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抗疫斗争中的生动彰显。抗疫精神从人民、民族和世界三个维度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从人民之维看,抗疫精神彰显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从民族之维看,抗疫精神彰显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从世界之维看,抗疫精神彰显中国共产党人“为世界谋大同”的初心使命。探究抗疫精神中的初心使命意蕴,对于弘扬抗疫精神、推进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三个务必”重要论断,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始终遵循的宗旨、坚守的作风、发扬的精神。从理论逻辑看,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三个务必”扎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从价值意蕴看,“三个务必”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推进新的宏图伟业的思想武器和奋斗密码;从实践路径看,必须从强化理想信念入手,抓素质提高和作风培养,抓履责尽能和制度规范,在积极践行“三个务必”的伟大实践中,凝聚起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相似文献   

3.
“文明交流互鉴”是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贯穿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实践的重要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聚焦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一系列论述,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与世界交往理论的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理念的继承,对中国共产党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实践成就的聚成。习近平洞悉世界文明历史,把握世界发展大局,深刻回答了文明交流互鉴何以重要、文明交流互鉴是什么、文明为什么能够交流互鉴、文明如何交流互鉴的新时代命题。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  相似文献   

4.
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成功历史经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坚持胸怀天下包括胸怀人民、胸怀民族与胸怀世界三层含义,是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三重意蕴。坚持胸怀人民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以及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坚持胸怀民族彰显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坚持胸怀世界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谋求世界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使命与世界担当。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30年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也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主要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成就:1.站在马克思主义科学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两个制高点上认识改革开放30年来党建所取得的成就和创新;2.从两个历史过程看党的30年建设,即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的解放与复兴的历史过程去认识党的建设,从改革开放促进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去理解党的建设;3.运用两个世界体系,即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世界制度体系、中华民族和世界发达民族的世界民族体系,来量度中国30年改革开放和党的建设.通过这三个维度的观察,可以把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成就概括为:中国共产党通过变革和完善自身的建设,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民族解放与复兴的新时代;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时代转型和历史飞跃;继列宁开创人类解放的政治革命时代和党的建设的政治建党时代后,又开创了人类解放和民族解放与复兴的社会革命时代,开创了党的建设的社会建党时代.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化主体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标识性概念,是中华民族在文化意义上坚定自我的核心表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发展中华文化主体性,需要在“历史—现实”之维,从古老中华文明的独立发端、近代中国文明蒙尘的历史境遇以及中国共产党勇担使命的重要节点中,明晰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溯源、挑战与坚守;需要在“传统—未来”之维,明确中华文化主体性在传统与现代的贯通中一脉相承、在面向未来的时空场域中生生不息的发展指向;需要在“理论—实践”之维,以“两个结合”塑造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破解“古今中西之争”,探索文化创新空间;需要在“民族—世界”之维,既坚定中华文化立场,又以鲜明文化特性融入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7.
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在赓续发展中锻造而成的政治品格,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关切世界、贡献世界、造福世界的高度深化与全面拓展。从理论维度看,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内含于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国际战略观之中,具有深远的内在意义;从历史维度看,在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的演进中,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追寻初心和使命的精神动力,更是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奋斗的必然选择;从实践维度看,强化大党担当、壮大综合国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征程上继续坚持胸怀天下的实践理路。  相似文献   

8.
百年大变局下,世界格局和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坚持和推进“一国两制”事业也面临新情况和新问题。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一国两制”,必须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结合;必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相结合;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必须扩展国际视野,准确把握国际格局变化实质;必须应对西方对中国的持续污名化,着力塑造并传播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中国梦”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最高梦想,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与“中国梦”的联系深厚紧密。本文从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梦”的引航人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要求实现每一个人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历程和弘扬新时代民族精神这四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历史眼光和思维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思考与判断后形成的执政理念。从历史之脉上看,党的“三个务必”的提出是习近平总书记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把握历史主动,基于时代要求对“两个务必”的深化和发展;从理论之据上看,“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两个结合”的理论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论断;从实践之路上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创造性实践是“三个务必”提出的重要基础,“三个务必”是党对新时代治国理政重大问题的现实回应。从三个维度深入探析“三个务必”,对中国共产党科学认识、准确把握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接续带领中国人民奋力实现伟大梦想,具有深刻而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关乎人民福祉、民族未来,是不同于传统工业文明的一种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理清楚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逻辑起点,有助于我们树立问题意识,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辨证关系。并以此为依据,从理论建设、制度建设以及实践建设三个维度设计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图景,从而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2.
时代、世界和人民是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担当重要论述的三个维度。从时代的维度看,实现中国梦需要担当,这是一种时代的担当,是对历史和民族的责任,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担当重要论述的主基调、主旋律;从世界维度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担当,这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的责任担当,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担当重要论述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国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发展新模式的国际担当;从人民的维度看,为人民谋幸福需要担当,这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体现,是一种理想和道义的担当,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担当重要论述的核心和灵魂,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高中历史教学应在国际理解的视野下,在立足民族文化本位的立场上,加强对多元文明的认知与理解;在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的基础上,积极向世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成世界对中国的理解,让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共生共长,共同致力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明的现代唤醒和现代转型是历史的必然。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也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摆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性任务。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应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从多个维度理解和把握其建设向度。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从文明属性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文明;从文明脉络看是五千年绵延不断而又焕发新生命的文明;从文明形态看是“五大文明”相互协调、共生发展的文明;从文明价值看是倡导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型人类文明。  相似文献   

15.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实践智慧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华民族实现永续发展的行动指引。从理论逻辑上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思想,继承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与时俱进的发展。从制度逻辑上看,稳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从价值逻辑上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彰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优越性,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为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提供中国经验,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从理论维度上看,这一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继承发展,是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批判传承,是对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总结。从价值维度上看,这一理念是繁荣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助推剂。从实践维度上看,这一理念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7.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属性,是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建设的集中体现。新时代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原则,根本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时代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坚持核心在“人民”、重点在“全”、落实在“过程”;新时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在于政治上是坚强保证、方向上是正确引领、道路上是必由之路、制度上是根本保障、方法上是根本依托。  相似文献   

18.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伟大成果。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成功创造和提出,具有深远的意识形态价值意蕴:超越了“资本中心论”的意识形态偏狭,在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提高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冲破了“西方中心论”的意识形态裹挟,在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重塑中华民族文明自信中提高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竞争力;打破了“文明冲突论”的意识形态对立,在坚持文明交流互鉴、促进文明繁荣共生中提高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回击了“中国威胁论”的意识形态歪曲,在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深走实中提高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人类文明新形态从理论创新和话语创新双重维度丰富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体系,在有力批驳质疑社会主义文明的不实论调中提高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供给力,对于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融通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新时代展开对马克思人本质理论与孔子人性论的融合研究,既是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诠释,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结合的重要突破口。马克思的人本质理论与孔子的人性论在逻辑起点、出场方式、内在动力、方法原则、表现形式、理想目标等方面具有相融性特点,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开辟了“新道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大国,民族众多、人口众多、一盘散沙的情况下,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统一了全中国,实现了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赶走了帝国主义,变地主资产阶级的私有制为公有制,在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中,消灭了阶级,消灭了压迫和剥削,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不论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伟大的。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完全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