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迪士尼真人版《花木兰》于2020年9月11日正式上映,从动画版本初始时隔20年,终于迎来真人版电影.然而这部众多大牌华人明星参演的真人版《花木兰》却并未形成业内期盼的高热之势,口碑与票房皆不尽人意.以中国经典故事为素材的《花木兰》是一部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的影视作品,却充满了西方人封闭而刻板的"东方印象".文章从中华文化符号的表层构造、核心思想的更替、"印象东方"的人物形象设定等角度深入剖析了西方对中华文化的想象,阐述了目前我国影视作品跨文化传播面临的困境,并从降低"文化折扣"、文化共性解码、融合中西文化精华以及明星选择多元化等方面对症下药,提出了解决路径,以期对影视作品跨文化传播带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周燕 《大观周刊》2011,(28):69-69
通过分析李安的早期作品《喜宴》中反映中西方文化冲突的情节,剖析其潜在的文化背景因素,即中国人的孝道、家庭伦理观与西方的个人主义和家庭伦理观:中国相对传统保守的文化特征与西方多元开放的文化特征:以及在解决同性恋事实与传统中国式婚姻的矛盾时所体现出来的中国的“中庸”处世哲学。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观看反映中西方文化特征的影片是了解、学习不同民族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美国华裔女作家伍慧明在其小说《骨》中,用骨的意象引出面对中西方文化冲突而采取不同选择的三类人物:固守传统的第一代华人移民、逃离传统的第二代华人、新一代华裔的新形象。通过对这些人物命运的展示,伍慧明对双重文化环境中的文化认同和文化选择的出路给予了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姚倩 《今传媒》2017,25(10)
《流民图》是蒋兆和学贯中西最具代表的长卷画作,作品真实地展现了战争年代哀鸿遍野、流离失所的流民景象.蒋兆和注重写实,运用中国传统笔墨语言与西方素描造型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创造全新的笔墨技法,力求挣脱传统"古法"的束缚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表现力.这幅巨作在中国绘画史上从传统向现代过渡转变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深远影响,画家利用这种中西融合的方式来展现历史和表达民情,揭示民族灾难和社会混乱在劳苦民众身上所留下的痛苦印记.本文从《流民图》这幅作品的构图、人物造型以及笔墨这三个方面分析中西融合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从哪里来?走什么路?往何处去?面对西方模式的主宰和西方话语的质疑,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需要回答这些问题。本书为作者走访百国之后的沉淀之作,在《中国触动》和《中国震撼》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中国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和西方模式的超越,从领先到落后,从落后到追赶,从追赶到超越,中国带着世上唯一不断的五千年文明基因,重返世界之巅。作者以其丰富的海外阅历和深入的观察分析,平视西方模式与话语,展现中国崛起之逻辑。对于任何想用自己的思考和话语来评述中国和世界的中国人来说,《中国超越》都将是一本深具启迪意义的佳作。  相似文献   

6.
温建龙 《出版广角》2012,(11):37-40
美国人用中国文化元素成功创造出了《花木兰》《功夫熊猫》,不仅大赚中国人的钱,还成功倾销了西方文化.而今,《植物大战僵尸》系列中文图书,利用美国人的游戏元素做外包装,内核却是自信、宽容、友谊、信任、勇敢、爱心等货真价实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3,(22):46-50
本文以《申报》跨文化广告为研究样本,探析西方品牌在近代中国采取的"西方文化为体,中国文化为用"的品牌文化建构之道,从而揭示近代西方品牌开拓海外市场时采取的文化传播策略与西方品牌具有强势生命力的文化本源,进而为今日中国本土品牌开拓海外市场、塑造品牌国际形象及跨文化传播品牌文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永亮 《传媒》2018,(12):73-74
西方国家"黑天鹅"事件频发反映了民众的时代焦虑,而事件背后则是文化冲突的结果.文章从"黑天鹅"现象出发,分析其诱发原因,探讨西方文化的内在矛盾,认为需要抓住机遇传播中国"和谐"文化,这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推动区域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静 《青年记者》2016,(5):62-63
伴随着2015年暑期档的结束,《捉妖记》凭借24亿元的好成绩刷新我国电影票房纪录.它的传统叙事策略为当下华语电影奇观式影像开辟了新的视角,这一现象在电影工业急速发展之时值得深入思考.导演许诚毅20多年的梦工厂动画经验,使《捉妖记》或多或少带有迪士尼的影子,但坚守中国传统文化搭配西方技术创造出一个融合与共生的东方故事的经验值得肯定.本文以《捉妖记》为例,从三个方面具体阐释东方叙事融合好莱坞技术经验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0.
所谓中西方文化观,指的就是对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的历史文化与西方的先进以及新潮的文化进行对比研究,并进行评价和选择,在这些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思想观点、主张、观点以及方法.中西方文化观回答了我国在中西方文化冲突之下的中国悠久历史文化应该向什么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物权私有私益为基础的中国藏书思想及以物权公有公益为基础的西方图书馆思想在晚清时期交汇,至民国初年互为融合、共同发展.《清代藏书思想研究》在全面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用全新的“藏与用”学术视野和研究方法,揭示了清代藏书收集理论与方法、清代藏书的保存与保护、清代藏书的开放流通等问题,较好地还原了历史文化和学术思想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的商业广告作为一种大众传播活动,深受西方广告意识与经营理念的影响,但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新旧更迭、中西碰撞的特殊时代造就了商业广告文化的色彩纷呈.作为中国近代期刊史上存世最长、最具影响力的政论性综合杂志,《东方杂志》曾刊发过大量商业广告.这些广告成为近代全球交往格局中西文化冲突与涵化的缩影,其商业广告投射出了基于中西文化民族认同和价值观认同的文化冲突,也展现了从中西并立到求索中西文化之调和的过程,呈现出多元文化碰撞与交织的时代特色,体现出民国时期文化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影视剧中的跨文化传播——以美剧《越狱》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焕 《新闻世界》2009,(9):166-167
日剧韩剧曾经一度风靡中国,如今美剧热悄无声息地来到我们身边,并以强大的渗透力迅速在青少年中流行起来。从《越狱》到《迷失》到《英雄》……伴随着这些美剧流行,以美剧为传播媒介的美国文化在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中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越来越影响了新一代中国青少年的世界观的形成。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美剧的特点,美剧的中国受众的特征,进一步探究美剧在中国流行的原因,总结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为华语影视作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提供一点可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消费语境中,不同国家和地方文化的互相改写说明了什么问题?某个形象、故事在不同文化中旅行会发生怎样的改变?特别是以往多为中国改写和模仿西方,但是《花木兰》、《功夫熊猫》和《西游记》都是西方对中国的改写和想象,如何看待西方的“中国想象”?文章便以好莱坞动画大片《功夫熊猫》和日本版电视剧《西游记》为考察对象,分析在跨文化语境中西方的“中国想象”,以及中国观众对于西方改写中国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唐旭 《声屏世界》2022,(3):126-128
美国迪士尼公司制作的真人版电影《花木兰》在国内市场遇冷,遭遇口碑危机,究其原因主要是该影片具有一定的东方主义倾向.该影片改编自中国传统故事"木兰替父从军",通过对文化元素、人物形象和民族个性的西方建构来实现美国对中国的他者化想象,进而达到推广美国文化和价值观的目的.面对这一情况,我国更应该树立文化自信,挖掘中国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16.
亨廷顿教授在《文明的冲突》中预言东西方必将产生巨大文化冲突,而跨文化交际将在国家之间的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①.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必须用极为审慎的态度对待中西方文化.弥合不同文化间的价值观与信仰,增强彼此之间的理解与信赖,核心就在于双方文化的互通有无.中文典籍翻译出版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梦”走向世界的媒介,是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理应得到学界、专家学者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7.
郭可 《新闻大学》2013,(6):16-33
本论文研究了美国的《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德国的《时代》周报(Die Zeit)和法国的《世界报》(Le Monde)三份报纸中国际报道的涉华舆情,来探讨研究涉华国际舆情近20年来的发展特点、变化规律和趋势.研究发现:西方三报的涉华国际舆情尽管还保留其固有的成见,但也在不断变化之中,而且这种变化不仅与中国社会本身的发展有关联,而且与这些国家自身的社会发展也有关联.本报告还发现:(1)西方三报涉华国际舆情态度在总体上以中性态度为主,尤其是《纽约时报》这种趋势分布很明显.中性主题主要包括文化艺术、台湾、灾难、经济、娱乐体育等.西方三报对海外华人、利益集团、其他外国组织、与中国做生意的外国公司和海外中国企业等也基本持中性态度.(2)西方三报对民主人权主题以及不同政见者、党员、提及“六四”事件等意识形态有关的报道时,其倾向性态度总是很负面的.这说明西方三报对中国和中国社会的固化成见是较难改变的,尽管中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3)引用在中国国内的外国人为消息源的报道态度最为负面;同时在将中国与其他国家并提的报道中,特别是美日德俄的报道中,负面态度的比例超过30%.  相似文献   

18.
沈艺虹 《东南传播》2011,(6):139-141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林语堂在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时用现代文明的眼光打量和取舍中国文明,用自己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在集体日常生活中让西方人体会中国文化的精髓,用中西文化融合立场传播中国文化,林语堂在书中将旷怀达观、陶情潜兴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情调予以充分的话语传达,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生活最高典型的模式,林语堂以他独特的方式向西方世界阐释东方文明和中国文化,为中西文化搭建沟通的桥梁。林语堂也因此在美国创造了传播中国文化的神话。  相似文献   

19.
波普艺术产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英国,随后凭借不断创新及特有的吸引力变成一种重要艺术形式在美国迅速扩展.在政府的支持下波普艺术得到充分发展并且波普艺术也将美国更加推向世界艺术中心的位置.波普艺术广泛传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艺术从"文革"时期仅仅为政治服务的狭隘概念中解放出来.中国当代艺术家开始注意到西方现代艺术的魅力,并且融合中国本土元素开始创作中国当代艺术.  相似文献   

20.
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这套圣贤商战术系列丛书共6本。包括:《孙子与商战兵法》《老子与商战权术》《司马迂与商战谋略》《孔子与商战伦理》《韩非子与商战霸术》《管子与商战智慧》等。 丛书将中国古代哲人的智慧与当代经济生活相结合,从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中吸取精华,来指导当代商业实践,既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韵味,又切合了当代商业文明的实际需求,这是本选题的重要特色。目前图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