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武术专业30名优秀男子运动员棍术动作旋子转体720°的受伤情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棍术旋子转体720°这个动作受伤部位主要是以膝节、髋关节、腰部、踝关节为主;动作难度大,身体素质要求高是这个动作损伤的主要原因,局部负重过大,过度疲劳,身体素质达不到要求是构成这个动作损伤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武术套路健将童通旋子转体720°起跳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子转体720°接跌叉动作是武术长拳类C级动作,起跳动作效果是决定动作成败的关键。运用三维影像解析和足底压力测试方法从运动学、动力学角度,对健将级运动员童通所做的旋子转体720°起跳动作进行了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旨在揭示其技术动作特点。  相似文献   

3.
采用三维录像测量解析,对旋子转体720°接跌竖叉的起跳阶段进行运动学分析,揭示该阶段的运动学特征,为运动员改进该技术动作,提高动作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三维录像测量解析,对旋子转体720°接跌竖叉的起跳阶段进行运动学分析,揭示该阶段的运动学特征,为运动员改进该技术动作,提高动作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武术旋子转体720°接跌叉技术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三维录像机DLT法和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与方法,对4名武英级运动员旋子转体720°接跌叉动作进行解析,为武术动作的技术创新和难度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6.
难度动作是武术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决定因素。成功完成旋子转体720°接竖叉可获得0.6分的难度得分,而目前该动作的完成情况并不理想,尤其是在落地接竖叉过程中经常出现失误。应用DLT法,对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女子长拳冠军梅寒完成的旋子转体720°接竖又的落地技术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动作的运动规律,为教练员以后的训练工作提供科学参考。结论:在整个落地过程中,梅寒始终保持梗头,有利于提高落地的稳定性;梅寒的两臂总是在左脚落地后快速向两侧伸展,两臂的位置,有利于及时调整重心;梅寒的上体从右脚落地瞬间便开始积极地前倾,既提高了落地的稳定性,又加强了对落地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找出我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女子运动员与国外优秀运动员成套动作完成中存在的差距,为我国该项目运动员提高竞技水平和运动成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录像分析法等,对2010~2011年度全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锦标赛前3名的中国女子运动员与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前3名的女子运动员成套动作的编排,使用的难度技术动作的动作数量、动作完成中的各项参数、动作连接的流畅性及落点选择等方面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结果:我国女子运动员在比赛的成套动作中,单个动作难度、难度动作数量、动作完成中的各项参数、动作连接的流畅性及落点选择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国外女子优秀运动员。结论:我国该项目女子运动员与国外女子优秀运动员在比赛成套动作的完成质量、难度上存在比较显著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梅寒旋子转体720°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新规则的出台,难度动作成为武术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决定因素。旋子转体720°是C级难度动作,目前该动作的完成情况不理想。应用DLT法对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女子长拳冠军梅寒完成的旋子转体720°的起跳技术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该动作的运动规律,为教练员以后的训练工作提供科学参考。结论:在最大缓冲瞬间到左脚离地瞬间的过程中,梅寒主要靠头部和两臂向左上方的弧线摆动,以及右腿向右上方的摆动来加强绕矢状轴的转动能力,靠头部向运动方向左上方的弧线摆动及两臂不对称的加速摆动来加强绕纵轴的转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李宁  桂鹰 《四川体育科学》2007,(3):87-88,134
对10名运动员完成3m板107B动作在腾空各阶段中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获得了优秀女子运动员3m板107B动作的部分运动学特征,找出了四川队运动员与奥运选手在107B动作技术上的某些差距,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外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动作难度及质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录像解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 2 0 0 3年中国蹦床冠军赛及第 2 3届世界蹦床锦标赛女子决赛前 6名运动员自选动作的难度及质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运动员的优势是动作腾空高度高 ,动作间高度波动小 ;其问题是整套动作难度低 ,差距主要体现在转体难度及姿势难度上 ,动作水平位移较大 ,身体姿态错误较明显 ,整套动作的成功率低。建议我国运动员在努力发展 3周空翻的同时 ,还要进一步在两周空翻的转体度数和姿势难度上挖掘潜力 ,并且在动作的稳定性和动作的姿态上下更大的功夫  相似文献   

11.
竞技健美操女子单人项目难度动作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第9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女单前3名运动员成套动作中难度动作的编排、类别、完成率以及根命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世锦赛优秀女单运动员在难度动作编排分值、难度类别、完成率及根命名上一致性程度较高;大部分难度集中在0.5~O.7之间,高分值(≥0.8)难度已演变为优秀运动员难度分值提高的着眼点;难度动作以C类组别为主,均衡发展体能各子因素是运动员难度动作合理化的关键所在;高难度动作的掌握不够稳定,运动员专项体能有待加强;动作根命名较为集中,针对性体能训练已成为个性化难度发展的突破口;(2)优化运动员体能结构,使各体能因子能够达到最佳匹配是难度动作得以全面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采用现场裁判评分、调研考察等方法对参加 2 0 0 3年蹦床世界杯赛的 4 4名中、外优秀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与成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女子优秀运动员的动作难度、成套动作质量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已具有在 2 0 0 4年奥运会上夺取奖牌的竞技实力和冲击金牌的可能性 ,但我国女子一线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发展得还不平衡 ,整体水平与世界强国仍有差距 ,主要表现在成套动作还没有达到在高难度、高质量、高稳定性上的和谐统一。进一步强化动作质量和稳定性 ,并积蓄一定的难度储备 ,是下一阶段备战 2 0 0 4和 2 0 0 8年奥运会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平衡木直体后空翻转体360°动作的技术特点及训练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次后手翻接直体后空翻转体 36 0°站木动作 ,是当前世界体操女子平衡木中少有的 B B E的高难创新动作。该动作属于空翻转体类动作 ,对当前世界女子平衡木 E组难度并在连接中完成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补充 ,它为平衡木空翻转体类动作创造了先例。本文对该动作的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 ,并介绍了吴晶晶的训练方法 ,目的是为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提供参考 ,为提高我国平衡木技术水平服务。  相似文献   

14.
武术长拳运动要求运动员具有快速起动、快速踢打和快速翻转、腾空等能力,因而所有动作的完成都要有一定的体能作为支撑,特别在高难度腾空动作上,如腾空外摆莲720°、旋风脚720°、旋子转体720°等对体能有更高的要求。武术长拳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成功完成动作演练的保障,长拳运动项目属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项群,对技术要求固然很高,...  相似文献   

15.
我国独创的技巧高难动作——旋子转体360°早在七十年代初期就以它新奇、惊险,灵巧的技术结构和别具一格的民族特色震惊舞坛,引起了舞蹈界的浓厚兴趣和重视,从此,旋子转体360°便载入了我国民族传统技巧的史册。在继承我国民族传统技巧的基础上开拓了新的技术领域。最近几年来,经过我国舞坛与体坛广大演员、运动员与教练员们的共同努力,刻苦钻研和辛勤耕坛,在突破旋子转体360°这  相似文献   

16.
陈瑞琴 《体育学刊》2012,(5):123-126
对第10~11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我国与世界各项前3名运动员成套动作中所选的跳跃类难度动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在成套动作中选用的跳跃类难度动作的数量和分值上均高于世界前3名选手;我国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选用的跳跃类难度动作类型主要偏重于屈体分腿跳类,动作的完成比世界优秀运动员选用的科萨克跳类的难度大;我国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选用的跳跃类难度动作主要分布在整套操的前半套,而世界优秀运动员主要分布在整套操的后半套,这对运动员的专项体能及下肢动力性力量的要求较高,这说明我国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下肢动力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东京奥运会男子吊环单项决赛8名运动员竞技实力进行分析,为我国运动员在吊环项目上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结果 1)8名运动员都以Ⅱ组别(力量动作和静止动作)作为成套动作的开始,在动作组别的选择以及编排上多以动作组别I衔接其他3个组别动作,除动作组别IV以外的其他3类动作组别的使用频次及难度都受到一定的限制。2)在编排上,运动员在起始阶段以难度值较高的力量动作和静止动作为主;中间多以难度价值为C、D的组别I摆动动作并摆动经或至手倒立动作过渡;下法动作选择多以后直两周转体720°(渡边下)、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720°下、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540°/720°以及悬垂前摆团身后空翻3周。3)中国队刘洋和尤浩成套动作为东京奥运周期个人最优;希腊运动员佩特罗尼亚斯相较下法完成质量偏差、环上动作完成质量高,位列决赛第3名;巴西名将扎内蒂以难度分6.5且使用G组动作悬垂前摆团身后空翻3周下冲击冠军,下法出现重大失误位列第8。4)根据斯皮尔曼相关分析发现,东京奥运会男子吊环单项决赛E分与总分高度相关(p<0.01)。结论男子吊环决赛中8名运动...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近年参加全国蹦床锦标赛、冠军赛(单跳项目)男子单跳第2套前几名运动员成套动作分析、统计,探讨720°直旋在训练比赛中的掌握和运用,并在合理编排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录像分析、专家访谈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第12届健美操世锦赛男单前8名成套动作中难度动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8名男单成套难度动作平均分值较高.多选0.7~1.0分值间的难度动作,且1.0分值的难度动作选择最多,总体难度得分率较高、完成较好;力量性动作仍是男单运动员的强项,平衡与柔韧是男单运动员相对薄弱的环节,C组和D组难度动作的整体分布不够合理;0.1的组合难度运用不突出,创新度不够大;难度动作的空间转换体现了连贯、均衡的3层空间转换。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武术运动发展较快,高难度的“旋子转体”动作也就应运而生,在新修改的《武术竞赛规则》中已得到肯定。虽然如此,但仍受一定的限制,当套路中已选用十三种限制动作中任何一种后,它即不能再被选用。尽管如此,多数运动员在自选拳术和器械套路编制中还是采用了“旋子转体”动作。因为他们懂得,在套路比赛中,如比赛双方技术水平、规格相当,最后的胜负就取决于难度的差异,这在第四届全运会武术比赛中又一次得到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