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帅 《美育学刊》2020,11(1):63-68
"文字-印刷"媒介时代是一种机械文化,其分割化和同质化特征导致传统审美和美育具有鲜明的教化性。电子媒介带来的是一种非线性的有机文化,此时的审美更多的不是理性的深度思考,而是一种追求视听快感的身体模式,强调审美的深度参与和自由体验。一方面,审美的"自我-他者"的教化关系在后现代语境下被颠覆,强调对审美活动中"自我中心"的解构和他者的多元化体验;另一方面,告别了形而上的理性思辨传统,而密切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和生存状态。因此今天的美育实践应该区别于传统美育,必须和新的媒介文化相适应,突出电子媒介时代审美的多元化和生活化特征,以培养审美主体的自由性体验和精神的超越性为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仪器测量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甘肃藏区高原群众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以甘肃藏区8个监测点获取的空气污染物和气象指数两部分数据为基础,依据公共场国家相关标准,采用环境科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甘肃藏区群众体育锻炼较为集中的时段SO2、NO2、PM10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而且风速、湿度、温度、气压都会影响人体锻炼。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监控,指导群众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选择适宜的体育锻炼时段和制定适宜的运动处方。  相似文献   

3.
在以麦克卢汉、波兹曼为代表的媒介生态学派指引下,媒介技术成为当下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视角。通过梳理体育媒介技术发展给体育解说带来的变化,分析不同媒介技术下体育解说风格的特征和媒介技术发展下体育赛事解说的流变规律;探究体育媒介技术在体育解说传播模式变革、体育解说语言艺术模式的丰富、体育解说叙述模式的特点引领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总结新技术赋能下的体育解说融合化转向、技术推动下的体育解说风格平民化转向、新技术引领下的体育解说娱乐性转向的趋势,对新媒介技术发展下的体育解说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4.
在“降碳”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战略方向的时代要求下,体育产业应落实低碳发展理念以整体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分析数字技术与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内涵,指出数字技术能够赋能体育产业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体育产业业态融合、产业链整合,促进体育产业结构优化、供需匹配;数字技术赋能还能够降低体育产业的碳排放强度,促进体育产业降碳脱碳,助力体育产业逐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当前,数字技术赋能体育产业低碳发展尚存在体育产业数字化程度较低、对体育产业低碳发展认识不足、体育产业碳盘查难度大等困境。鉴于此,提出政府端低碳政策规划引导、绿色金融扶持调节、节能减排监督管理,市场端加快体育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清洁生产与绿色消费、开展碳减排碳补偿等数字技术赋能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5.
媒介技术的嬗替是美育变革的重要动因。数字媒介技术在驱动美育主体、美育资源、美育场域、美育方式等特质嬗变的同时也引发了美育主体非自然性、资源不可控性、场域弱交互性、方式内疏离性等问题。鉴于此,该研究从美育人文立场的价值博弈、内容结构的秩序追求、场域拓展的核心要义、方式选择的意向指定等向度探赜并提出应对数字美育变革的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渐进的系统工程。社会支持则是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重要背景和不可或缺的动力。不过,目前涉及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研究还较少。因此,本文以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为切入点,试图通过简单梳理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理论,进而分析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摘要:体育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方式被大众媒介传播,成为现代人建构文化认同的重要资源。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与数据分析法探究我国受众接触媒介体育对中国文化认同的影响程度。基于4个城市的经验研究(N=4 914)发现:受众接触媒介体育中的中国文化内容能够在认知、情感、意向和行为4个层次上正向影响其中国文化认同。受众接触电视和书报类媒介体育类型中的中国文化内容能够预测其中国文化认同,与接触程度成正比;受众接触中国体育明星和民族传统体育类媒介体育形式中的中国文化内容也能够预测其中国文化认同,亦与接触程度成正比。我国受众接触媒介体育中的外国文化内容对其中国文化认同并没有产生负向影响,相反却呈现出正向关系。受众接触不同类型媒介体育中的有关外国文化内容较好的预测了其中国文化认同,但媒介形式的预测能力相对较弱。文章从受众的角度为该类议题提供了经验层面的结论,开辟了一种新的视角和理论分析领域。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界定媒介融合入手,探究了播音主持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历程:产生的溯源、基础建设时期、基础建设时期,及其基本特点。并以此为出发点,重点阐述媒体融合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发展策略:以课程体系为依据,建立个性化培养新模式;媒介融合趋势下,提升专业人才综合素养;借助新媒体,打造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新氛围;加强师资建设,扩展学生培育路径。以动态的角度,研究媒介融合下高校播音主持教育出现问题和解决对策,对于促进我国媒介融合下的播音主持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来培育和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具有重大意义,媒介素养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强对于媒介负面效果的"免疫力",从而使他们能够在"媒介化社会"中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此外,媒介素养教育还能够帮助大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今后的媒介素养教育要从以下四个层面着手:引导学生明确个人的媒介需求,养成媒介接触的良好习惯;向大学生传授关于媒介的基本知识;培育并提高大学生对媒介及其信息的甄别、剖析和驾驭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构建并提升运用媒介"为我所用"的本领。  相似文献   

10.
评论作为一种媒介直接表达意见和观点的新闻样式,在“观点竞争”的时代备受各种媒介所重视。党报评论在党报的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的媒介环境之下,是否能充分发挥党报评论的作用,关系到党报舆论引导效果的好坏。重视和创新党报评论是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党报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数字媒介时代的到来,为艺术学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理论要求、实践要求、人才要求和方向要求上,即艺术学的数字化延伸、艺术学从课堂走向应用的转型、多元融合的综合人才要求和艺术学的多向“突围”。从适应数字媒介时代对艺术学发展要求的角度看,目前艺术学还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不足,即艺术学创新中实践能力不足、艺术学创新型人才不足、艺术学创新融合能力不足和艺术学创新的产业支撑不足。针对上述不足之处,艺术学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措施,实现创新发展:立足实践,探索创新理论;多元培养,打造创新人才团队;兼收并用,提升艺术学创新融合力;研学合一,培育创新产业。  相似文献   

12.
我国女运动员赛场内外的辉煌成就为提升国家形象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她们不仅创造了赛场上的辉煌,还铸就了新女性性别角色,为世界女性的发展提供了参考的依据。而女运动员媒介形象的积极呈现,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女性身体和精神的解放,还可以强化国家身份的认同,对内增强国家凝聚力,对外提升国家形象。中国女运动员健康的媒介呈现,有利于彰显中国社会的文明发展,展示中国人的新形象,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对话是沟通古今之间的有效路径,如何更真实、全面地还原文本生成的历史语境,众多研究偏重从文本内容上的分析,而忽视了对文本媒介性的分析。文本的媒介性通过媒介符号结构和物质结构这两个层面发挥作用,对文本的构思、呈现以及传播流布等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尤其在跨文本对话时是不可回避的。  相似文献   

14.
以框架理论的视角,对“人民网”和“网易网”近5年来关于体育教师的新闻进行梳理.结果显示:网络新闻主要从建构正面典型、呈现负面形象、反映生存现状和体现制度改革等4个方面对体育教师进行报道,主要运用弱势群体、模范典型、娱乐新闻和违法犯罪4个新闻框架建构体育教师的媒介形象,致使体育教师媒介形象呈负面化.针对这一现状,从社会环境、新闻媒介和体育教师群体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化,现代通信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现产生了深远影响,数字经济逐渐成为实现经济绿色发展和经济社会生产方式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在理论层面,数字经济扩展了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削弱了地理距离在产业组织和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成为支撑大规模公共资源自主治理的制度供给。在现实层面,数字经济赋能绿色发展的内在逻辑体现在效率改进、协同集聚、创新交互和生态治理平台化4个方面。在实践层面,推动以数字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升级、构建以云端集聚为依托的绿色经济体系、驱动以数字技术为触媒的绿色创新、提高以数字平台为依托的治理能力是实现数字经济赋能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与此同时,要注重数字经济的风险防范,保障经济社会平稳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梳理了国外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在探讨国外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同时分析了媒介的深度参与对体育文化产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媒介深度融合参与下国外提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我国借鉴西方经验的整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媒介融合是继"信息社会"、"第三次浪潮"和"后工业社会"之后又一热点。在媒介融合中,新媒体技术和市场因素是影响世界范围内媒介发展的主导和擎动因素,媒介规制和所有权则由于各国意识形态不同、国情不同而体现出媒介融合的内涵、实质不同。媒介融合遭遇中国媒介土壤和文化认同的差异呈现出多元性和复杂性。从辩证思维的角度对其予以致思与评骘,认为应将媒介融合严格限定在新闻生产及其传播效果领域,任何超出其内涵规定的无限制的延展就会成为谬误。目前媒介融合研究过热是一种理论变异与学术喧闹。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西方体育如同那匹攻入的“特洛伊木马”,在华丽的商业包装、多元的比赛形式,以及各种媒介的推动下,正逐步成为现代中国人参与观赏的主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武术由于社会生存体系的变革,再加上其特殊的传承方式和习练要求则日益与大众生活脱离,生存空间已受到极大压缩.现代体育发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特征就是对媒介体系的掌握,也就是通过媒介引导大众体育文化,同时取得相应的话语权.而传统武术恰恰在这一点上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与制约难以突破,因此传统武术只有重新回归身体,通过身心同修、自我体悟才能确立在当今世界中的话语权,同时也只有回归到身体层面,传统武术才能真正建立自己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下,体育与科技融合已成为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和核心引擎。以产业经济学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和案例分析方法,在阐明体育与科技融合、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基础上,探寻体育与科技融合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制与路径。研究发现:逻辑维度上,体育与科技依托技术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业态融合催生出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新业态等新供给,培育出体育消费新需求、新模式,促进体育产业的供需良性互动,破解体育产业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机制维度上,体育科技融合发挥结构优化效应、效率提升效应和价值创造效应,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此基础上,从体育与科技融合宏观层面的机制创新与政策保障、中观层面的合作协同与平台建设、微观层面的强化创新与三维共力提出其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新闻与传播教育的繁荣。作为传媒教育主体之一的教师 ,研究教学的内容、授课的模式 ,营造学术氛围 ,培养科学精神是其重要的任务。文章试从启发兴趣的视角探讨传播艺术和教育艺术在传媒教学中的借鉴与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