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是正史中两部最早的史志目录,它们的内容都颇为详赡,并且在图书分类方面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历来被称为史志中的翘楚.  相似文献   

2.
于兆军 《兰台世界》2011,(12):10-11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是正史中两部最早的史志目录,它们的内容都颇为详赡,并且在图书分类方面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历来被称为史志中的翘楚。  相似文献   

3.
《隋书·经籍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按照经史子集名称顺序排列的正史艺文志,正式确立了四库体系。《隋书·经籍志》对四库体系的贡献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经史子集顺序的确立开四库体系先河,二是集以往目录学之大成而为四库体系的表率,三是开四库体系以三统一化为绳尺的机杼。  相似文献   

4.
《隋书·经籍志》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四部分类目录,是继《汉书·艺文志》以后的第二部重要的古代综合性图书分类史志目录。它对我国古代目录学影响深远,对古籍考证、辨伪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和<四库全书总目>作为我国官修史志目录学著作中的三座里程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的学术流变.通过考察三部目录学著作对道家文献尤其是<庄子>相关文献的收录情况,我们可以对<庄子>在古代较为复杂的传播与接受历程有一个大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金华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12):132-133,136
作为“纲纪群籍,簿属甲乙之学”,目录学的发展关系重大。随着七部分类到四部分类法转变的完成,史部目录的地位最终突显出来。直到《隋书·经籍志》(为了叙述方便,仿照惯例《隋书·经籍志》简称《隋志》《汉书·艺文志》简称《汉志》)的完成,史部目录终于独立而且下设各子目成熟完善,为后世所效仿。  相似文献   

7.
现今仍有许多学者对《隋书·经籍志》总集多有收录某些作者的个人作品集存有争议,如“毛伯成诗一卷”、“江淹拟古诗一卷”等;清朝的大学者姚振宗在其《隋书·经籍志考证》中也对“毛伯成诗一卷”、“百国诗四十三卷”等作品集何以被编入总集存有疑问。对此,文章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总集序与《隋书·经籍志》总集之小序所述进行比较,并对《隋书·经籍志》总集中的多个作品集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隋书·经籍志》总集的概念与《四库全书总日提要》总集的概念,与我们现在所理解之总集的概念有所不同;后两者的“总集”是单纯的总而集之,而《隋书·经籍志》总集是“选而集之,而后总为一类成为总集”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应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之约,李致忠先生正在研究撰写《三目类序释评》。所谓三目,指《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这三部书,在中国古典目录学史上可谓三座里程碑。其总序、部序、类序,可谓"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典范。将其总序、部序、类序对照摆在一起,加以标点、笺注、训释,而后给予客观评断,阐述当代人的目录学思想,对于弘扬古典目录学优良传统,推进现代目录学发展,是大有裨益的。本刊自本期起,连续选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隋书·经籍志》在著录体例上的创新之一是注明书籍的存亡。受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影响 ,加之《隋书·经籍志》修撰时面临特殊的客观条件 ,《隋书·经籍志》通过“有”、“等”、“各”、“并”等体例的运用著录亡书。  相似文献   

10.
《隋书·经籍志》的编撰在我国目录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里程碑式意义,对其编撰思想进行研究,不但能探明其成书规律,推究我国古典目录学发展的思想脉络,更能为“图书馆学中国化”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相关史料进行审慎、仔细的分析,认为王俭《七志》正文“七志”部分所著录图书为“今存之书”(即王俭撰《七志》时能获知的所有存于刘宋时期的图书),故《七志》又被称作《今书七志》。  相似文献   

12.
《隋书经籍志》是一部版本目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书经籍志>既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以经史子集命名的史志目录,又是一部版本目录,其<总序>部分是一部写本目录,而正文部分则著录了大量的同书异本.<隋书经籍志>成为一部版本目录,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编撰<隋书经籍志>是一个较大的工程,绝非一人所可为,其预修者有待详考.而书中所提"传拓之本",似为"响揭"之误.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13.
隋唐以降,四分法一直居于古代图书分类的主导地位。《隋书·经籍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经、史、子、集之称谓来命名四部的目录学著作。四分法始创时期,该书类目设置不尽完善造成大量书籍依附现象,并对书籍的隶类及书目背后的学术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明杰 《图书馆》2005,(6):47-50
本文从著录版本、比较版本异同、鉴定版本、考订辨版本源流、评价版本优劣等五个方面对《直斋书录解题》的版本学价值进行了全面发掘,确立了其在中国古籍版本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班固《汉书.艺文志》小注的详细分析,来说明其类型、特点和价值,强调其在文化学术史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著作,全面记录了西汉一代藏书状况。它以官修目录成书,其分类排列系统严谨细密,注文、序文写作简繁得当。它不但总结了我国上古时期学术文化的发展状况,是后世文人治学的工具,而且也为后世目录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7.
张守卫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21):137-142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之分类是吸收《七略》、《七录》以来我国古典目录学分类之精华,又根据时代和学术变化、发展的需要,因时制宜地创新和调整有关类目,从而形成自己独具特色、较为完善、对后世图书分类产生较大影响、集宋代目录学分类成果之大成的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18.
卢文弨《(新订)直斋书录解题》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卢文弨《(新订)直斋书录解题》重辑的缘起,整理的成就和不足的考察,认定卢文弨《(新订)直斋书录解题》重辑稿本,无论是在卷帙次第、著录书目的排列顺序,还是在图书著录的数量方面,都较四库辑本接近《解题》原貌,虽有残缺或不足,实仍较四库辑本为优。  相似文献   

19.
罗凌 《图书与情报》2005,45(3):85-86,89
《续藏经》和《大正臧》目录中登录《佛国禅师文殊指南图赞》作者时署名为宋释惟白,而文本题名下又署名为中书舍人张商英,这种署名的矛盾容易引起误解。笔者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具体分析,系《佛国禅师文殊指南图赞》中的图、赞于惟白名下,而系其序文、记述内容于张商英名下,以补《续藏经》和《大正臧》登录之疏漏。  相似文献   

20.
《汉书·艺文志》承《七略》而来。向、歆父子整理书籍,充分借鉴了前代成果,即从事物分类以至典籍分类、学术分类,以及孔子以来的图书整理传统。而在汉代,由于孔子本人的被尊崇,使得孔子进行的图书整理事业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图书整理事业被看作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