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运用文献综述法、专家访谈法分别对武举制和武术功力大赛各自的项目内容、评判标准、时代意义及其对武术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作了一个概述。通过列表对比得出武术功力大赛是武举制在新时期的复兴的结论。武术功力大赛脱胎于武举制,又不同于武举制,是对武举制的创新和发展,在项目内容及科技投入方面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武举制是古代为了选拔杰出的军事人才而创立的一种选拔制度,创立于唐朝,随后历经五代十国时期,逐渐被历史搁浅,到了宋朝宋仁宗时期才得以恢复。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宋代武举制出现前后武术的发展史进行梳理。研究指出:武举归来之前,武术在不同阶层有着差化异表达;武举归来后,军事武术、军事理论以及军队中的武术表演较之前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与乡村武术结社组织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文章借助历史资料,采用地域文化学研究方法,探讨武举制发展的历史背景;以清代山东武举人和武进士人数的地域分布情况为例,统计了清代齐鲁地区武举人数与武术拳种的地域分布情况,分析了武举人数与地域环境、习武风气、民族性格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历史为线索,辩证地阐述清代末年武举制的实施情况以及废除的根本原因。废除的直接原因就是火器大量的应用于战场,限制了刀抢剑棍等冷兵器的适用范围,八国联军的入侵,清军的惨败,更加证明了武举与军事无涉。武举制从唐代建立到废止,历时了1200年,对培养军事武术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张三甲作为清朝最后一个武状元的英名载入史册。其精湛的武艺、高尚的武德和与平民休戚相关的情操,永远激励着后人。  相似文献   

5.
武举,史称武科,从武举制的发展到废除,作为选拔武艺人才的主要方式,在中国历史上长存了1200余年。纵括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武举制与军中武术、民间武术两大体系的构成为中国最早的武术。武举和武术的兴衰、结合在武术史上也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因此,从武举制的兴起——发展——禁锢——兴盛——败亡阶段,探究武术的发展进程,可以为今后的武术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军事武艺是中国武术源头之一,中国古代军队中的武术教育是武术教育的重要领域。从教育学视角探究中国古代军队中武术教育可以看出:军队中将领或教头是军中负责武术教育的教师;军中武术教育内容多是实用性强且集体阵战的武术;军中武术教育具有明确教法和考核标准。武举制开创了中国选拔武术人才的先河,对于武术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宋代武举制发展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宋代武举制的产生、发展与完善等过程进行梳理,研究结果认为:宋代武举制几经波折终于形成制度;通过兴武学,颁武经,设武举,使宋代武举在制度上逐渐完善起来。但由于初期统治者严重防范心理和中后期"重文轻武",致使宋代武举制并未能实现以武强国的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史志与文献分析,运用历史学、社会学及政治学等理论探讨了在文官治国之下文官对武举制度以及武举人的纠结状况。这种纠结矛盾的情结从统治者与文官对于"尚武"与"禁武"的傍徨,行武举制度而不重武举,选武举人而轻视武举人等等可以窥见。武举制度只是文官治国的手段之一,是一种既可以稳定文官,又可以安抚武官的政治手段,而非尚武精神地体现,就武举人而言始终没有摆脱"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境遇。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开创于唐代的武举制度进行了概述。武举制度既是我国古代选拔军--事人才的重要手段,注重军事作战的实用技巧,同时也开创了民间体育发展的雏形,推动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尤其是武艺的传播和普及。  相似文献   

10.
我国历史上的武举肇始于唐,发展于宋,衰亡于清,期间虽多次更迭,却也延续了1200年之久。文章借助史籍资料的分析,在参考今人对武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武举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演变,以及其存在的意义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古代的武举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宋朝是武举制度的发展时期,武科举在这一时期形成规范化的选拔制度.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宋代武科举的兴衰历史进行梳理,旨在研究宋代武举的兴衰对当时武术发展的影响,为今后深入探讨武术与武科举之间的关系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武术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目标混乱的原因以及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的目标出路,提出了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目标应有的发展方向,并指出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的法律制度是移植的产物。总体来看,是失败的,而日本法制对西方法制的移植是成功的,其原因是日本对西方法并非完全复制,而是引发了与固有法之间的同化。法的移植必须处理好法律化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座谈、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高职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高职学校体育教学实行选项和选修教学的方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终身体育服务。  相似文献   

15.
论休闲体育的文化学背景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指出空闲时间和物质财富并不是休闲体育的必要条件基础 ,着重分析了休闲体育产生的后现代主义文化背景 ;认为正是由于现代体育的异化 ,休闲体育在反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等关系上才表现出鲜明的后现代特征。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传统武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进行分析,以期为传统武术在价值多元化的当代社会找到自己生存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色彩斑斓的文化园地里,竞技是最为瑰丽耀眼的花朵之一,然而竞技体育是非生产性的,其本质是游戏,其最终目的是增强人们体质。因此根据世界竞技体育发展趋势,文章在竞技体育软化的时代背景、体育文化对竞技体育软化的影响方面,论述了当今社会竞技体育软化势在必行,进而为实现竞技体育软化而提出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8.
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兴起的社会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我国的综合国力、社会发展水平得到显著增强,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因此获得更为有利的现实条件。文章通过分析近年来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形成与发展的社会背景,指出经济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政治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民间组织的迅速发展以及我国群众体育法规、制度的完善与各类体育社团组织的发展成为我国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兴起的社会宏观背景。  相似文献   

19.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对其自身的发展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如何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社会中得以继承和发扬,并将其融入到世界体育文化之中,使其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提升民族传统体育在世界体育中的地位,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是维持现代体育生态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