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动技能干预对大学生身体自尊、自我设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我设限及身体自尊5个分量表为调查工具,对高自我设限大学生进行运动技能实验干预。结果表明:开放式技能组、闭锁式技能组和对照组之间在自我设限、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身体素质变量上的主效应显著;男生对身体素质变量上的评价显著高于女生,其余变量均不存在显著的主效应,也不存在组别与性别的交互作用。结论:开放式运动技能对大学生的身体自尊各变量的改善均有显著作用,对自我设限干预效果显著优于闭锁式运动技能;运动技能干预对男生身体素质感的提高和自我设限的降低程度较女生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体育锻炼对中老年人一般自尊、生活满意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主观身体健康、身体吸引力、身体价值感、一般自尊和一般生活满意感5个量表为研究工具,对246名中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锻炼水平在因变量身体价值、一般自尊和生活满意感的主效应非常显著;锻炼形式与每周锻炼次数对各因变量均不存在显著的主效应.在主观身体感受、一般自尊因变量上,锻炼水平与每次锻炼时间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不锻炼与每周锻炼3次以上者在所有测试变量的得分都具有显著性差异,体育锻炼对中老年人一般自尊和生活满意感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应激条件下20名优秀射击射箭运动员和40名普通大学生心率及心率变异性的分析,探讨优秀射击、射箭运动员自主神经活动的特点.方法:实验采用电脑游戏作为应激诱发材料,在被试操作的同时记录心率和心率变异性指标.结果:1)主动应激条件优秀的射击射箭运动员的焦虑体验显著低于普通大学生.2)两组被试在三个阶段的HRP主效应显著[F(2,116)=59.986,P<0.01],LF主效应显著[F(2,116)=9.731,P<0.01],HF主效应显著[F(2,116)=4.462,P<0.05],LFnu主效应显著[F(2,1163.821,P<0.05]HFnu主效应不显著.3)组间比较HF在不同阶段有显著主效应[F(1,58)=7.902,P<0.01].组别与阶段之间在LF[F(2,116)=4.884,P<0.05]和HF[F(2,116)=5.032,P<0.05]有显著交互作用.4)x2检验表明,预期阶段共同激活模式在两组被试中分布存在显著差异(x2=4.051,df=1,P=0.044);应对阶段共同激活模式在两组被试中分布存在显著差异(x2=5.714,df=1,P=0.017).结论:优秀的射击射箭运动员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兴奋的强度和时间跨度上高于普通大学生,尤其副交感神经的调节功能更加强大;无论在预期和应对阶段运动员都以共同激活模式为主,相较于普通大学生,他们心率增加的幅度更小,单位时间内增加的坡度更平缓,活动也更稳定.  相似文献   

4.
以184名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采用拓展训练教学进行16周的实验处理,检验拓展训练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班级凝聚力的促进效应.结果显示,拓展训练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班级凝聚力,在影响效应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对女生的影响效应显著高于男生.因此,拓展训练教学是一种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班级凝聚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运用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揭示不同的体育学习方式影响学习不同项群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自主学习方式比传统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好,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学习方式与项群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传统学习方式影响学习不同项群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没有显著性差异。自主学习方式影响学习不同项群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效果不一样,其中,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要优于隔网对抗性项群和同场对抗性项群,隔网对抗性项群又显著高于同场对抗性项群,并且不同项群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的基础上,从学校体育的角度提出有效改善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和"心理自评量表(简称SCL-90)",对六所高校体育专业597名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做了调查和分析,同时对比文、理专业的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研究表明:体育活动对个体情绪智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体育专业的男生在情绪评价力、情绪适应力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女生,但在情绪觉知力和情绪调控力不如女生;情绪智力高年级(三、四年级)明显好于低年级(一、二年级);体育专业大学生情绪智力四个主因素和总分明显高于文、理专业大学生,但情绪觉知力显著低于文、理大学生;大学生情绪知力与性别、年级、专业的交互作用显著;体育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学生在知觉他人情绪、控制自我情绪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健美操对女大学生“气质可塑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在校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调查与生理测试的方法,研究并分析了健美操对女大学生气质类型及与之相关的神经类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健美操运动对参加该项运动的女大学生气质类型有特殊的要求,参加健美操运动的女大学生在经过三年的正规训练后,其气质类型发生显著变化,其变化规律是由胆汁质、抑郁质气质类型向多血质、粘液质气质类型转变,但对其高级神经活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师形象的认同程度依次为"能力"、"师德"、"示范"、"学识"和"体魄";年级和性别在"能力"与"师德"因素上主效应显著,而交互作用不显著;学历在"能力"因素上主效应显著,其他因素主效应和交互作用不存在差异显著,在"能力"因素上,男生的分数显著高于女生,低年级学生的分数显著高于高年级学生,本科学生的分数显著高于专科学生;在"师德"因素上,女生的分数显著高于男生,高年级学生的分数显著高于低年级学生,其他因素上则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为研发利于提高用户体育锻炼水平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App)而探讨不同功能程序对用户体育锻炼的影响效应。研究方法:在8周内使用自主研发的手机应用程序MOVE2HAPPY基础功能版(具有自我监控功能、绩效反馈功能、信息推送功能)和实验功能版(与健康目标关联的运动建议功能、运动任务游戏化功能)进行干预,将124名大学生受试者随机分成4组,采用4臂析因实验考察不同功能对用户体育锻炼行为和心理指标的主效应与交互效应。结果表明:使用运动App可以有效提高用户体育锻炼行为水平(P<0.01);在App功能对用户持续体育锻炼行为影响方面,时间与运动建议交互效应显著(P<0.05);在App功能对用户体育锻炼意向影响方面,游戏化主效应显著(P<0.05);在App功能对用户使用次数影响方面,运动建议和游戏化功能的单独效应均为显著(P<0.01)。主要结论:包含常见功能的运动App可以有效提高用户的体育锻炼水平;运动任务游戏化功能更有利于吸引初期用户使用App,形成较高水平的体育锻炼意向;与健康目标关联的运动建议功能则在维持用户体育锻炼行为、增加用户后期使用App次数等方...  相似文献   

10.
以“绿色锻炼”思想为基础,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户外自然环境,探讨不同锻炼情境中的中等强度自行车锻炼对大学生心境、主观用力感量表 (RPE)和身体自尊的影响及其差异。30 名大学生随机分配到单一运动组、运动音乐组、虚拟环境运动组,每组10 名大学生,男女各5 名,然后完成 40 min 的中等强度的踩踏功率自行车任务。运动前后分别评估心境状态和身体自尊,运动10 min 后每隔5 min 评估RPE。结果:(1)心境,组别的主效 应显著,测量的主效应显著,组别和测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运动结束后虚拟环境运动组心境的紧张、疲劳、慌乱水平显著低于运动组,精力水平显 著高于运动组;(2)身体自尊,组别、测量的主效应均不显著,组别和测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但运动后虚拟环境运动组大学生的身体自我价值显著 高于运动组;(3)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3 组大学生的RPE 均显著增加,但虚拟环境运动组大学生的RPE 显著低于单一运动组,同一时间点虚拟环境 运动组大学生的RPE 显著低于单一运动组。结论:中等强度的运动对心理有改善作用,虚拟锻炼环境对心境有更好的调节效果,是一种良好的锻炼 方式,同时研究结果进一步为绿色锻炼的心理效益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调研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广东省大学生身体运动认知实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身体运动的认知优秀等次偏少,但总体上达到较好的水平。其中,存在院校类型、性别主效应以及院校类型*性别交互作用的显著差异,总体上普通院校好于高职院校,男生好于女生,未见显著性专业差异。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PARS-3《体育活动等级量表》,测查315名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和体育锻炼情况。结果表明:高校教师的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女教师、已婚、教龄长的教师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运动量在正性情感上有显著的主效应,锻炼持续时间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均有显著的主效应,运动量和锻炼持续时间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交互效应显著,说明在体育锻炼与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锻炼持续时间是影响其效果的决定性因素。运动量与锻炼持续时间在生活满意感上主效应均不明显,且不存在交互效应,说明仅仅通过体育锻炼较难对其产生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PARS.3《体育活动等级量表》,测查315名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和体育锻炼情况。结果表明:高校教师的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女教师、已婚、教龄长的教师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运动量在正性情感上有显著的主效应,锻炼持续时间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均有显著的主效应,运动量和锻炼持续时间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交互效应显著,说明在体育锻炼与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锻炼持续时间是影响其效果的决定性因素。运动量与锻炼持续时间在生活满意感上主效应均不明显,且不存在交互效应,说明仅仅通过体育锻炼较难对其产生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以学习方法、性别为自变量,田径学习质量为因变量,身体素质为协变量,经多元协方差分析,结合观察法,对学生田径学习、心理类指标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合作学习用于体育专业田径课对学习质量影响极显著,学习方法主效应下团队凝聚力、田径专项成绩、学习效率、学习态度影响极显著、情感体验影响显著;男生田径专项成绩、学习效率优于女生,差异显著;教学方法与性别交互作用对学习效率影响显著;学习效率是最能体现自变量影响的因变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模型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探索大学生锻炼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辽宁省1 59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分层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 1)在主效应方面,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均对锻炼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主观规范影响不显著。2)在交互效应方面,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态度×主观规范两个交互项对锻炼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交互效应;经Johnson-Neyman法检验发现,只有当感知行为控制达到一定水平时,感知行为控制才能正向影响态度与锻炼意愿的关系,而态度对锻炼意愿的影响将随着主观规范水平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6.
魏烨 《体育科技》2014,(1):102-104
探讨影响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行为意向的因素,采用问卷调研法对354名大学生进行测量,将影响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因素,运用计划行为理论与线性结构方程式统计分析,找出影响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行为意向构面的影响力度。实证结果: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有直接的显著影响,可以解释其参与休闲体育行为意向的0.37;情感性信念和工具性信念对态度有显著影响,可以解释其参与休闲体育态度的0.22;主体群和次体群对主观规范有显著影响,可以解释其参与休闲体育主观规范的0.35;便利条件和自我能力对知觉行为控制有显著影响,可以解释其参与休闲体育知觉行为控制的0.68。研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行为意向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为了检验奖学金评定中的组织公正感和成就动机对体育院校大学生学习相关行为的影响,对624名体育院校大学生进行实验和心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奖学金评定中的互动公正、程序公正和分配公正对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学习行为、组织公民行为和对辅导员权威的评价有显著影响,但不同变量的影响效应不同.成就动机对奖学金评定中的组织公正感和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学习相关行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对25所高校的404名高水平运动员进行测量,评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健康水平各项指标得分均高于全国成人常模;女子运动员在人际关系、焦虑、精神病性3个因子上显著高于男运动员;不同年级运动员在人际关系因子、焦虑因子及精神病性因子上,差异均有显著性;一年级、四年级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焦虑因子与性别、年级的主效应均有关,精神病性因子与性别的主效应有关;焦虑因子与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王景贤  于春艳 《体育学刊》2007,14(6):123-128
为了探讨体育锻炼对生命质量的影响,从2006年3月到6月通过对浙江省6所高校954名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体育投入和生命质量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锻炼总体态度处于一般水平,并且在性别上差异非常显著,男生要好于女生;大学生总体的生命质量处于一般水平,其中社会关系领域最佳,环境领域最差;大学生的体育人口比例较低;体育经济投入水平一般,体育情感投入、体育精力投入水平偏低;大学生体育人口在体育锻炼态度和生命质量的得分上普遍高于非体育人口;大学生体育锻炼总体态度与生命质量中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显著相关,大学生的体育时间投入、经济投入、精力投入(行为习惯与行为控制感)与大学生生命质量显著相关,但其中时间投入、精力投入与心理领域相关不显著;情感投入(行为意向)与大学生的生命质量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通过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吉林省10所高校1 500名在校大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级、城乡的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呈现一定的交互作用和显著性差异,教育价值、身心健康、丰富生活因子的认同度取决于年级主效应,人际交往因子的认同度取决于城乡主效应,健身塑形因子的认同度取决于性别、年级主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