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实验在露地环境下进行,研究在相同时间、环境条件下,以4种不同株距的同种新黑田5寸胡萝卜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胡萝卜这4种不同株距的产量和品质状况,得出不同株距对胡萝卜发育的影响,继而为生产中最佳株距的选择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最终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得出在行距固定为20cm、每个处理小区面积为10m2,正常天气条件下,株距为25cm时胡萝卜生长态势最佳,其次为株距15cm和20cm较佳,株距为10cm时胡萝卜虽然能存活生长,但其生长态势不佳,不利于胡萝卜大面积推广种植时采用。  相似文献   

2.
浅析黑龙江省工业大麻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麻(Cannabis sativa L.)为一年生作物,曾经是人类重要的纤维、油料、粮食作物,起源于中国或中亚其他国家。已有证据表明,大麻的种植历史长达12000年,6500年前中国就大量种植大麻,用作粮食、织鱼网、搓绳、做衣服等原料。大麻的生长速度较快,生长期为100d~180d,植株高度120cm~500cm,年产7.5t~22.5t/公顷纤维(干茎),是木材的4倍以上,韧皮纤维产量4.5t/公顷左右,韧皮纤维的产量是亚麻的2倍,韧皮纤维的单纤维长度1.5cm~3.5cm,适合于纺织和制造多种类型产品,种子产量3.0t/公顷。  相似文献   

3.
2012年5月至9月,在西藏阿里地区草原站试验基地进行了四种玉米草的引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玉草3号、玉草4号具备长势好,生长速度快,分蘖能力强,产量高等特点,且根系发达,叶片数增加最快而且叶片长,叶量丰富.很适合该地生长.玉草2号分蘖能力较强、长势缓慢,产量相对较低.BMS002拔节期茎粗增长最明显,叶宽变化明显,产量高.幼苗期对低温较敏感,已长成的植株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玉草3号、玉草4号BMS002三种玉米草的产量高,适应强,适应在相似气候条件地区推广种植,可满足高质量青贮生产的需要,为高寒地区畜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饲草料途径.  相似文献   

4.
黄炼达  周帆  黄芳毅 《大众科技》2012,(9):104-105,56
南玉葡萄有其优良性状,2006年在广西玉林北流市引入南玉葡萄试栽,表现良好,定植第2年平均666.7m2产量570kg,第3年1300kg,盛产期每年稳定在2000kg以上,商品果率95%以上;果实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熟,呈长椭圆形、肉色黄白、少核,果肉爽脆。该品种适宜桂东南地区大面积栽培,主要栽培措施:株行距1.5mx2.5m;采用小棚架独龙干整枝;短梢修剪;保留结果枝顶端副梢延长生长,结果枝和预备枝适时摘心;及时疏除过多花序,每结果枝只保留1个花序;雨季前完成套袋等。该品种生长强旺、枝条中等、抗逆性强,适宜在土壤肥力中等或偏下的土壤上栽培。  相似文献   

5.
2001年/2002年在云南冬春香料烟主产区保山的罗明片和柯街片进行密度种植试验和气候考察.揭示出本区冬春香料烟生产季最高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和土温时空变化特点及差异气候特征;其中,冬季温度变化关键期(12月/1月)大部时段土温旬均值高于气温O.5℃~3.0℃,最低气温极值为3.0℃~3.4℃,随时空而异.研究表明,密度对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以及株高迅速生长的天数随气候类型的不同而异;冬季热量水平低是生产优质冬春香料烟的制约因素;影响冬春香料烟生长发育和烟叶品质的温度因素因地域而异;光温差积影响烟叶总糖含量,10 cm土温影响烟叶烟碱含量;适宜种植密度行株距为40cm×12cm,单株风干烟茎重达28.44g~31.33g/株、风干烟叶重达82.99g~91.41g/株、产量为1 729.1kg~1 903.8kg/hn2.此外,建立了株高-温度关系模型,模型通式:y'=c0 n∑i=1ci·xi.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主产区实现优质香料烟生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超级杂交水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就是通过运用超级杂交水稻新成果,用“三亩”稻田产出现有“四亩”稻田的稻谷总产。水稻单产增加33.3%。也就是说相当于增加了25%的水稻播种面积。袁隆平院士2007年开始实施这个课题,2011年己在我国8省区展开。文章介绍了广西玉林市连续四年实施这一课题的成果。总结了超级杂交稻特优233种子生产和高产栽培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稻品种改良以及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中国25个水稻主产省主要种植的水稻品种,探讨我国水稻品种改良进程和水稻品种性状的变化,并采用水稻成本数据研究品种改良对水稻生产的贡献。结果表明我国品种改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对水稻生产贡献份额达30%。与20年前相比,水稻审定的品种个数增加了1.5倍。抗病虫害品种的种植面积提高了10%;优质品种的种植面积增加了50%。然而,从90年代中后期品种改良对水稻生产的贡献逐渐下降。鉴于此,政府应鼓励育种人员进一步发掘优异种质,提高水稻育种水平,突破目前单产停滞不前的现象,从而更好的为水稻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中国不同尺度的粮食减产类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粮食产量自1998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后连续下降,2003年粮食产量降至1998年后最低点。本文选取1998和2003年为典型年份,从国家、省级、县域3种尺度对中国粮食减产进行研究。通过建立粮食生产变化模型,分别计算了播种面积和单产变化导致的粮食产量变化量,分析了二者对粮食产量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中国不同尺度粮食减产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①在国家尺度,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都在降低,粮食减产量的79.3%是粮食播面减少导致的,播面减少是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 ②在省级尺度,我国有28个省级单位粮食产量在减少,总体上减产省级单位粮食播面和单产都在减少,减产量的80.7%是播种面积减少导致的,播面减少是省级单位减产的主要原因; ③我国粮食主产区的13个省级单位都在减产,减产量占减产省级单位总减产量的68.89%,总体上粮食主产区粮食播面和单产都在减少,减产量的68.8%是播种面积减少导致的,播面减少是粮食主产区减产的主要原因; ④我国县域单元中粮食减产县(市)数量占县(市)单元总量的79.44%,总体上减产县(市)播种面积和单产都在降低,减产量的75.9%是播种面积减少导致的,播面减少是县(市)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玉米产量潜力实现的限制因素的参与式评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按现实产量、理想条件产量和光温理论产量估算,我国玉米主产区每亩依次有290.45、966.06和2127.79公斤增产潜力,经专家参与式研讨评估,当前限制潜力实现的主要因素是耕作栽培管理粗放,技术到位率低等种植技术问题;其次是以干旱为主的自然因素和玉米品种多乱杂。加强栽培技术研究和推进科技入户是近期政府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时应考虑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0.
蔗糖生产中的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蔗糖业是广西主要支柱产业,广西的甘蔗种植面积、蔗糖产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蔗糖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在制糖生产过程中,甘蔗压榨中除压榨出糖汁外,在糖汁精炼过程中还产生数量巨大的糖厂废弃污染物,主要是滤泥和废糖蜜生产酒精的酒精废液。近年广西年入榨甘蔗8000~5800万t,产生滤泥约250万t,废糖蜜约250万t。在广西应用蔗糖厂的滤泥和酒精废液对甘蔗产量的影响的13个试验点的统计结果表明,施用酒精废液和滤泥的分别比复合肥处理增产甘蔗15.0t/hm2和13.5t/hm2,增产率分别18.8%和17.2%。蔗糖生产中的有机废弃物滤泥和酒精废液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和钾,以公顷施用75t酒精废液计,它能提供当季甘蔗生产所需的N 484.5kg,P2O512.9kg,K2O 816.0kg,并带来6294.0kg有机质;公顷施用7500kg滤泥计,它能提供当季甘蔗生产所需的N 129.0kg,P2O590.0kg,K2O 13.2kg,并带来4320.0kg有机质。蔗糖生产中的有机废弃物滤泥和酒精废液含有甘蔗吸收的矿质养分,其中:N 59300t,P2O5 25300t,K2O 31700t,有机质1650250t;应用这些矿质营养对甘蔗种植区的矿质营养平衡循环、培肥甘蔗种植区土壤肥力、保护甘蔗种植区生态环境和实现甘蔗生产的可持续稳定地增长,将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网络化柑橘生产布局与管理决策咨询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网络化柑橘生产布局与管理决策咨询系统,加速农业信息港建设,是提高水果生产效益,实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关键.本研究以Internet网络为支撑,综合运用ASP服务器端脚本开发技术、组件式GIS技术、网络GIS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模型构建技术,设计出全国一省级一市县三个层次的网络化柑橘生产布局与管理决策咨询系统,系统包括全国优质柑橘分布图、病虫害与品种、栽培技术、评价预测、市场信息和统计数据等模块,具有柑橘空问分布信息查询、病害辅助诊断、橘园适宜性评价、柑橘产量预测和网络教学等功能,目前正应刖于浙江省黄岩区柑橘生产布局与管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基于APSIM模型的气候变化对西南春玉米产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彤  王靖  赫迪  王娜 《资源科学》2016,38(1):155-165
为研究西南地区春玉米生长季主要气象因子对产量的影响,本文利用农业气象试验站作物及土壤资料,评价了APSIM-Maize模型在中国西南地区的适应性,并应用其分析该地区1961-2010年春玉米雨养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明确了春玉米雨养产量的影响因子及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APSIM模型对该区6个常用玉米品种的模拟效果较好,模拟与实测生育期的均方根误差(RMSE)在8d以内;4个品种地上部分生物量以及产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均低于29%,该模型在西南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研究区域春玉米生长季总辐射在南部中区和北部降低最明显,≥8℃有效积温在西部升高显著,日均温度日较差在西部和东南部减小最显著,总降水在区域中部减少较显著。模拟的春玉米雨养产量在全区46%的研究站点中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尤其东部中区和南部最显著;减产显著的站点中,生长季辐射降低、温度升高、降水减少和温度日较差降低对减产的贡献率分别为32%、40%、1%和-2%。  相似文献   

13.
任频频  李保国  黄峰 《资源科学》2022,44(3):436-449
明确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的时空演变规律、以及演变过程中主要作物的生产时空格局,对开展农作物生产布局优化工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农业统计数据,探讨2002—2018年黄淮海旱作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的时空演变特征,同时利用空间自相关、重心模型等方法探讨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过程中该区域的两种主要作物——小麦和玉米的生产时空格局及其变化规律。结果发现:①近20年,黄淮海旱作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整体由多样化向专一化发展,种植结构类型丰富度总体呈减小趋势,以小麦和玉米及其组合为主的种植结构占有的县域数目逐年增多,43%的县域小麦种植比例显著增加,81%的县域玉米种植比例显著增加(p<0.05)。②传统农业生产地带,包括河北平原西部、鲁西北等地小麦和玉米单产呈显著“高-高”聚集特征(p<0.05),河南中东部小麦单产也呈显著“高-高”聚集特征,但研究区南部玉米单产呈显著“低-低”聚集特征。尽管旱作区内部小麦和玉米的生产格局表现出一定的地域差异性,但近20年小麦和玉米的生产重心均集中分布在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交界处,表明在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演变的过程中,区域尺度小麦和玉米的生产具有一定的时序稳定性。③在“以水定产”和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导向下,河北平原的小麦种植比例有所减少,2014年以后,小麦玉米型县域数目减少,玉米小麦型增加,2018年已不存在单一小麦型县域。本文可为黄淮海旱作区区域尺度农作物种植结构优化提供数据支撑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水稻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和消费国,改革开放以来水稻生产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其生产变化完整过程的时空格局尚不清楚,特别是对于阶段性特征及区域差异的认识有待提高。本文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中国1980—2018年水稻生产的时空变化,剖析播种面积和单产对总产量的贡献。研究表明:①1980年以来水稻总产量年际变化呈现3个阶段:波动上升时期(1980—1997年),除广东省显著下降外,大部分省份显著增加;显著下降时期(1998—2003年),南方地区下降较快;快速上升时期(2004—2018年),东北和长江中下游省份显著增加,东南沿海三省(浙江、福建和广东)和四川盆地显著下降。②近40年中国水稻总产量显著增加,由13.99×103万t增加至21.21×103万t,增加了51.61%,空间上呈现“南北齐增”格局;单产与总产量变化相似,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增加;播种面积则不同,呈现出“北增南减”的态势。③全国水稻总产量变化总体上以单产贡献为主(64.29%),播种面积贡献为辅(28.57%),1998年以来水稻总产量逐渐由单产主导转为播种面积主导,随着单产可能或者已达到增长瓶颈,政策调控对于稳定和提高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尤为重要。本文结果可为政府部门粮食安全政策的制定、宏观农业规划和结构调整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耕地利用因素分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涛  陶凯俐 《资源科学》2013,35(4):758-763
基于粮食产量计量模型,运用LMDI方法,分析江苏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78年-2009年,粮食单产、耕地数量、种植结构、复种指数等4因素的变化对粮食产出的累积效果依次减小;其间江苏省粮食生产经历了快速增长、稳中有升和调整回复3个阶段,粮食单产促总产的效应分阶段逐步减弱,耕地减少和种植结构调整对粮食的减产效应逐步增强,复种指数变化的效应经历了正负反复的过程.现阶段单产和复种指数的变化对粮食的增产贡献南低北高,而耕地减少和结构调整对粮食的减产效应则南高北低,由此导致江苏省粮食生产南退北进的空间分化格局.由于构成粮食产量的4个因素可以代表耕地利用的不同方向,本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粮食生产与耕地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