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史与生活史一直被认为是两个范畴,但是像"五四"这样重大的思想运动,事实上对生活世界的风貌造成深远的改变.本文主要是从方法论方面提出若干反思,看"五四"运动以何种方式逐步散播影响并改变日常生活世界的形貌与运作.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五四”运动七十周年。“五四”运动是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和伟大的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五四”以来,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巨变,我国人民正面临着新的历史使命。“五四”时代的爱国者为拯救中华而奋起,为改变我们民族的命运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奋起,为改变我国贫困落后的面貌而进行着坚韧不拔的斗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世界范围的现代人道主义思潮,成为“五四”人道主义思潮、运动发生的世界思潮背景,本文拟通过系统梳理“五四”前后国人对这一思潮的介绍,以及对相关史论、资料的译介,力图描述出当时国人所认知的它的基本发展过程,以揭示“五四”人道主义思潮、运动的真实背景。  相似文献   

4.
五四新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本论述了“五四”先驱们在这场运动中是怎样以极大的热情与理性,探索中国的前途与全球化的关系、中国的民族性和中国化与世界的关系、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与世界革命的关系,并指出了在此方面所存在的不足,认为五四新化运动在这方面的探讨对于我们今天参与全球化的进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五四”爱国运动七十周年。“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革命历史的开端。“五四”运动前夕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鼓舞了一代中国人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准备。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革命精神,就必须接过“民主”与“科学”的大旗,走“科技立国”的道路,迅速发展生产力,推进四个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有两种涵义:狭义的“五四”是指1919年5月4日在北京发生的学生爱国运动;广义的“五四”则是指这一天前后若干年的一种文化运动或思想运动。一般来说,其上限可以追溯到两年以前的文学革命,下限则大抵可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限.的确,“五四”运动既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前者的主旨在救亡,后者的主旨是启蒙。救亡和启蒙的双重变奏相互影响、互相促进,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对中国现代历史  相似文献   

7.
五四激进人视域中的“科学”,并不拘泥于狭义的自然科学领域,也不看重具体的自然科学技术,而是注重科学的“效用”,认为科学具有改变人类物质生活尤其是改变人类精神生活,实现思想、化、学等各种范式转型的威力。他们利用科学的“精神”与“方法”,作为彻底反叛传统和掀起学革命的思想武器。正是在科学的旗帜下,五四激进人对传统的愚昧习俗展开了深入批判;而怀疑意识作为科学精神的重要内容,正显现着五四激进主义可贵的理性品格,而这两个方面也构成了五四乡土学、“问题小说”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我们所说的学习中国革命的历史,就是学习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以来到一九五二年这一个伟大的新时代的革命历史。毛泽东同志在其有名的“新民主主义论”一书中,精辟地指出了中国这一新时代的由来:“因为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注一]在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经过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经过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展,经过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和六月三日工人阶级的参加斗争,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此,中国的工人阶级由於自己的长成和俄国革命的影响,就登上了政治舞台。当他们成为一独立的政治力量以後,便立即为建立自己的政党——中国  相似文献   

9.
一九一九年发生在天安门前的“五四”运动,犹如惊雷,犹如闪电,打破了中国隆冬般的寂寞,撕裂了浓重的黑暗,震撼了东方,震撼了世界。“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我国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迎来了中国人民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伟大革命的新时代。伴随着“五四”运动而进行的新文化运动,高举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两大旗帜,成为“五四”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紧密地配合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为我国的革命新文化,造成了一个伟大的开端和战斗的传统。在这个新文化运  相似文献   

10.
《嘉应学院学报》2022,(1):53-57
“五四”新文学运动,是从思想改造入手的具有文学启蒙性质的“社会改造运动”。从早期的经历到“五四”文学的启蒙体验,沈从文从改造社会和国民的向度上理解了文学的意义与价值,并开启了人生的“从文”之旅。其个人的特殊体验契合了“五四”多元思潮的律动。由于都市生活的强力压抑,激发与激活了几千年巫楚文化储存在沈从文脑海中的文化基因,唤起了对湘西文明的皈依与诉求,并引发对所谓都市与乡村文明的另类启蒙与现代性批判。“五四”时期是沈从文“从文”的人生转折与起点,几十年的风雨洗礼,他成就了作为文人的自己。  相似文献   

11.
把“五四”新文化运动放在整个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中看,这场思想文化运动实际上在进行着“动力的追寻”,即从观念世界提供一种指向现代化的心理驱力。这一过程以“进步”观念的确立为基础,两翼展开为“竞争-互助”和“创造”观念。本文着重分析了这组观念的结构及其能动性,附带就“动力的追寻”说及它们与五四理想其他诸要点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六十周年的战斗节日来到了。毛泽东同志曾在总结“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时指出:“在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中,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分。”“五四”运动前后,我国先进的和比较觉悟的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怀着反抗外敌,改革现状的抱负,努力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他们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无情抨击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其中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则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用以观察国家的命运,考虑自己的问题。因此,作为这个时代民主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五四”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和文化革新运动。  相似文献   

13.
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如何评说,80年代后期以来,就其正偏是非,成败得失,虽不断有学者对之进行分析,比较商讨。但从20世纪“世界文化”潮流的背景上看,“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是必然的,它与传统“断裂”的深层问题,是一种“革命”,是众望所归的文化转型,是对传统的超越,是重建新的文化价值的前提。然而“断裂”又不是“断裂”,而是通过“断裂”达到新的意义的“弥合”,由于“分离”而“回归”,是中国文学在20世纪经历的一段特殊旅程。  相似文献   

14.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人类社会现代文明在中国迟到的反应,是人类社会自然进化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的“文艺复兴”。“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曾经发生过的文艺复兴运动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首先,这两个运动的宗旨近乎一致,都主张恢复和发扬古典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其次,这两个运动的表现特征近乎一致,呼唤人性的复苏,表现出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极大热情及向神学(儒学)权威的大胆挑战,高举“市俗文学”和“现世艺术”的大旗,开创民众文学艺术的新时代。“五四”新文化运动只是中国社会与文化现代转型的开端,它的真正意义,是向世界昭示中国人现代意识的觉醒和生成,以及告别古典主义时代而向现代社会进化的全面启动,彻底实现现代化的使命,需要经过数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15.
“五四”运动虽然已经过去80年了,世界形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五四”时期的爱国精神,反封建精神及理性主义精神在今天仍然闪烁光芒。继承“五四”爱国传统,弘扬“五四”精神,召唤民主与科学,是建设四化、振兴中华的伟业,是中华民族跨入21世纪的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16.
顾颉刚是“五四”政治运动的旁观者,1920年代中期,他以在古史辨伪、民俗研究上的突出成绩,却转成新文化运动提交学术成绩单的代表;“五四”前后,既是顾颉刚的蛰伏期、亦是他思想学术成长的关键期。本文通过分析顾颉刚与同学傅斯年同中有异的思想抉择,以及从《诗经》出发进行经学革命与历史重建的学术径路,试图在这个“非典型”的典型个体身上,敞开对“五四”在思想文化上何以成为“五四”的持续思考。顾氏思想“缓进”、学术“激进”,但在行动力的果决及坚韧上,他的学术实践丝毫不亚于参与政治运动的朋侪;将“革命”诉诸于行动,顾颉刚实在深具“五四”的情怀。  相似文献   

17.
“五四”运动已经走过了90年的历程。一场运动,在90年之后,还被众人念兹在兹。这足以说明,“五四”对于“现代中国”的重要性。90年来,“五四”成为几代学人必须直面的“历史”,他们一次次重返“五四”,在那个“旧战场”去寻找言说的资源,去描摹建构他们思想中的“五四”。正如陈平原先生所言的那样,“每个研究‘现代中国’的学者,都可能参与到建构‘五四’传统的行列中。不管你是主张继承,还是希望反叛,直面‘五四’,是我们的共同命运。”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对新文化运动的态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五四”运动之前,他主要是对其进行观察,极少表态。“五四”运动期间,他对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行动表示支持,对新文化运动表现出同情的态度。“五四”运动之后,他更多地肯定中国传统文化,对新文化运动持怀疑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今年五月四日是“五四”运动六十三周年纪念日。“五四”运动是划时代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的意义,正如毛主席指出的,“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五四”运动发轫于知识界和青年学生之中。运动一开始,它就汹涌澎湃,滚滚向前,猛烈冲击批判着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育。它对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一直起着重大影响。纪念“五四”运动,继承和发扬“五四”时期的爱国主义精神,对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发生于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它标志着中国革命已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入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五四”运动不仅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伟大的文化革命和文学革命运动。其历史功绩和深远意义,已为六十年来中国革命的实践所反复证明。“五四”文化革命运动,是“五四”运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两大旗帜,对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进行了猛烈的攻击,从思想战线上有力地配合了“五四”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