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林匹克运动是以体育为载体的国际社会运动,作为备受全球关注的公共事件,表征着全球社会新的发展趋势。而可持续发展作为新一轮奥林匹克运动改革的核心,成为焦点议题。但是在探讨可持续发展与媒介之间的关系时,以往的研究更偏向于技术视角,将媒介视为一种工具和手段,忽视了媒介在重构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和意义时所发挥的重要社会功能。事实上,随着媒介化社会的到来,媒介的影响力已经开始渗透到奥林匹克运动的诸多方面,正在经历从偏于物质化的“媒介”转向偏于制度主义和社会建构的“媒介化”。因此,研究在可持续发展模式下奥林匹克运动媒介化的新转向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不仅关乎在媒介化社会奥林匹克运动本身的发展方向,更是隐喻了人类将如何建构一个全新的社会。采用“媒介化”的理论视角,以体育组织的视角切入,系统梳理了奥林匹克运动媒介化过程中遭遇的现代性困境;在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下,国际奥委会在重新策定传播战略目标、拓展媒介渠道、统合传播主体、重构内容体系和重视传播效果评估等方面的新动向;以及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中国体育组织推动奥林匹克媒介化进程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赋权途径由于其自身组织结构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局限性,很难保障在信息社会的大情境下所有公众达成增权的需求,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应用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文献分析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将媒介参与行为作为结果变量,通过对样本媒介素养相关因素的测量分析,梳理各因素间的理论联系,考量各因素对于以赋权为核心理念的社会化媒体参与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奥运环境传播场域是国家利益角逐的平台,也是重构国际话语秩序,建构传播主体性的话语场。基于此,以《人民日报》和人民网北京冬奥会环境报道为研究样本,采用语料库辅助的内容分析方法,以批判话语分析所包含的媒介呈现、媒介生产和社会实践3个维度为研究路径,考察我国主流媒体冬奥会环境报道的话语实践,并进一步挖掘其背后的话语属性和政治哲学,从国际话语秩序重构的视角揭示我国主流媒体冬奥会环境报道的价值。研究发现:1)在话语实践的媒介呈现层面上,主流媒体冬奥环境报道搭建了“国家利益”“经济发展”等6类话语框架,突破了传统环境话语的危机范式;高频主题词的选取建构了从中国到发展中国家乃至世界的多层次环境治理“共同体”。2)在话语实践的媒介生产层面上,主流媒体通过“接合”修辞构建了符合国家利益的话语符号组成的话语场;通过互文修辞完成了国家叙事。3)在话语实践的社会实践层面上,冬奥环境报道具有国家治理和公众环境理念再塑的功能。此外,主流媒体冬奥环境报道体现了国家话语的属性,体现了由西方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话语政治哲学向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政治哲学的转向,是我国在国际性议题中构建传播主体性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摘要: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将媒介生态学理论系统地运用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方面的分析。基于当代人“媒介化生存”的社会现实以及传媒的文化影响,对媒介生态学介入相关研究的必要性进行了学理性分析,进而阐释了媒介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共生与互动关系,并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媒介生态的构建策略。研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失范,归根到底在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媒介生态的失衡,媒介体育的信息偏向与符号权利表达与体育文化传媒化、同质化现象互构同生,而媒介体育符号消费的市场逻辑导致的体育文化娱乐化和碎片化也成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媒介生态的现实表征。在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媒介生态的构建过程中,必须兼顾市场性与公益性,通过实施审慎的自由与文化保护策略,打造多样的文化传播形态与多元的媒介生态位,推动媒介文化传播的本土性与国际性有效契合。  相似文献   

5.
媒介环境学探索媒介、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范围跨学科和多学科,学科多样性为媒介环境学发现研究结合点提供了可能性。从其思想溯源和研究方法来看,媒介环境学有四大研究的主脉络,即社会学研究路径、生态学研究路径、哲学研究路径和语言学研究路径。这四大研究路径贯穿媒介环境学整个发展和演化的过程,借助这4个学科的理论,媒介环境学不断扩展其知识基础,为研究日益科技化和媒介化的社会提供了哲学、历史和实践背景。  相似文献   

6.
媒介权力作为第四种权力,影响着媒介形象的塑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就媒介权力对女性形象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社会责任理论要求,体育媒体有必要塑造健康的女性形象。受媒介权力的正面影响,体育媒体中女性形象的塑造,表现出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丰富化、传播途径多样化和传播受众理性化等特征。然而,以媒介缺位、媒介错位和媒介越位为表征的媒介权力异化,塑造了有偏差的女性形象,引发了受众对女性的不合理认知。未来受媒介权力的影响,体育媒体应在全媒介时代背景下丰富女性体育传播媒介,机会均等观念下均衡配备传播主体,性别平等理念下合理发布传播内容,培养理论视域下积极引导传媒受众,以促进体育领域性别平等观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话是沟通古今之间的有效路径,如何更真实、全面地还原文本生成的历史语境,众多研究偏重从文本内容上的分析,而忽视了对文本媒介性的分析。文本的媒介性通过媒介符号结构和物质结构这两个层面发挥作用,对文本的构思、呈现以及传播流布等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尤其在跨文本对话时是不可回避的。  相似文献   

8.
移动互联时代,地方与媒介“联姻”后,在媒介实践下展演现实地理的数字景观,提高了地方能见性,破除了“地方马赛克”的影响。论文探讨了抖音再造赛博新疆图景的具体实践,发现作为连接人地“中介”的抖音,通过视频影像聚焦新疆地方建筑与自然景色、民俗文化、地方典型人物来呈现赛博新疆的实践内容,也借助“空间搭建、主体叙事、符号展演、认同唤醒”机制建构了数字新疆的实践路径。抖音短视频建构的新疆不仅成为媒介使用者观看现实地理的新窗口,为地方意义的生成提供了新动力,而且也赋予了媒介自身新含义,使其成为一种凝聚社会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9.
不可忽视的媒介变革对乡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来看,我国的语文教学长期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以文本诵读和书写为主要内容,并期望达到“文道”双修的目的。文,是指语文工具性的一面,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文”来理解别人,表达自己。道,是指语文人文性的一面,希望学生通过习“文”来接受传统的思想道德、审美理念和社会价值观。因此,语文教学不仅是一种母语训练活动,还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和渠道。文化的传承需要媒介,包括媒介技术、媒介内容和媒介传播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学生在学校接受的语文教育,即是一种强制性的媒介接触训练,  相似文献   

10.
以框架理论的视角,对“人民网”和“网易网”近5年来关于体育教师的新闻进行梳理.结果显示:网络新闻主要从建构正面典型、呈现负面形象、反映生存现状和体现制度改革等4个方面对体育教师进行报道,主要运用弱势群体、模范典型、娱乐新闻和违法犯罪4个新闻框架建构体育教师的媒介形象,致使体育教师媒介形象呈负面化.针对这一现状,从社会环境、新闻媒介和体育教师群体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受哲学家东浩纪的影响,日本批评家斋藤环在出版于2007年的《媒介不存在》中展开了对滥觞于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传统亦即“加利福尼亚意识形态”或“内爆主义”的批判。斋藤环在对“延伸论”以及“地球村构想”的批判中建立起其“反内爆”“反媒介拜物教”的媒介观。不同于极力鼓吹媒介力量的、认定其形塑人类的论者,斋藤环援用拉康精神分析学说以论证“内爆”之不可能性,进而为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的媒介迷思祛魅。就斋藤环凭借对“听觉空间”“东洋哲学”之特权性的否定来反对学者神化媒介的观点而言,或可把他审慎的媒介观视作一种“否定神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在媒介素养理论的研究之路上,仍然以西方国家的理论为中心,缺乏适应中国国情的本土化理论。在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三大实践主体,但因家庭教育的灵活性、针对性、贴近性,在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上将更有可操作性。建议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体系为依托,建立以家庭为中轴的媒介素养本土化机制。  相似文献   

13.
摘要:公众认同、制度创新与体育产业发展存在深层次的关系,“公众认同”会激发体育产业发展对制度创新的重视,从而由认同形成推动力,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以文献资料法、制度分析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对制度创新与“公众认同”的内涵,“公众认同”对体育产业发展制度创新的有效作用及构建“公众认同”推动的重点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公众认同”是制度创新的新思路,“公众认同”包括“观念认同”与“事实认同”,二者的组合是体育产业发展所需制度创新的思想基础和实践驱动力;通过公众的“体育产业知悉”认同、“体育文化”认同及“体育消费”认同能有效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从而提升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以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顺利转变。  相似文献   

14.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提升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发展,可为技能型社会提供人力资源供给和经济产业发展服务,但同时面临治理手段滞后、治理结构不合理、治理制度供需矛盾凸显的现实困境。鉴于此,应从逻辑导向、制度保障、结构支撑、技术支持视角着手,培育多维度“创新共治”治理理念、构建多层次“协同共治”制度、打造多类型“多元共治”结构、采取多方位“联结共治”手段,探寻技能型社会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竞技体育为什么能在中国形成和发展,其对中国社会发展具有什么意义?从中国近代,许多仁人志士就开始运用概念、术语、理论等表意符号竭力解读体育竞赛行为的社会存在意义,这样的思维活动一直延续至今,已经充分赋予了竞技体育活动以意义,并且在实践层面使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并列成为三大基本体育形态之一,而且还成为相较其他2种体育形态受公众关注度最高的公共体育现象。通过梳理文献资料和进行逻辑分析,以概念史的考证和解析为切入口,追溯中国竞技体育的意义演化历程,揭示竞技体育在中国形成与发展的理据。分析认为,从中国近代产生了“竞技运动”这一术语,到中国现代生成了“竞技体育”这一特定概念,表征了许多中国人对体育竞赛活动这样一个社会文化现象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直至当今,最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实践样态,并且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体育新趋向的驱动下演绎出当代新的价值意义和目标指向。  相似文献   

16.
媒介时代,无处不在的媒介正在引发一种危机:眼见不一定为实。在这种背景下,想要更好地生存发展,仅仅依靠双眼观看世界是不够的。笔者试图从分析媒介时代影响观看的主要因素(下位因素:创作者、观看者、社会环境;上位因素:媒介因素)为基本出发点,进而阐释媒介是如何通过四大途径(夸大的媒介现实、客观的媒介现实、缩小的媒介现实、超越现实的媒介现实)来影响受众观看,并由此引发对媒介素养教育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三网融合的深入开展,开创了一个自媒体时代,媒介环境、新闻样式、传播者角色、受众角色都发生了变化。河北省三网融合时期舆论宣传工作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通过整合媒介资源,构建良好宣传环境;作为政府应加强引导,应对传播变化;作为媒体应转换角色,提供话语平台;作为公众,应努力提高媒介素养,强化自媒体把关人。  相似文献   

18.
以2019年女足世界杯为例,探讨女足世界杯媒介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以及可能影响媒介消费的因素。调查发现,数字媒介是主要的消费渠道;媒介消费时长从大到小依次为数字媒介、电视、社交媒体;女足世界杯媒介消费场景多元;消费动机主要基于赛事本身,与年龄和性别无关。具体分析了3类媒介消费的影响因素,得出相应的标准化回归方程。认为,中国媒介体育消费者呈现出典型的新媒体使用倾向,高水平的赛事是决定媒介体育消费的主要动机,社会结构性因素对媒介体育消费行为的影响大于个体因素,大型体育赛事中的极端爱国主义倾向可能增加舆情风险。提出,要注重数字媒介和社交媒体内容的供给,寻求更广泛的用户触达;针对球迷不同的身份属性制定社交媒体推广策略,增强球迷黏性,扩大赛事的传播力;加大创新力度,提升数字媒介的消费体验,增强用户的参与度;重视社会结构性因素,作出适应性调整,完成自身社会整合、情绪宣泄等功能的兑现。  相似文献   

19.
本论文阐述了媒介素养教育在家庭开展的必要性、途径以及方法,强调儿童媒介素养教育价值取向的分层化,阐释家庭“把关人”的产生,以及“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的确立,论证了儿童媒介接触习惯养成的方略。主张创设互动的媒介接触环境,培养儿童对媒介的批判思考能力,确立对媒介的批判意识,使儿童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汤克兵 《美育学刊》2021,(2):107-112
艺术的真实应该是媒介的真实,即媒介的可见性与真诚性的统一。绘画的平面性或雕塑的三维性既是某种可见的感知物,同时也是一种令人揣测的亚媒介空间。艺术家通过对艺术媒介的巧妙操纵,凸显媒介的物性力量,开拓了审美想象空间,并以全然不同的方式来重构主体与真实的关系,这正是现代主义艺术将对媒介表现力的探索视为一种新的实践范式与审美意涵的原因所在。最后,检索现代主义绘画艺术的风格演化逻辑发现,各类绘画艺术的主题即是媒介的符号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