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位访澳归来的朋友,谈到赴澳所见所闻时说:澳大利亚的家长蹲下来与孩子谈话,这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第一次见到这种情景,是在朋友家。一个周末,他们请了一对青年夫妇和孩子来吃晚饭。当这个两岁多的孩子吃饱了,要下地玩时,这位家长蹲下来对小孩子说话。当时我感到很惊讶,以为是这位妈妈特有的教育方式而未再多问。又一个周末,当我的一位表姐请我住到她家,去共度两天周末时,我又一次见到了这动人的情景。我的这位旅居澳大利亚的表姐  相似文献   

2.
《乌塔》一文叙述了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旅行欧洲的故事。读完课文,有的同学认为:乌塔太小,不应该外出旅游,这样做很危险。而我认为: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她完全可以独自出去旅行,这对她今后的成长会有许多好处。她的爸爸、妈妈一定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们充分准备了三年,才让她独自出游,学会在社会中如何生活。这多好呀!我非常羡慕外国家庭的教育方式。他们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他们允许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犯些错误;他们很自觉地维护着孩子的隐私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跟孩子在一起时,他们像孩子的朋友,不会去命令…  相似文献   

3.
我生长在美国,2011年来到中国生活和工作,有幸接触到一些中国同事和他们的家庭,经历了很多新鲜有趣的事情,也看到了一些文化上的差异。我发现大部分中国孩子都是全家的重心所在,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努力学习。每到周末,很多孩子都会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班,有的还请老师一对一地补习功课。而在美国,学校课程学习并不是学生生活的  相似文献   

4.
上个月,我到英国曼彻斯特的总公司进修。周末,同事吉莉安担心我在异国他乡会无聊,主动邀请我去逛街。当我们满载而归时,吉莉安又邀请我到她家去吃晚饭。当我走进她家时,我怔住了,家里只有她的儿子尼尔一人在家,而且是整整待了一天。我非常自责,早知这样就不让吉莉安陪我了。吉莉安听完我的话,不以为然地耸耸肩说:"他都10岁了,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我在心里暗暗地想:才10岁的小孩怎么可能会照  相似文献   

5.
<正>一个年仅5岁的孩子,正在上幼儿园中班,可是暑假来临,家长一下给他报了5个兴趣班。2013年暑假75岁的潘女士挺忙,她的儿子和儿媳都在离家比较远的地方上班,一般到下午很晚才回家,所以照顾5岁孙子的任务就落在她身上。"他们怕儿子比别的孩子落后,就给孩子报了5个兴趣班,包括直映认字、幼儿口才、围棋、电子琴、跆拳道。到了周末,也不闲着。"潘女士说。2013年7月11日,是山东枣庄  相似文献   

6.
碎心上海滩     
我儿子是上海某大学教授;儿媳是上海某律师事务所律师。他们的女儿一出生,我老伴就赶去照顾。孩子7个月时抱回徐州老家喂养,一年半后又抱回上海,我曾两次去上海看孙女。1996年,儿子出国工作,带她到海外生活了几个月。回来后  相似文献   

7.
妈妈谈卢唯     
《小学生》2005,(Z1)
卢唯是一个自控能力很强的孩子 卢唯的家离学校不远,她每周都会回家过周末。很多孩子周末都是疯玩,但卢唯却从不这样。她会严格地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来做事情。 在做调查的时候,卢唯时常觉得很累,有时别人还不理解,我当时也反对她。但她确定了要做这个调查后,周六周日一早就带着问卷和相机出去做她的调查去了。即使同学约她玩,她都能克制自己不去玩。  相似文献   

8.
平分母爱     
我是母亲唯一的孩子,按理说她会在我的身上倾注所有的爱心。然而母亲却把这份爱平分给了两个孩子———我和表弟。由于舅舅、舅妈都是生意人,长年累月在外边跑,忙得不亦乐乎。于是在表弟3周岁时,舅妈便将他托付给我的母亲。那年我才8岁。我的母亲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纺织工人,厂里的工作制度是“三班制”。母亲每天要持续8小时的工作,回家还要照顾我和表弟。父亲因不理解母亲的做法而暂居到奶奶家。母亲默默拭泪却毫无怨言。因为辛劳,年仅38岁的她便已经“视茫茫而发苍苍”了。周末便是我和表弟最快乐的日子了。母亲准会忙里偷闲,带我们逛商…  相似文献   

9.
《学习之友》2012,(5):32-32
在历史的宿命让她成为缅甸民主领袖之前,昂山素季就是一个普通的主妇:照顾家庭,生养孩子,静静地过日子。  相似文献   

10.
甜蜜的反击     
<正>星期六的早上,12岁的凯西带着她的弟弟安东尼和托比去参加社区专为儿童举办的"拓荒俱乐部"活动。弟弟们高兴极了,一到活动现场就去找他们的同龄人玩,凯西则帮大人们分发礼品。活动进行到一半时,弟弟们跑来向凯西抱怨,那个叫强尼的家伙又来找他们的麻烦了。11岁的强尼是个被人收养的男孩,与凯西三姐弟在同一个学校读书。他是那种令老师们头痛不已的学生,但他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  相似文献   

11.
三、四岁的孩子都是在成人的照顾下生活着的,而且他们又往往是被成人非常关注与宠爱的,当他们离开家庭参加幼花园的集体生活时,确实是生活中的重大变化。过去由于我们对接待工作的教育意义认识不足,不会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教育原则采取有效方法来进行,所以每在新学年开始时,孩子们总是哭闹着不肯来园,或者家园也要人成天的陪着,性子急的家长往往是又打又骂强制孩子入园。当孩子来得多了,教养员常常因照顾了这个孩子,没照顾到另一个孩子,以致一个孩子哭了影响了许多孩子都不愉快。这样,有的孩子就长时  相似文献   

12.
开学至今已经将近一个月了,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渐渐地适应了幼儿园的学习、生活环境,他们的学习、生活开始进入了轨道。但是每个班总会有些特殊的孩子。有的性格、脾气比较特殊,有的在饮食、睡眠等习惯上有较严重的问题。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他们的个性、特点真可谓千差万别。他们有的活泼开朗,有的大胆、调皮,有的生性懦弱,有的则腼腆怕羞。司马昕瑜就是一个特别的孩子。不论是大家都跟着老师学做操,还是一起唱歌、画画,她都在一旁默不作声,一动不动。任我们两位老师左劝右哄,她就是不愿意学、不愿意做。实在没辙,我就只能暂时任由她去,免得…  相似文献   

13.
<正>前段时间,我去美国旅游时顺便去芝加哥看望我的老朋友艾丽斯,她在中国留学时和我是同学。现在,她已经是一个17岁小伙子的妈妈了。来到艾丽斯家的时候正是周末,我见到了她的孩子伊登,非常不错的一个小伙子,正在读中学,听说学习成绩也非常不错。当艾丽斯下厨去做饭的时候,我就和伊登聊开了天,我问他:"你  相似文献   

14.
家教信箱     
孩子没有家庭责任感怎么办云南昆明的一位妈妈来信问:“我女儿今年10岁,一回家,就躲进自己房间看书,玩电脑,家里的拖把倒了从来也不知道扶一下,衣服晒在外面,下雨了也不知道收。我怎么才能让她有家庭责任感呢?”一般说来,父母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1.让孩子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根据孩子的年龄给她提出要求,安排她做一些家务,如扫地、洗碗、整理床铺、收拾房间等,并让她意识到这是家庭成员的义务。2.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家庭中比较重大的问题,比如购房、购物、旅游、父母换工作等问题,可以邀请孩子参与讨论,这不但可以加…  相似文献   

15.
我是烟台国际SOS儿童村里一位普通的“妈妈”。SOS儿童村是一个国际性的民间慈善机构,其宗旨是为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提供一个家庭式的生活环境,使他们重新获得家庭的温暖,重新享受宽厚的母爱。儿童村的每个家庭由6到8个孤儿、1个妈妈组成,我的任务就是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教他们学习,教他们做人,直到年满16岁,再送他们到青年村去生活。志愿当妈妈1987年,我在烟台一家服装厂工作,偶尔从报纸上看到儿童村招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个幸福名叫青青的小女孩。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爸爸高大能干,他是一家大型公司的老总,我喜欢他每天下班后把我高高地举过头顶的感觉。妈妈年轻漂亮,从我出生后,她就当起了全职的家庭老师兼主妇。在她那里,我总有听不完的故事。周末,爸爸带上我和妈妈开着宝马小轿车去郊外兜风……云很白,天也很蓝。那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  相似文献   

17.
麦加 《小读者》2011,(10):14-14
2010年初春.远在澳大利亚的哥嫂在电话里千呼万唤.急切盼望母亲去帮着他们照顾孩子。于是,母亲终于登上了飞向异国他乡的飞机。这是62岁的母亲第一次走出国门。母亲去澳大利亚不久.就寄回了她在当地的照片。很多照片上.母亲的身边簇拥着一大帮人.有一两个陌生的中国老人.更多的却是澳大利亚老人.  相似文献   

18.
刘东初到美国的时候,曾做过一段时间的家庭教师。那段经历让她见识了美国家庭的国际教育。她做家庭教师的那户人家姓罗格,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孩一个男孩;一个上中学,两个上小学。他们都是她的家教对象。刘东出国前在上海上大学时,也做过一段时间的家庭教师,辅导过数学、语文和外语,年级从小学到高中不等。但那时候,她每家只辅导一个孩子的一门课程。即便是那样,那些课程和习题已经让她觉得很头疼了,现在却要同时辅导这么多孩子,刘东觉得自己吃不消,有些为难,要不是约期只有三个月,肯定会打退堂鼓。第一次去罗格家,刘东见到了罗格一家人,特别…  相似文献   

19.
说到情感共鸣的力量,我对它的了解是在大学时代。当时我选修了一门儿童心理学课程,被分派到离学校不远的小学去工作。我的工作内容之一是为四十多个孩子提供心理辅导。这些孩子来自不同年龄段,从幼儿园到小学六年级都有。他们有的来自双亲家庭,有的来自单亲家庭,但他们的父母全都忙于工作,无法按时接送他们,因此只能留在学校里让老师照看。  相似文献   

20.
给孩子真正的爱尚静女儿今年5岁了,于是下决心,一定送幼儿园。在她3岁半时。曾送过几天,女儿总哭,不愿去,这样在家一呆就是两年。周围人都劝我:婷婷该去幼儿园了,适应一下,不能总依着她,不然,明年上学怎么办?想想也是,人家的孩子都能送,咱的孩子为什么就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