵在挖掘文本,品字析句,涵泳文字,把握意涵,而其中离不开对细节的把握。教师要在教学中抓住细节,让学生从细节中体味文本的情感、意涵,感受文本的言语及表现形式。那么。该如何抓住细节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之精髓呢?笔者根据《天游峰的扫路人》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细节一:抓景物描写,析人物性格 优秀的叙事文章,离不开好的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对推动故事发展,彰显人物性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天游峰的扫路人》中,出现了两处景物描写,其中有写天游峰的高耸的,也有写天游峰的陡峭、险峻的。针对这两处景物描写,我让学生进行了三步品读。第一步为比较。比一比两处景物描写有何不同?主要写了天游峰的什么特点?通过比较学生发现,两处描写的相同之处在于,两处都写了天游峰的险峻,但区别在于角度不同,前者是远看的角度,后者则是近观的角度。另外,作者的心态在两处景物描写中也有区别,前者是登上山峰好不得意,但近看后却又倒抽冷气,吓得冷汗淋淋。  相似文献   

14.
《文学教育(上)》2010,(3):157-158
作家出版社社长、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日前在媒体上撰文首度披露了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废都》解禁的全过程。何建明向记者透露了其中的一些细节。他说,《废都》是1993年被禁的。当时出版上市只有半年,查禁者给出的理由是“格调低下.夹杂色情描写”。在类似的情况中,因为“色情描写”而被查禁是最令人不屑的。  相似文献   

15.
《察今》和《察传》在《吕氏春秋》里是两篇各自独立的文章。前者出自“八览”中的《慎大览》,后者出自“六论”的《慎行论》。尽管这两篇文章未必都出于一人之手,但是,文章风格很接近,其中不少地方也很相同:  相似文献   

16.
眼睛,是人的心灵的窗户。要表现出一个人的“灵魂”,无论画家还是作家,都不会放过对人物眼睛的描绘。鲁迅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画眼睛”。他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我怎么做起小说来》)。《祝福》对祥林嫂的眼睛描写了三次:一次不如一次有神,真切地反映了人物每况愈下的生活历程。《伤逝》对子君眼睛的两次的描写亦是神情毕肖。在鲁迅的创作中,大量的“画眼睛”却不局限于肖像描写,而是指最能显示人物精神世界的典型细节。孔乙己那件“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就是孔乙己的“眼睛”。在《故乡》里,二十多年后的闰土见“我”不再喊“迅哥儿”而虔诚地叫“老  相似文献   

17.
鲁迅素谙写人的技法,往往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呼之欲出的艺术形象。但在描写小栓咳嗽这一细节上,却是用墨如泼。他这样六次描写了小栓的咳嗽:①“里边的小屋子里,也发出一阵咳嗽。”(《药》第一部分)②“那屋子里面,正在窸窸窣窣地响,接着便是一通咳嗽。”(同上)③“小栓便禁不住心跳起来,按着胸膛,又是一阵咳嗽。”(《药》第二部分)④“……里边睡着的小栓也合伙咳嗽起来。”(《药》第三部分)  相似文献   

18.
细节描写,贵在文字简约而生动传神,看似寻常却耐人寻味。例如,《穷人》(人教版第12册第8课)中的这一细节描写:“回到家里,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小孩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着重号系笔者所加)这是描写渔夫的妻子桑娜见女邻居西蒙已死,出  相似文献   

19.
奥尼尔是否受过哈代的影响,目前尚无法考证,而他的《安娜·克里斯蒂》在展示主人公悲剧性命运及对悲剧的理解上都确确实实和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有着许多相类似的现象:这两部作品都以同情心理,描写了妇女的不幸的命运;他们都极力展示“人和人同自己命运的斗争”,“同自己求得归宿的夙愿斗”这样一个深刻的主题;而且都以悲剧结束。不仅如此,甚至两部作品的某些场面、细节也很相似。作品的女  相似文献   

20.
同是写“绿” 风格各异──朱自清《绿》与宗璞《西湖漫笔》对比谈广西武鸣县教师进修学校潘福坚朱自清的《绿》和宗璞的《西湖漫笔》都是散文中的佳作。前者是高中教材的常选篇目,后者也一度选作高中课文。“绿”是这两位作家在这两篇文章中着意描写的景色。阅读这两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