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教师对课题研究存在神秘感,影响了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如何打破课题研究的神秘感呢? 一、从鲜活的实践问题中提炼出课题,打破研究课题提出的神秘感  相似文献   

2.
目前,教师对课题研究存在神秘感,影响了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如何打破课题研究的神秘感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目前,教师对课题研究存在神秘感,影响了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如何打破课题研究的神秘感呢?  相似文献   

4.
这次会议的收获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进一步提高了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 二、明确了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方针,以及今后奋斗目标,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打破了科研工作的神秘感.  相似文献   

5.
[活动主题]青春期教育 [活动目的](1)使学生明白早恋的生理、心理基础及早恋的负面影响. (2)使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生理和心理,打破青春期神秘感.  相似文献   

6.
刘铁 《中学数学教学》2003,(6):46-46,40
面向 2 1世纪 ,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占主导地位 ,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创新水平。因此 ,创造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我们教育活动所面临的迫切任务。1 打破“创新”神秘感 ,强化创新意识长期以来 ,一提到创造力 ,人们习惯于将它与发明创造相等同 ,将其与“神童”、“天才”划等号。这种认识的直接恶果就是我们许多人都以为自己是凡人 ,没有什么创新创造能力 ,以致抑制了自己的创造力的激发和施展 ,因此要想有效地实施创新能力的培养 ,首先必须打破神秘感 ,在师生的头脑中确立这样的概念 ,即…  相似文献   

7.
一、结合化学史,打破化学探究神秘感 化学的历史,实际上是化学机遇和化学智慧的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了解一些化学史,如外国宫廷的佣人们纯属偶然地发明了肥皂,我国化学专家侯德榜刻苦攻关,发明了举世闻名的侯氏制碱法等等,用这些事迹不断激励学生对身边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探究心,不断打破学生的探究神秘感。  相似文献   

8.
一、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创新意识思想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很多,如知识的教育、兴趣的激发、感情的培养等,但首要的是要打破思维定势,消除对创造力的神秘感,这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提起创造力,很多人习惯于将它与发明创造等同起来,认为创造力是少数"天才"的专长,是特殊人才的表现。这  相似文献   

9.
殷俊 《历史学习》2004,(7):23-25
2004年高考,江苏等11个省市实行自主命题,作为第一次单独命题的江苏试卷将会以怎样的面目出现,引起了很多人的猜测,随着高考的结束,其神秘感被打破。悉心研究今年江苏的历史试题,我们的思考又增多了: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教育科研在帮助教师从“教书匠”走向“学者型”教师,优化教育教学,为行政部门提供教育决策参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前,一部分中小学教育科研不同程度地存在立而不研、华而不实、研而不用等问题。增强和提高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效性,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强化管理,不断提升科研队伍的素质。一、观念导向。走出认识误区(一)打破神秘感,树立“科研强师”观  相似文献   

11.
薛亚萍 《教育探索》2003,(10):81-82
当代青少年性生理与性心理发展前移,性观念开放,恋爱低龄化,教师应及时向青少年传授科学的性知识,打破性神秘感,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并悦纳自己的性别角色,组织男女生共同活动,充实其精神生活,培养其选择信息的能力,增强其自制力,以抵御不良性刺激,增强免疫力。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早恋的原因是生理、心理上成熟的必然,是寻找爱、归属及尊重的需要,是新奇感和叛逆心理的驱使,是受社会的影响。防止青少年早恋的对策为加强性教育,打破蒙昧的神秘感;丰富校园化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加强道德思维定势,强化意志锻炼。  相似文献   

13.
邓偲娟 《四川教育》2010,(11):36-36
当建模成为当代教师们自我提升的一种趋势,当这种趋势成为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一种实质性行动,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就不得不打破对建模的神秘感而开始一场对自我的“革命”,而这场“革命”的最终落脚点无非是要建立属于自我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孙小荣 《辅导员》2009,(9):48-48
校本教研作为一种草根性的研究,它着眼于学校教育中现实问题的反思和解决,有别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先开发理论后实验推广的教育实验”研究模式,强调的是行动研究。校本研究的开展打破了教师对教育研究的神秘感,有力地激发了教师投身于教育研究的热情。在校本研究中涌现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模式,其中,“‘专家引领,教师展课,课后点评’主题校本研究”是一种很好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在写作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调习作的个性化,尊重并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新课标非常重视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写作时,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写作的初始巧用日记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打破传统方式让学生集体作文。  相似文献   

16.
创新素质是系统素质 ,其中 ,创新意识是前提 ,创新精神是基础 ,创新思维是关键 ,创新能力是保证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为此 ,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出发 ,把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创新素质 ,作为创新教育的目标。一、打破思维定势 ,激发创新意识思想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很多 ,如知识的教育、兴趣的激发、情感的培养等 ,但首要的是打破思维定势 ,消除对创造力的神秘感 ,这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提起创造力 ,很多人就习惯于将它与了不起的发明创造等同起来 ,认为创造力是少数天才人物…  相似文献   

17.
巧用评语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评语可以作为集体教育的深化和补充。用评语的方式与学生沟通,除了可保留师生间谈话的亲密性和和谐性外,还具有一种神秘感。它符合儿童的天性,因此,较之说教,谈话更易于让孩子接受。  相似文献   

18.
设置问题情境时,要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激活其思维,把他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就必须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将要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和方法,并发展他们的个性,激起学生探究学习物理的兴趣,打破对物理的神秘感和惧怕的心理。  相似文献   

19.
《今日教育》2011,(3):26-26
《今日教育》:中药总给人一种神秘感、历史感,很多年轻人可能会对这个专业望而却步.您当初选择从事中药教学、研究工作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逐步实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广大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积极性普遍提高,科研力量日益壮大,成为我国教育科学研究事业的生力军。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现实问题却制约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顺利发展。如,多数中小学教师仍不能消除科学研究的神秘感,对教育科研警而远之;另有一些人,要么脱离教育教学实践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