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今自由之争"是欧洲启蒙时代与法国大革命时期风行-时的议题.贡斯当在吸收前人自由学说的基础上,根据大革命后的重建经验,提出了其独具特色的现代自由理论.贡斯当的原创性在于力图将两种自由有机地结合起来.他强调问题的关键其实并不在于放弃一种自由以换取另一种自由,而是如何在两种自由间构建起一种互为补充的辩证关系,从而创造出一种政治自由与个人自由和谐共存的宪政体制.  相似文献   

2.
法国自由主义思想家贡斯当被认为是消极自由的提倡者。这一判断忽视了贡斯当对个体自由的复杂思考。贡斯当认为个体自由是现代人自由的主要特征,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但贡斯当并没有因为个体自由符合历史发展方向而忽视个体自由的问题,他同时揭示了个体自由的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面向。贡斯当进而指出个体自由的正当性立足于人性摆脱强制的道德诉求。贡斯当对个体自由的复杂性的阐释要求现代人以一种道德和政治审慎面对个体自由和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论证,贡斯当对自由版本的比较远比通常理解的复杂:在区分古代自由与现代自由的同时,贡斯当也对古代共和国和现代立宪代议制民主这两种政治制度下的政治自由进行了甄别.相较于古代民主中政治空间的局促与政治参与维度的单一,现代民主不仅为其公民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渠道,而且也使其政治自由在分享权力这一肯定性功能之外还具有了某种限制政治权力的否定性功能,从而能够与个人自由相结合并成为其保障.  相似文献   

4.
贡斯当认为,人类历史上总共出现过两种不同性质的自由,古代人的自由是一种积极的政治自由,而现代人的自由是一种法律状态下的个人自由.两种不同性质的自由之间虽然存在着一定内在张力但不可偏废任何一方,政治自由必须首先建立在个人自由的基础上,而个人自由的实现也需要通过政治自由才能获得保障.通过不断完善代议制政治制度框架,"政治自由"与"个人自由"的和谐共存局面终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家贡斯当对卢梭的自由观进行了批判性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自由观,它包括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两个层次的内容。他突出了个人自由的核心地位,强调了政治自由的重要性;明确提出了私人生活领域与公共权威领域之间界限的划分问题。贡斯当倡导的自由是政治和社会意义上的自由,是在法律约束下的、以个人自由为核心、政治自由为保障的自由。  相似文献   

6.
贡斯当第一次将自由区分为古代人的自由(政治自由)和现代人的自由(个人自由),并阐释了这两种自由观的内涵、形成原因以及混淆两种自由观的实践后果。其自由观在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史中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贡斯当的"个人自由"与"政治自由"再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贡斯当从时代精神的高度提出了现代人需要的自由不同于古代人的自由,因而现代人不应该从对古代人的自由追忆中去仿效古代人的自由。现代人的自由是法律状态下的自由,是享受有制度保障的私人快乐。现代人的个人自由是政治自由的目的,政治自由虽然只是保障个人自由实现的手段,但政治自由也是需要珍惜的。而个人自由与政治自由间的博弈关系又体现了贡斯当在政治主张上的无奈。  相似文献   

8.
柏林的两种自由概念源于贡斯当关于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的探讨,柏林对消极自由的推崇、对积极自由的贬斥改变了牛津唯心主义自由观的基本方向,恢复了久违的古典自由主义传统。但将消极自由提高到无以复加的地位必然会破坏自由的整体性。我们非常有必要对柏林的两种自由概念进行批判性的审视。文章在梳理柏林两种自由概念的理论渊源的基础上,对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进行解读,并依据马克思自由观的原貌回应柏林对马克思自由观的批驳,最后浅谈对自由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试论“人的自由发展”的涵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的自由发展”既与“人的发展”相关,又与“人的自由”相联。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方式,人的发展是在活动中并通过活动进行的;人的活动有自主与非自主两种状态,人的自由就是人的自主活动状态;人的自由发展只能存在于人的自主活动状态即人的自由之中,但人的自由并不等于人的自由发展。人的自由发展是人的个性自由的实现,主要是指人按照自己的内在本性的要求去支配自身的发展;但现实的人的自由发展又要受一系列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人的自由发展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唯物史观作为辩证的历史决定论是一种真正的关于人的自由的理论.从人的自由的现实性上来考察,自由问题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自由与奴役的关系,二是自由与必然的关系.当代自由主义的自由观的基本特征就是把自由与必然的关系从自由问题中排除出去,从而认为人在其现实性上所能实现的仅仅是法律上的、形式上的平等与自由,而反对实现事实上、实质上的平等与自由.马克思的自由理论深刻地批判了自由主义自由观的表面性和不彻底性,从而揭示了自由与奴役的关系和自由与必然的关系的内在联系.马克思的自由理论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当代社会发展中的自由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对自由的理解上,大体存在着两种自由观的分野,其分野的根源在于对个体与集体关系的不同理解.文章拟通过对这两种自由观发展脉络的梳理,揭示其不同的学理进路,并尝试性地提出一种符合当代中国现实的合理的自由观.  相似文献   

12.
华兹华斯的《序曲》(1805年版)对法国大革命的描写,贯穿着他对"自由"问题的思考。革命之前,他坚信"人生而自由",认为应该高举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旗帜,废除一切暴政,最终为人类求得自由。而这一思想在目睹大革命的惨烈之后则渐趋温和,他认为自由的实现必须由理智保证,否则就会衍生专制与暴力。追溯华兹华斯"自由"观念演变之源流不难发现,他早期的自由观深受卢梭与博皮(Beaupuy)的影响,而后期的思想裂变则明显带有戈德温的理性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3.
《宜宾学院学报》2015,(10):40-46
以赛亚·伯林明确提出了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这两种自由概念,其贡献在于厘清了两者对于自由本身的作用。消极自由要求保障最低限度的自由领域,积极自由的自我实现则外拓自由领域;前者一味退守将扼杀自身,后者一味外拓将丧失自由本身。两种自由虽然都存在正反两面的意义,但自由的最终获取恰恰是基于两者的相互依存,而其中消极自由作为屏障,从中导出的自由选择更需要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4.
马基雅维里思想中的“自由”,是与“奴役”和“支配”相对立的共和主义的自由。他的“自由”有三层内涵,分别指国家的独立自主、自由国家而非专制国家、自由公民。由于实现和保有不同层面自由的前提和方式不同,与之相应地,他对待古典思想传统的态度也不尽一致。这决定了马基雅维里在思想史上的多重面相。  相似文献   

15.
在《纯粹理性批判》的基础上,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阐述了他关于自由的思想。自由在康德哲学中有先验的自由和实践的自由两种含义。自由是道德法则的存在基础,道德法则是自由的认识条件,实践自由的根本规定是意志自律,自由是经验世界和超验世界的联结点。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少数敏感的中国知识分子对自由的两种概念作了区分。虽然他们在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含义上与伯林的阐释基本相同,但对二者的态度与对二者关系的处理则截然有别。张申府与吴恩裕认为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更为偏爱积极自由。张佛泉把自由分为两个指称,他虽然极力抨击积极自由,但也认为第一指称下的自由与第二指称下的自由并不冲突,二者毋宁说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相似文献   

17.
法国大革命期间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成为法国人一种美好的向往,也给世界各国人民树立了反对压迫、反对剥削的一个典范,但是法国大革命又带来了沉重的惨祸,杀人流血事件层出不穷,这又使世界各国人民担惊受怕。在中国,改良派与革命派展开了关于法国大革命与自由的争论,它们争论的焦.董在于中国能否进行革命实现自由。这场争论使人们看到了出发点不同导致了思考问题的思路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康德的先验自由阐明自由的可能性,实践自由阐明自由的实在性,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其论证有两条路径:第一条路径是根据《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III,从意志与道德律演绎自由的实在性;第二条路径是根据《实践理性批判》,从“理性的事实”演绎自由的实在性。就两条路径之间的关系而言,学术界还存在争论,认为前者是个失败的论证,后者为弥补论证失败而作。但论证的两条路径是相对独立的,只是前者从理论理性的角度进行论证,后者从实践理性的角度去论证。  相似文献   

19.
伯林在<自由论>中提出了两种自由的概念,并认为弗洛姆的积极的自由会导致自由的反面.伯林的这一看法是值得商榷的.弗洛姆激进的人道主义的积极自由在强调人的自我实现的同时,将不受他人干预的消极自由看作是实现积极的自由的必要条件,认为人有在不同方向间选择行为的自由与能力.同时,他关于逃避自由的分析也破解了伯林消极的自由不会走向其反面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自由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性质与人的类特性,是人在活动中通过把握现实可能性并将其与人的本质要求相结合而表现出的自觉、自为、自主与自律的状态。认识论、政治学、伦理学和美学意义上的自由各有其具体内容,但它们都是人的完整自由的有机组成部分。努力增进人的自由是教育作为一项育人事业的根本价值诉求。由于自由是包含多方面内容的有机整体,因此,教育增进人的自由需要以培养人的自由能力、提升人的自由权利与义务意识、生成人的自由道德境界和发展人的审美自由等多个方面为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