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林先生,您是我国中国古代史研究方面的著名学者,从上世纪50年代您就开始发表史学研究的文章,至今已经半个世纪。您在中国土地制度史、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等方面所做出的建树,在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史上是有一定地位的。今天,想就这三个方面提出一些问题与您讨论一下。不过在讨论学术问题之前。我想请您谈一下您走人史学这个殿堂的背景,也就是说您是如何成为一个史学家的呢?  相似文献   

2.
▲王先生 ,您好。您是我们青年学者敬仰的前辈 ,在辽宋金史等领域 ,您做出了不少开创性的研究 ,影响并启迪了许多青年学者 ,推动了学术的发展。上海《历史教学问题》编辑部邀我对您进行一次访问 ,希望能就您的学术研究工作的展开过程、研究心得 ,以及您对目前学术界的一些看法等 ,谈一谈您的经验和体会。下面 ,您能否就您的学术经历谈起。■我的学术经历 ,在《我和辽宋金史研究》一文中已经谈到 ,最初发表在《学林春秋》三编 ,后收入《凝意斋集》 ,最近也在中国宋史研究会的网站 (www .songdai com)上发表 ,在此不需重复。应当重复的 ,只有…  相似文献   

3.
一、走上敦煌学研究的道路 邹兆辰(以下简称邹):郝老师,您好!三十年来我们一直都在历史系工作,对您还是比较了解的,所以这次我们不谈其他,主要谈一谈您在学术方面的经历和成果.首先我想问的是,您在学生时代是学习中国古代史专业的,为什么从一开始您的学术方向就选择了敦煌学呢?  相似文献   

4.
一、我搞历史学的特殊经历 刘老师.您是史学工作者中少有的女性学者.而且在您70岁以后.依然非常活跃,成果丰硕。这些年您在明史,社会史、社会文化史方面一直都走在学术的前沿.有许多新的见解和成果。我们今天想请您先谈一谈您是怎样走入史学研究这一领域的?  相似文献   

5.
■:侯老师,您好!我记得第一次访谈您是在上世纪末,那时您来首都师范大学开会,我们在会议间隙对您的学术经历进行了访谈。现在,时间已经过去十年多了,您那时的一些设想都已经成为现  相似文献   

6.
龚先生,您好!您是我仰慕已久学界前辈,也是我多年来极为钦敬的著名学者。对于您的学术成就、以及您孜孜以求、勤奋治学的精神,更有一种高山仰止般的敬重。今天能够有机会向您请教,感到十分荣幸。那么,下面我们先从您的治学经历谈起吧?您能不能就您大学毕业之后.到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这一阶段的人生和学术经历,给我们谈一谈?  相似文献   

7.
<正>:您长期从事先秦史的研究工作,从您的著作来看,您的研究范围相当广阔,涉及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并对先秦时期的社会结构、社会形态及其发展变化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见解。能请您谈谈研究中的经验和体会吗?●:我开始接触先秦史领域的研究,是从在赵光贤先生指导下攻读硕士研究生开始的。先生早年问学于陈援庵先生,秉承陈垣老考证之功。此外,先生亦对先秦时期的社会形态详加辨析。先生兼重考  相似文献   

8.
■:沈老师,您是著名的先秦史研究的专家,同时又十分关注史学理论的研究。我们曾经在全国史学理论讨论会上多次见过面,今天又在风景秀美的扬州瘦西湖畔的扬州大学参加“走向世界的中国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的发展有许多共同的经历、共同的感受。今天也借此机会对您进行一次专访。我们可以先谈一个轮廓,有些问题可以再深入研讨。●:不敢当。不过我们借此机会讨论一些问题还是很好的。一■:我们先谈谈先秦史研究吧!先秦史研究可以说是历史学中最难搞的部分,您却选择了它。您的学术生涯是从跟随赵光贤…  相似文献   

9.
<正>■:张先生:您好!以前在学校里听过您做的学术报告,但是没有机会与您交流。这次,借参加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首届学术研讨会的机会,想与您谈一下您个人的人生与治学经历方面的问题,这也是《历史教学问题》杂志对我的委托。●:2012年12月,在广州中山大学开会,与《历史教学问题》杂志主编王斯德先生会晤。他说要约我做一个访谈,我考虑已经做过多次访谈了,所以  相似文献   

10.
一、走上世界现代史研究之路■:张先生您好!您长期研究世界现代史,曾担任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会的会长,也是研究现代国际关系史特别是中、美、(苏)俄三国关系史的专家,您在这些方面著述丰富、成果显著。今天很想先听您谈一谈您是如何走上这条研究道路的?●:我还是从我自己的经历开始谈吧!我从小  相似文献   

11.
“学者亦必志于彀”-访刘家和教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 :您的学术精神对我们晚辈学者来说有一种鼓舞和昭示的作用 ,我们很想了解您的治学经历 ,尤其是 ,在您学习的过程中 ,是否曾受到一些前辈的特别的影响 ,对形成您自己的学术道路起了重要的作用 ?● :我小时候先上私塾读了几年旧书 ,然后才上小学 ,上了不到三年 ,抗战爆发 ,接着就逃难 ,上学校读书断断续续 ,但我从老先生读旧书一直没有中断。当时的老先生讲古文 ,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字 ,常会讲它是怎么来的 ,写出它的篆体 ,说出它的古音 ,逐渐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到了十四五岁的时候 ,稍微读了一点书 ,就问先生这些是怎么学来的 ,先生说首先要…  相似文献   

12.
郑先生 ,您在史学研究的学术成就和地位有目共睹 ,这些成就的取得自然离不开独到的治学方法 ,请您就治学经历、研究心得以及当前的学风问题谈谈自己看法。首先 ,不妨从您的治学经历谈起。● 6 0年代初是个物极必反的时代 ,经过“反右”、“大跃进”的折腾后 ,学术界、高校元气大伤 ,要求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重视学术的呼声高涨。 1 96 0年我从厦门大学历史系毕业后 ,留校从事隋唐史教学工作 ,随韩国磐先生做助教。自 1 96 4年开始 ,系里又安排我接替傅衣凌先生教授“中国古代经济史”。现在看来 ,这是我一生的一次机遇 ,从此在老一辈史学家的…  相似文献   

13.
包天仁教授(以下简称包):文老师,非常高兴能有这个机会见到您。很早以前就读过您的一些东西,主要是文章,还有很多人引用您的一些论述。这次参加"TeachingLearning Strafegies"的高级研修班,之前我也看过一下这方面的书。因此,想对您进行一次采访。在国内,专门研究"Teaching and Leaming Stralegies"的著名学者当中,您是时间较早,成果较多的一位。那么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研究英语学习策略的呢?  相似文献   

14.
先秦兵家是诸子百家之一家,历代对兵家多有研究,尤其是1911年辛亥革命至今的近百年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主要表现在:研究方式新颖,研究视角多元,成果形式多样,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了清以前。在先秦兵家的学术论争方面,主要集中在先秦兵家的成书年代及作者、先秦兵家的家世与故里、先秦兵家的版本与流传、先秦兵家的军事思想体系等方面。先秦兵家研究虽然取得丰硕成果,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李先生,您好!您是我国史学领域中的著名学者,您的学术成就包括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文献学等诸多方面。大家对您的学术成就有一些了解,但年轻  相似文献   

16.
陈青山:刘老师,您好!我们都知道您是研究古代文学的专家,尤其是在汉魏六朝文学与中国古典文献学相关领域建树颇丰。《永明文学研究》《中古文学文献学》《玉台新咏研究》等一系列著作的出版,奠定了您在中古文学研究方面的学术地位,也让更多的读者了解了您的学术成就。据我所知,您最初从事古代文学研究时是在八十年代初,是什么原因促使一个年轻人从一开始就决定扎根相对枯燥的古代文学研究呢?  相似文献   

17.
<正>■:马教授,您作为中国近代史的著名专家,在您的学术生涯中涉及了很多领域,从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研究到商会史研究,从中国博览会史研究到中西文化交流等,成果累累,请您谈谈各领域间的联系?您为什么选择这些领域?●:我最主要的研究在三个领域:一个是早期资产阶级与商会、绅商;第二是中国近代博览会史,这也是我比较早就开始做研究的,而且是我独立开发的;第三是教会大学史与中西文化交流史。因此,我的研究概括起来就是"三个会"——即商会、博览  相似文献   

18.
■您是史学界的一位老前辈 ,今年已经 90高龄了。从 2 0世纪 30年代起 ,您就开始从事史学工作 ,亲自经历了六、七十年来中国史学的发展 ,对每一个时期中国史学发展的状况 ,您都有亲身的感受。请从个人的角度 ,谈谈对史学的认识 ,以及对当代中国史学发展的看法。●最近《历史研究》上刊登了“2 0世纪中国历史学回顾”的系列文章 ,这个栏目很好。现在是世纪之交 ,应该作一些回顾和展望。 2 0世纪了不起 ,从五四以来中国的史学界是有很大发展的。近 2 0年来 ,史学的发展、变化似乎超出了我这年龄的人所能理解的范围。我常跟青年人说 ,过去随着…  相似文献   

19.
全球史:世界历史教学与研究的新理念——访刘新成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校长,你好!我这是第二次访谈您。2005年我们进行过一次比较全面的访谈,从您插队山西谈起,一直到从事世界中世纪史和西方中世纪社会生活史研究,当时您正准备开展全球史研究,刚刚开始组建队伍。现在,时间又过了六年,全球史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所以我想,这次的访谈是否可以专就全球史问题集中地进行讨论?●:好啊,时间过得真快!我觉得距离上次访谈好像没有多久,竟然已经六年过去了!集中地讨论一下全球史问题,这样很好。我们从哪里谈起呢?  相似文献   

20.
"六家"与"九流"观念源于汉代学者建构的先秦诸子学术谱系,迄今仍然是认识先秦诸子学术群体的基本参照框架。近代以来学界从概念、方法、新材料等层面不断质疑此框架,多有学者在概念层面,将先秦、秦汉学者所论之"家"理解为现代意义上的"学派",实则难以与"家"的历史含义完全对应;将《汉书·艺文志》视为狭义的"目录学"分类,又低估了其学术史价值。大量新材料的发现,填补了部分先秦学术史的"空白",但却在研究倾向上出现高估出土文献学术史价值的趋势。而新方法的导入,对于先秦诸子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但却以汉代学者的研究框架作为对立面,忽视了其"平等"的方法论价值。平心而论,在目前条件下,新材料的发现、新概念的引入、新方法的导入等,并不足以动摇汉代学者的研究框架,相反在更深层次上再一次证明,汉代学者对先秦诸子思想谱系的研究成果,依然是基础性且富有启发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