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俊 《黄山学院学报》2006,8(4):F0002-F0002,F0003
在国务院正式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徽州文化以及与徽州文化有关的遗存遗迹有14项,它们是:歙县许村古建筑群,祁门古戏台、黟县南屏村古建筑群、休宁溪头三槐堂、休宁齐云山石刻、歙县郑村郑氏宗祠、歙县雄村竹山书院、旌德江村古建筑群、婺源清华彩虹桥、婺源宗祠、婺源理坑村民居、杭州胡雪岩旧居、北京安徽会馆、河南二程故里。  相似文献   

2.
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挂牌。标志着徽州文化保护从此进入了成系列、全生态、全区域保护的新阶段。当前,徽州文化生态的保护与利用发展迅速,表现在广度上:从文物个体-古村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深度上:从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精神文化;高度上:从文保单位-文化景点-生态博物馆;时间跨度上:从历史研究-文化生态系统研究-徽州文化的传承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警惕的新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徽州作为一个有着独特生态环境与人文历史的地方,其徽派古建筑群充分地反映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图形能有效的传达含义,形成受众对于设计形式及其观念的合理理解,解读出图形并作出一定反馈。针对徽派建筑进行图形设计便是由建筑元素转化成符号图形来传达“天人合一”的理念,以传播徽州浓厚的社会文化,充实人类的物质空间,同时也塑造了一个极具东方人文特色的精神世界,华夏子民有责任将之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4.
徽州民间体育是中国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不可再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徽州民间体育的保护与传承进行探讨,以期为更好的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徽州民间体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徽州古道是古徽州商贸文化往来的历史见证,其沿线的传统村落、文化遗址、生态景观等相关文化遗产丰富。运用空间技术手段GIS和数据统计软件SPSS对徽州古道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特征及形态及环境背景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徽州古道线性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一府六县”,黟县文化遗产最多,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以村落为主,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以传统技艺为主;总体空间分布类型呈集聚型,高度集中在徽州古道两侧0.5 km范围内;形成了4个高密度聚集区、5个次密度聚集区、2个次密度聚集区;81%的文化遗产点海拔都分布在400 m以下。自然地理、历史发展、人文环境等因素共同影响了徽州古道线性文化遗产的分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馆藏和徽州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发掘馆藏资源和徽州文化资源,突出徽州特色和馆藏文物特点;对我国其他博物馆文创产品进行现状分析,以徽州三雕、徽州建筑等为切入点,进行元素提炼,将提炼的元素转化为设计符号,最后将设计符号与家具设计相结合,提出具体的可行性创新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徽州文书中的人名用字进行分析归纳,找出一些共性,并分析了其中的一些俗字。主要讨论了徽州文书中反映的徽州人名和徽州人名中俗字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徽州古村落是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从历时性的视角,指出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在分析徽州古村落具体保护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数字化技术对徽州古村落居住环境、居住文化和居住艺术等保护的不足,提出建立完善的数据库、构建模型分析系统及开发网站平台等措施,对徽州古村落进行保护性研究,以期为徽州古村落保护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徽州武术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对影响徽州拳师伦理道德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新安理学的浸润、徽州教育的宣扬、地理环境的内聚力、宗族制度的控制,都曾发挥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清代徽州女性词创作繁盛,女词人数量可观。以徽州本土女词人和亚徽州女词人两类对清代徽州女词人的人数、个人基本情况和作品等方面进行考证和统计,从考证结果出发可以分析得出徽州女词人的整体文化特点,并提出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美学视角出发,借助翻译美学中的审美再现理论审视汉语旅游文本的英译过程,以古徽州文化旅游景区景点介绍的英译文本为例,启发译者应将传统翻译技巧与美学审美相结合,实现英译旅游文本的文化之美、精简之美和结构之美。  相似文献   

12.
王西涛 《滁州学院学报》2012,14(3):62-65,88
无景点旅游是与传统的景点旅游相对应的新型旅游方式,发展迅速,但目前学术界对有关无景点旅游的理论问题研究较少。文章试图通过分析其与传统景点旅游、自助游、休闲与游憩间的关系,就无景点旅游的内涵、外延进行界定,提出无景点旅游的定义,同时从客观条件、外部因素、存在机会的选择等旅游者动机角度分析了无景点旅游产生、兴起的原因,最后就其对现有旅游理论的启示和影响进行探讨,以期实现深化对无景点旅游特征、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黄山市作为徽州区域武术文化核心区,自然生态优异,文化底蕴深厚,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其文化创意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徽州区域武术创意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徽州区域武术创意产业发展路径已经初步形成:成立徽州区域武术创意产业企业协会,选好徽州区域武术创意产业发展主体,开发好徽州区域武术创意产品,徽州区域武术创意产品市场化.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问题是: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发展徽州区域武术创意产业;以徽州区域武术创意表演、游戏产业为发展主体,树立产业链思维;重视大数据在徽州区域武术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开发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多元化产品,以促进区域文化创意产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徽州木雕是徽州三雕的核心构成部分,也是最具艺术表现力和产业化发展前景的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与浙江东阳木雕、广东潮州木雕等相比,徽州木雕具有辉煌的发展历史和相当高的艺术价值,然而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安徽省徽州木雕的产业发展逐渐落后于其他地区的木雕产业。为此,应加强理念创新,通过产业化思维助推徽州木雕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新技术助力,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改造升级传统徽州木雕产业;推动人才队伍升级,以工匠精神打造徽州木雕产业发展的人才梯队;促进企业、政府协同发展,进一步优化徽州木雕产业布局。  相似文献   

15.
徽州古民居建筑彩画是是中国古建筑装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久远的历史和显赫的艺术造诣.本文以徽州建筑彩画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徽州古民居建筑形成的历史背景,全面梳理了建筑彩画的起源和发展,分析徽州彩画装饰多样性的同时,进一步探讨了徽州建筑彩画的装饰功能.最后总结出我们应该对徽州传统古建筑彩画进行保护,让徽州的经典文化得以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对徽州文化与明清徽州民俗体育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徽州文化是明清徽州民俗体育的物质基础、文化原型、经济基础与制度保障,明清徽州民俗体育对徽州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体现徽州制度文化的亲情伦理、丰富徽州行为文化的内容、孕育徽州心态文化的价值取向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传统徽州是一个宗族社会,因此对徽州宗族的研究一直深受学界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于徽州宗族的产生与发展态势、徽州族产与宗族业权、徽州族谱与家谱、徽州宗祠、徽州宗族的社会控制、徽州宗族教育、徽州宗族婚姻、徽州宗族文化等问题均予以较为详尽的考察、分析和探讨。回顾和总结当前的研究状况,有利于今后的研究在更高层面上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方志相关资料之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和县域比较,对徽州区域各县气象灾害的主要类型、空间布局、发生频率作考察,以深入探讨传统徽州农业气象灾害之实态.  相似文献   

19.
研究宗教旅游景区游客与香客的旅游行为有利于宗教旅游景区对其不同细分市场进行开发与管理。以衡阳回雁峰景区为例,采用深度访谈法和观察法收集数据,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了宗教旅游景区游客与香客的旅游行为在游览线路、游览景点、不同类型景点的游览时间、寺庙内的活动等方面存在的较大差异,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熊丽 《黄山学院学报》2021,23(2):99-102
在对徽州传统音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徽州传统音乐带有的历史文化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其传承和发展路径进行探讨,以期使徽州传统音乐历史文化特征得到延续,为其长久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