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识事物,就是通过与其相同或相异的其它事物进行比较,对事物形成正确的、深刻的认识.比较是分析、综合这个基本思维过程的主要活动方式之一,比较教学法,把探究性学习摆到突出位置,强调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上灵活运用比较教学法,可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规律,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升技能,发展智力.下面就数学课堂的比较教学谈几点认识.一、比较知识的相同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一、模仿套用公式,训练学生类比思维,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感觉和感知是认识事物的初级形式,观察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认识事物的基本途径.在乘法公式这一教学环节当中,教师应通过教学,使学生弄清乘法公式的来龙去脉,准确掌握其特征,多方面感知和观察公式,为识记和运用公式打下基础.训练学生类比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3.
思维能力是在凭借概念、判断、推理等方式去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固的认识特征。思维能力是智力活动的核心.也是构成语文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的核心因素。因此.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早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语文教材本身也包含丰富的思维训练的因素.为我们切实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认识类似事物一般采取两种不同方法:一是分别学习,多次重复,逐步区别和认识事物;一是用比较法,通过分析比较,达到区别和认识事物的目的。讲郑振铎先生的《海燕》,我自然会想到学生已经学过高尔基的《海燕》,就有意识地采取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先引导学生比较...  相似文献   

5.
沈建萍 《学周刊C版》2011,(10):111-111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方面的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因此.从低年级起抓好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对于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写话训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受。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横向迁移能力韩林庆思维的横向迁移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点,就是看到一种现象,联想与之相关相似的事物.迁移性思维能够根据既定要求,把原来缺少关联的信息.重新组台成比较系统的信息链,从而获得对事物较为完整的认识,掌握事物的规律.目...  相似文献   

7.
比较是认识事物最基本的方法,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比较事物的不同和相同,他们就能获得清楚明确的认识,认识能力得到发展。 1.通过实际接触进行比较。 在自然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参加学习,这里不仅要运用视觉、嗅觉、味觉、听觉等器官,还要注意运用触觉器官。植物有草本植物和木本  相似文献   

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既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其变化规律提供事实,又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简单地说,观,就是“看”;察,就是“分析”。就是通过我们的眼睛来认识事物,联想问题,发现规律。观察是一种能力,具有敏锐、深刻观察能力的人,对事物看得全面,能迅速地抓住事物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获取知识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本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能力培养任务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学好化学的保证。应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往往具有无意性、情绪性、轮廓性和片面性等心理特点。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加以培养。我认为首先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激发观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事物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小学生的感知正处在发展阶段,知觉情绪性比较明显,容易被一些新鲜的事物和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因而要让学生主动、自觉地观察就必须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学生一旦对观察产生了兴趣,久而久之,就能养成主动观察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0.
作文是用书面语言表达对事物的认识。表述事物,首先要对事物有所认识,没有认识就没有要表述的内容。其次,表述要具有起码的语言运用能力,否则就无法表述。这就是说,写文章不仅要有语言运用能力,还要有对事物的认识能力,两者缺一不可。然而当前作文教学却多注意形式,少看重内容,忽视认识能力的训练。小学语文新大纲提出:“学习语文和发展学生认识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这就明确地提  相似文献   

11.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跨入义务教育最初阶段,其特点是对事物有较强的认识能力,能简单归纳规律性的东西,对事物比较敏感,想象力丰富。因此,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要想让孩子们记住生字、记牢生字、多记生字,就必须针对一年级学生的  相似文献   

12.
浅谈阅读教学中国情教育的渗透方法黄桂林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实际,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和心理特点,使学生在获取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国情教育呢?现结合实际谈一点粗浅之见。一、比较发现法.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  相似文献   

13.
观察能力是指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感受外部的刺激而形成对周围事物的印象、了解现象与事物之间关系的能力.解数学题就需要比较强的数学观察能力,为此,要善于捕捉"信息",变换观察角度,用"量"来观察认识事物,还要经常总结经验,只有坚持训练,才能有效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一篇好的作文是学生对客观事物具有系统而深刻认识的反映。所以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首先必须重视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但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教师一般是指导文章的作法多,介绍作文谋篇布局的例子多,忽视了认识能力的训练,这实质上是表里颠倒,本末倒置的做法。叶老曾经说过:“通过写作关,大须在认识方面多下功夫。思想认识是文章的质料,有质料是首要的……”这就明确说明了认识能力的重要。我在作文教学中,按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反映事物。  相似文献   

15.
小学自然大纲中明确指出:“在指导儿童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着力培养、训练、发展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主要是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 本文试就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三种方法谈点体会。 1.比较分类法。比较能力是在学生头脑中确定事物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的能力。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能比较出客观事物间的明显不同或相同,还要能比较出表面相同或相似的不同点和表面不同事物间的相  相似文献   

16.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受年龄限制,认识事物的水平与语言表达水平尚处在初级的发展阶段中,因此,小学作文教学就承担着加速扩展学生知识面,稳步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正>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跨入义务教育最初阶段,其特点是对事物有较强的认识能力,能简单归纳规律性的东西,对事物比较敏感,想象力丰富。因此,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要想让孩子们记住生字、记牢生字、多记生字,就必须针对一年级学生的  相似文献   

18.
《记一件小事》作文教案阳泉矿务局西河路小学李强一、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选择辨析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加强德育渗透。2.了解写一件小事要选材真实,内容具体,能够体现文章的中心。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构思和准确表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里不仅强调了表达能力的培养,也强调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使笔者认识到,学生如果对事物没有准确的观察、清楚的分析,对事物的认识就不易真切,文章的内容也就不会具体。以下作以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20.
张玉霞 《考试周刊》2011,(50):190-190
生物比较法教学,是指按照事物对立统一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将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本质.进行分析鉴别和综合比较的教学方法。比较法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