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物理》第三册 (必修加选修 )中第二十章“光的干涉”一节中 ,在光的干涉现象的重要应用中介绍了用干涉法检查精密光学平面平整程度的方法 (如图 1所示 ) ,并指出“用单色光从上面照射 ,空气层的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发生干涉” .那么 ,为什么从样板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线不发生干涉现象呢 ?这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很多学生很容易提出的问题 .原因如下 ,以供同行教学中参考 .光源发出的光不是连续的 ,而是前后无规图 1则的连贯起来的许许多多独立的波列 ,并且这些波列的振动方向、位相间无固定的关系 ,所以彼此间是不相干的 .只有从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牛顿环干涉实验中常见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并应用现代传感技术改进测量方法,使其具有良好的示教和演示效果。  相似文献   

3.
引言:本节内容是属于高考的非重点知识,对学生只要求知道波的干涉现象及产生干涉的条件即可.因此,很多教师在处理这节课的教学时,便觉得没有多少内容可讲,从而降低了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的要求.笔者认为,对于“波的干涉”的教学,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这个现象,更应该让学生充分理解它的物理实质以及研究方法,并从中得到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对这节课的教学仍要进行优化设计,只是在最终落点上,对学生的练习题不要求过难、过深.以下提供本节课教案一份,供广大同行参考. 教案: 教学目的: (1)认知: ①知道波的独…  相似文献   

4.
《物理教学探讨》2005年第7期刊登了袁海江老师的文章——《光学教学中的两个问题》(以下称文献1)。该文介绍了干涉产生明暗条纹的条件及对一道较经典的、学生易出错的选择题作了解释。读后我认为袁老师的文章中存在一些不妥的地方,提出来与袁老师商榷,同时供广大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5.
以往教授“薄膜干涉”,只是教师一人演示,尽管实验很成功,但两侧或稍后一些的学生就观察不清干涉条纹,就是前面的学生,也未必都在较好的观察角度内,从而使实验的可信度大打折扣,影响教学效果.近来,笔者将这节课的教学移到了实验室,让每个学生都亲手做实验,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且锻炼了实验能力.l课前准备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出理想的实验条件,每个实验台上配有:酒精灯一盏、火柴一盒、食盐粉末少许、细金属圈一个(长轴约 10 cm,短轴约 7 cm)、三个分别标有1、2、3号容积均为 500…  相似文献   

6.
作用演示光的干涉现象 ,使学生观察到明暗相间的条纹。原理光照射到厚度不同的楔形薄膜上时 ,从膜的前、后表面分别反射出来 ,形成频率相同的两列波。这两列波能产生干涉现象 ,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材料一个玩具激光器 ,一张透明投影胶片。制作及使用方法把一张透明投影胶片折成厚度不同的楔形 ,用玩具激光器发出的光束斜射到楔形胶片上 ,让其反射的光束射到教室白色墙壁上 ,调整好适当的位置 ,便能在白色墙壁上观察到清晰的干涉条纹。特点( 1)制作简单、取材方便。( 2 )观察效果明显 ,反射到教室墙上 ,可见度好。( 3 )操作简便。( 4 )由于…  相似文献   

7.
干涉法检查表面的再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在高二物理新教材《§19.4光的干涉》的教学中有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1)课本中干涉法检查工件表面时为什么看到的是等间距的直条纹。为何使用两块玻璃将一端垫高而实验不能成功。(2)课本中提到了干涉条纹发生弯曲,工件表面有凹凸,那么怎样分析是凹还是凸,凹凸的深度是多少?针对这两个问题笔者进行了初步研究,从中总结了一些不成熟的观点,还望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一些物理参考书和习题集中会有类似下面的问题:两束强度相同而频率不同的光(例如绿光和紫光),照射到同一种金属上,相同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哪个大?  相似文献   

9.
10.
几何光学中 ,光程 (Δ)是指介质的折射率乘以光在该介质中所走的路程 (s) ,即 Δ=ns.费马 (Fermat,1 60 1~ 1 665)原理指出 :光在指定的两点间传播 ,实际的光程总是一个极值 .在一般情况下 ,实际光程大多是取极小值 ,因此 ,费马本人最初提出的也是最短光程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 .从另一个方面来理解费马原理也是可行的 :光所选择的路径就是使它到达目的地所花时间最短 .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 ,光沿直线传播 ,这是大家所熟知的 ,因为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速不变 ,光沿直线传播所花时间就最少 .日常生活中人们正是利用这一原理来衡量直与曲 ,因为…  相似文献   

11.
波的叠加和穿越是学习波的干涉的必备基础知识 ,学生刚接触波时头脑中存在着很多错误观念 ,对波的叠加和穿越更是难以想象 ,更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而有必要用清晰的实验现象消除其原有认知结构中的前概念 ,建立新的认知 .下面介绍两种演示波的叠加和穿越现象的方法 .方法一器材 乳胶管 (长度 2 m以上 ) ,细绳 ,刻度板 (长 2 m,高 6 0 cm,每隔 1 0 cm画有横向红色刻度线的白木板 )等 .操作  (1 )将乳胶管中灌满红色的水 ,两端用细绳扎紧 ,放在水平面上成一直线状 ,刻度板垂直放在乳胶管后面作参照 .(2 )两人用手各持乳胶管的一端 ,同时…  相似文献   

12.
13.
自行车是生活中的常用代步工具,它的尾部常常装有一个红色塑料制成的镜子,每当汽车或摩托车的前灯照射到它上面时,无论入射光线方向如何,它都能把光线按原来的方向反射回去,以便引起司机的注意。这面特殊的镜子通常叫做反光镜,它其实是由许多个叫做角反射器的光学器件组成的,因此这样的反光镜实际上是光学中常用的角反射器。  相似文献   

14.
CAI在“光的反射”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悦 《物理教师》2002,23(10):46-47
由于传统媒体功能的限制及光学实验的特殊性,“光的反射”历来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运用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的方式,将光反射的各种过程生动、形象、交互地展示出来,可使学生从感性上对其产生深刻的认识,从而为上升到理性认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所谓光学“三线、三角”,顾名思义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同学们对此已铭记在心,可是一遇到具体的光路图,又会感到困惑。分辨起来比较棘手,现结合例题说明判断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农村中学实验条件差,笔者在教学“光的干涉”一节时,尝试了用纸带粗略演示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特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越大,往往单位长度的阻值就越大.在选择滑动变阻器时,要兼顾安全、准确、方便三个原则,整体权衡.  相似文献   

18.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物理教学中最直接、最形象的手段,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的最好手段,可见,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对物理课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认为物理教学要创新,实验教学必先创新。  相似文献   

19.
高考考试大纲中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光路可逆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相当高,不能直接用反射定律中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来解决问题,又没有什么公式可用来计算,而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自己主动地确定要调用哪些知识,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途径.特别是这种途径要求学生能把有关的知识如光路可逆,像的一些基本性质等联系起来,多路思维,此路不通还有别路,具有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现以—光学作图题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20.
对两个光学实验现象与结论相矛盾的释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