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的高校戏曲音乐专业教学模式较为枯燥,学生学习关注点更倾向于具有地方文化色彩的戏曲内容。黄梅戏也是安徽地区音乐教育的重要源泉,是安徽特有的文化内容,拥有浓厚的戏曲文化教育特色,对推动高校戏曲音乐专业教学发展具有重大作用。鉴于此,如何将黄梅戏文化引入高校戏曲音乐专业教学之中,全方位发挥黄梅戏戏曲文化的教育价值,加以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成为当前高校戏曲音乐专业教育领域亟待解决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黄梅戏音乐元素多样,其中包含了戏曲中的唱腔、唱词、民族配器、念白等。近年来流行音乐的创作中吸收与借鉴了黄梅音乐元素,使流行音乐内容更加丰富,风格更加独特,同时促进了黄梅戏音乐的革新与发展。本文结合音乐曲目,分析黄梅戏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说明其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3.
黄梅戏《徽州女人》以其鲜明的音乐特色占据了戏曲舞台的重要位置,它在沿袭传统黄梅戏基本特征的同时,音乐本体又有了适当的创新,即调式使用有了延伸,音域运用进行了扩展,调高有了新的设定.这些创新虽然引起了“像与不像”之争,但在黄梅戏音乐发展道路上确实具有一定的探索意义,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4.
黄梅戏是以音乐、歌舞、美术为一体的戏剧表现形式,唱腔流畅且淳朴,拥有较强的感染力,能够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作为我国民间小戏的黄梅戏可以将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思想、底蕴、理念及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将黄梅戏戏曲元素融入到文化创意产品中,对传承并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拥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对此本文结合黄梅戏的艺术特征及戏曲元素,探究黄梅戏戏曲元素在文创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传承和创新应用思路,以期推动我国黄梅戏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戏剧音乐是塑造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具体、个性更鲜明的艺术手段。大多数戏曲是以行当音乐来塑造人物的性格,而黄梅戏音乐的性格化则是通过各种唱腔及音乐手段来表现的。文章从黄梅戏唱腔及各种音乐表现手段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新创黄梅戏《美人蕉》是戏曲面临困境下的又一次新探索。该剧叙述上以闭锁式结构为主,不时运用了时空交错的方式,具有哲理意味;其音乐基调柔美而又抒情,以交响思维为主,电声思维为辅,第一次将男声三重唱搬上了黄梅戏的舞台,在保留传统黄梅戏的唱腔风格的同时又有大胆的突破;其舞蹈设计发挥“黄梅歌舞”的特长,以美的造型吸引观众;在戏曲程式化的处理上采用淡化方式,强调表现原生态的生活,注重表演的情感性,有“向内转”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胡莲翠的黄梅戏音乐电视剧《朱熹与丽娘》将写意的戏曲艺术与写实的电视艺术和谐地融为一体,将戏曲的抒情魅力和电视剧的叙事优势相结合,既保留并强化了黄梅戏中具有代表性和富有表现力的唱腔和唱段,又运用丰富多样的电视叙事手段,对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进行了富有深度的人性化表达,成为戏曲电视剧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黄梅戏作为我国戏苑中的一支,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通过回顾黄梅戏艺术的发履历程,对黄梅戏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两个主要美学特征作初步的探索:其一是融有地方特色的唱、念、做、舞为一体;其二是表演有程式而非程式化,人物分行当而又超越行当。黄梅戏独特的美学特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美学意义,期望黄梅戏能够在戏曲家族中繁荣发展并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严凤英的戏曲表演艺术构建了黄梅戏旦行表演体系的大厦,她对黄梅戏旦行表演体系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对黄梅戏旦行身段的传承和创造,对黄梅戏唱腔的创造性开拓以及成功塑造了众多黄梅戏旦行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0.
《柳州师专学报》2019,(3):57-60
黄梅戏是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其有很多元素可作为文创产品的设计素材。以黄梅戏的文化元素作为创意之源,通过元素提取、形态的抽象概括、文化寓意的赋予等方式对其进行设计、研究,继而开发黄梅戏戏曲文创产品,对于传播黄梅戏戏曲文化,大力推行黄梅戏戏曲文创产业化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亦对黄梅戏产业发展起到很好的保护与传承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孔尚任在《桃花扇小引》中说“传奇虽小道,凡诗赋、词曲、四六、小说家,无体不备”(1)。此论给戏曲定了基调,他认为戏曲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集大成者。黄梅戏自诞生、流布到勃兴才百余年时间,其戏文造诣和表演艺术无法与昆曲争胜,然黄梅戏源自民间,写市井细民之悲欢,演村夫村妇之笑谑,曲调委婉,戏韵悠扬,散发着泥土的芳香,戏迷观众口誉之而心乐之,详之于耳,播之于口。黄梅戏研究亦紧步其后,王兆乾编著的《黄梅戏音乐》,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集腋成裘,对黄梅戏唱腔追根溯源系统梳理,  相似文献   

12.
袁媛 《家教世界》2014,(22):20-21
正黄梅戏是我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它凝结着安庆地区民风习俗和地方音乐特点,它的表演质朴细腻,真实活泼;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它的曲调优美流畅,明快抒情。小班孩子天性爱模仿,特别是对于唱歌和跳舞也十分喜爱。这学期,我园开展黄梅戏融入幼儿园艺术教育方面的课题研究,我有幸成为课题组的一员。在课题实施中,我们在班级集中开展了与黄梅戏主题相关  相似文献   

13.
黄梅戏艺术两次由地方走向全国的历史进程是依托现代传媒完成的。现有四十余部黄梅戏电视剧作品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表现出诗意化的审美特征。然而,戏曲表演作为剧场艺术具有的互动性以及各自不同的演唱风格是电视这样的平面媒体永远不能给予的,黄梅戏电视剧作品也不例外,必须引起足够的注意。  相似文献   

14.
黄梅戏《徽州女人》是一部依画作剧的戏曲作品,也是现代黄梅戏艺术的重要剧目,绘画艺术第一次与戏曲艺术邂逅,造就了黄梅戏舞台美术发展中的重要作品。黄梅戏《徽州女人》舞台美术以应天齐的版画作品展开,从剧场前厅设计、舞台布景设计、灯光设计、服装设计等等各个角度,展现了一出光彩强烈的黄梅戏舞台艺术视觉效果。黄梅戏《徽州女人》舞台美术的大胆尝试和艺术创新推动了现代黄梅戏艺术发展,也为黄梅戏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融合与借鉴提供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5.
黄梅戏原本是一个地方小戏,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由京剧、豫剧、越剧、评剧共同组成的全国五大剧种之一。她虽脱胎于民歌小调,但经过与舞蹈、念白、戏剧表演的结合,进而转变为综合性较强的戏曲表演形式。在这个过程中,黄梅戏中的舞蹈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程式化的发展过程。黄梅戏舞蹈虽然尚没有自成体系,但在黄梅戏中起着很重要的衬托作用,是黄梅戏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挖掘黄梅戏舞蹈语汇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形态,可以为研究安徽省戏曲舞蹈提供参考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传统戏曲走出国门、立足海外是时代所需,20世纪以来,黄梅戏在新加坡的发展与传播逐步踏上轨道,尤其进入新世纪,在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的背景下,在新加坡政府以及民间机构的大力推动、引导下,黄梅戏在新加坡已然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国传统戏曲,分析、探索黄梅戏在新加坡的发展与演变,对于促进传统戏曲在海外的传播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徽派建筑与黄梅戏同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不论是在地位上还是在影响上,徽派建筑相对于黄梅戏而言要更胜一筹,黄梅戏多为在中国国内影响,而徽派建筑却吸引了众多国外学者的研究,前者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一环,后者为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一环。本文将对徽州建筑的木雕门窗和黄梅戏文化的结合设计进行阐述,对黄梅戏文化是如何影响到徽派建筑的进行研究和分析,包括对木雕门窗和黄梅戏产生的年限及地理位置的分析与研究,论述二者是如何结合到一起并创造出艺术作品的,探讨其中的元素图案在当代社会中可发挥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对徽派建筑黄梅戏纹饰的梳理再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8.
大型现代黄梅戏《李四光》,其音乐大气磅礴,气势恢宏;其唱腔充满了时代气息,恰当地表现了现代英雄人物的思想情感;该剧打破了黄梅戏音乐的传统写法,将黄梅戏音乐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9.
黄梅戏作为中国五大剧种之一,在其唱腔、表演、伴奏、旋律调式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研究价值。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吸取借鉴了其他剧种,经过历史的打磨造就了现今黄梅戏较为统一的形式。但时代潮流的发展以及传播媒介的变化,人们普遍忽略了戏曲这一优秀传统文化。黄梅戏电影在继续发扬黄梅戏的基础上,顺应时代的变化,将黄梅戏与各种姊妹艺术结合起来。因此,不妨从黄梅戏电影去看黄梅戏近些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黄梅戏曲调婉转动听,不仅有地方戏的幽默诙谐,更给人带有清新曲调感觉,因为其唱腔优美清新且通俗易懂,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在黄梅戏的长期发展中,乐队伴奏起到了重要作用。黄梅戏乐队伴奏可以很好地烘托气氛,渲染情绪,也有确立调式调性以及帮唱等作用。为了探究黄梅戏伴奏音乐在黄梅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黄梅戏乐队伴奏发展情况,对黄梅戏伴奏音乐的形成与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