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观察相关肥料产品的长势和通过试验掌握相关生产技术,充分发挥新肥料产品的抗逆、增产、优质、高效的作用,为确保肥料的安全性及肥料的最大效益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玉米施用氮肥+株高、穗位及生育期于施用常规肥料的玉米无明显变化。氮肥+肥料可增加玉米行粒数,提高百粒重,缩短秃尖,提高产量5.2~6.6%增产效果较显著。处理3效益最高,亩增效益51.25元。处理4玉米生长后期有严重的脱肥现象,比常规施肥减产14.8%,减少效益110.95元/亩。  相似文献   

2.
硅肥在玉米上的应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  关龙峰 《今日科苑》2010,(6):155-155
硅肥在水稻上的应用已非常广泛,但在玉米上的应用报道不多,为了探讨硅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进一步挖掘玉米增产潜力,特安排此试验。通过试验初步探明:施用硅肥玉米一般增产3.12%-11.46%。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探讨硅肥在本地区水稻生产上的增产效果,研究硅肥对水稻产量及生育进程等的影响,对水稻施用硅肥效果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硅肥有促进水稻生育、提高产量、改善稻谷品质、增强抗病力等作用,是水稻健康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应在水稻生产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真打粮”氨基酸水溶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本文开展了“真打粮”氨基酸水溶肥的喷施试验,在田间管理相同条件下,设置不同用量和不同次数的叶面喷施“真打粮”氨基酸水溶肥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真打粮”氨基酸水溶肥对水稻“秀水6127”有一定增产作用。“真打粮”氨基酸水溶肥的叶面喷施对水稻的增产作用主要表现在喷施15 d左右可看出显著直观效果,植株健壮显著,叶色深绿明显等,增长稻穗的长度,减少包茎,加快灌浆。在孕穗破口期至齐穗期各喷施“真打粮”氨基酸水溶叶面肥100 mL/667 m2的效果最佳。由此可见,“真打粮”氨基酸水溶肥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太行山前平原秸秆资源高效利用途径与技术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秸秆是太行山前平原的重要农业资源,可还田、饲用、制沼气以及作为食用菌生产和化工原料,其中还田和饲用是主要利用途径。秸秆还田表现出显著的水分、培肥和增产增质效应。覆盖能提高水分利用率约10%;小麦-玉米两熟制的50%-60%秸秆还田加施化肥能够实现土壤养分平衡;秸秆覆盖的作物增产约10%,果树增产约20%。秸秆还田采取覆盖、留茬和翻压等方式,实施配套技术。秸秆利用技术应纳入到整个农事操作技术体系之中,实施秸秆还田、饲用处理以及沼气技术、发展秸秆多级利用技术,提高秸秆转化效率,发挥秸秆在农牧结合中的重要作用。从战略层次上调整秸秆利用结构,如可调整为直接还田、饲用、制沼气、食用菌生产、化工原料、其比例分别为:60:25:10:3:2。  相似文献   

6.
探讨微量元素锰对玉米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硫酸锰0.07kg/亩的处理和施用硫酸锰0.14kg/亩的处理与没施锰肥的处理相比,玉米亩增产分别为85kg和34kg,增产率分别为11.03%和4.42%;施用硫酸锰0.07kg/亩的处理与施用硫酸锰0.14kg/亩的处理相比,玉米亩增产51 kg,增产率为6.35%。说明适量施用锰肥对玉米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7.
硅肥是水稻种植生产过程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化肥品种,这是因为水稻是一种典型的喜硅农作物,在硅含量充足的生长环境下,水稻的生长会更加健康快速,抗旱、抗倒伏以及抗病虫害能力更强,能够有效提高水稻产量,促进水稻增收。但是在水稻不同的生长时期对其施加硅肥,所带来的增产效果是有很大差异的,也就是说,只有在合适的时期对水稻施用硅肥,才能达到较为显著的增产效果。现本文就针对水稻不同生长时期下施用硅肥的增产效果进行调查,指出在水稻硅肥在作为基肥或分蘖肥时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农丰液肥在大豆上应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丰液肥是黑龙江茌施关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为了验证农丰液肥在大豆上的施用效果。2008年在双城市进行试验,试验共落实两点,分别是东官镇东兴村试验地,同心乡同德村试验地。使用后增产效果显著,同心乡同德村试验亩增产17.5公斤、增产9.4%,且增产达到显著水平;东官镇东兴村试验亩增产17.5公斤、增产8.8%,增产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氮肥机械深施技术对玉米增产效果的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化肥用量日益增加,因此施肥方式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达到增产、增收、节本,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我们采用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方法,对玉米生产进行氮肥不同深度底施追施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种植密度对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高产、优质是玉米生产的主要目标。国内外研究表明,增加种植密度是玉米增产的主要措施之一,大面积的玉米高产记录,均是在高密度栽培条件下取得的。但是,密度过大、玉米群体结构不合理容易引起早衰和倒伏现象的发生。为此,本试验采用本地区大面积推广的玉米品种哲单37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对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品种的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化肥施用技术效率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萍萍  韩一军  张益 《资源科学》2020,42(9):1764-1776
中国化肥不合理的施用和农业绿色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探索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施用技术效率的演变及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1991—2017年28个省(市、区)的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各省(市、区)的化肥施用技术效率测算。发现:①过去近30年里中国农业化肥施用技术效率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2015—2017年各地区的化肥施用技术效率的均值要明显高于1998—2014年间以及1991—1997年间的效率均值;从区域差异来看,东部地区的化肥施用技术效率要明显高于西部和中部地区;②通过Moran’s I指数分析发现,中国各省市化肥施用技术效率存在空间相关关系,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空间相关关系越来越强烈;③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化肥施用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发现,劳动力非农就业比重对化肥施用技术效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收入水平产生了正向的溢出效应,而城镇化率则产生了负向的溢出效应。未来,各地区在化肥施用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本地区的化肥施用情况,更应加强地区间的合作、交流,以促进化肥施用技术效率的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介绍在湿法炼锌中如何成功处理高钴、高铜精锌矿及处理效果。通过介绍钴、铜杂质在湿法炼锌中电解过程的危害及对锌锭质量的影响,以及分析了精锌矿中钴、铜杂质在湿法炼锌中浸出、净化、电解过程中的行为,制定了生产工艺流程和工艺条件。简单地叙述沸腾焙烧、浸出的工艺条件和制定依据。重点叙述净化工艺机理、锑盐净化法机理。提出了选择逆锑盐净化法的依据,叙述所选择净化工艺流程和工艺条件。同时针对钴杂质特高情况下,防止钴杂质在生产系统积累,提出了钴杂质控制的方法及效果。最后介绍应用制定的工艺生产应用效果及在湿法炼锌生产中处理高钴、高铜矿几点心得。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化肥投入对油菜成本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成  杨雪  周晓时  冯中朝  张智  丛日环 《资源科学》2018,40(12):2487-2495
近年来,中国化肥过量投入的现象十分普遍,由此所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此外,化肥滥用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投入,而且不利于农民增收,因此,提升农业化肥的使用效率既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必要措施,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油菜为例,探究在油菜生产中如何改善化肥投入结构以及减少化肥投入量。为探究油菜生产中化肥投入对成本效率的影响,首先利用中国10个油菜主产省市1543份大田实验数据,并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测算出油菜产出值最大时的氮肥最佳投入值、磷肥最佳投入值以及钾肥最佳投入值;其次,借用成本效率函数模型估算出中国油菜主产省份的油菜成本效率;最后,基于化肥投入合理性的视角,探讨油菜生产中的成本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油菜生产中化肥投入结构不合理显著降低了油菜成本效率,其中油菜生产中的氮肥过量投入以及钾肥投入不足,对油菜成本效率均有显著负向影响。因此,在今后化肥投入过程中,要加强对农户合理施肥的宣传力度,增加测土配方技术补贴力度,引导化肥企业提供更为科学适用施肥配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区域化肥利用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忠  隋晓晨 《资源科学》2008,30(6):822-828
以化肥区划中的一二级分区为研究单元,分析了我国目前的化肥施用现状,以及不同区域在化肥施肥量和肥料比例等方面的特征及差异。结过表明:黄淮海平原区、长江中下游区和东北区是我国化肥消费的主要区域,化肥消费.6-量占到了全国消费总量的2/3多;其次为西南、华南和北部高原区,占全国化肥消费总量的30%;各一级区单质氮肥和磷肥的比例在逐步下降,而复合肥和单质钾肥的比例再逐步提高。但总体而言,磷氮比近几年各一级区变化不大,稳定在0.6左右,钾氯比还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各区域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从1983年到2004年有了很大的提高。东北区、西南区和西北区历年均为全国施肥水平最低的区域,而北部高原区、华南区、黄淮海区和长江中下游区为历年全国施肥水平最高的区域。  相似文献   

15.
农地经营对水稻化肥减量投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纪龙  徐春春  李凤博  方福平 《资源科学》2018,40(12):2401-2413
化肥投入过量是中国农业生产中的普遍问题,不仅增加农业生产成本、浪费资源,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推进化肥减量投入是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2016年11月—2017年2月长江中下游6省29县的农户调查数据,应用广义有序Logit模型分析了土地经营规模、地块集中程度、土地租金以及地权稳定性等农地经营对农户化肥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土地经营规模、地块集中程度对农户化肥投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土地租金对农户化肥投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权稳定性对农户化肥投入的影响不显著;② 相对于小户,规模种植户的化肥投入更合理,但随着土地经营规模扩大,农户化肥减量投入的倾向有所弱化;③ 从影响程度看,土地经营规模对农户化肥投入的影响最大,地块集中程度次之,土地租金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从化肥减量投入的视角出发,政府应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促成地块集中连片。此外,完善土地租金的定价机制也有助于化肥的减量投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化肥消费需求影响因素及走势分析——Ⅰ化肥供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化肥的要素特征来说,供应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消费需求,中国这一特征更加明显。由于我国资源基础薄弱,生产技术整体较低,化肥供应不足,导致化肥消费在建国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较低水平。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资源开发力度加大,化肥生产技术日渐成熟,我国化肥产业在总量上和结构上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氮肥已自给有余,磷肥自给率达到94%,高浓度化肥正在逐渐替代低浓度化肥,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消费。但随着氮磷肥的供需总量趋于平衡,供应对需求的制约和影响正在降低,需求拉动供应的时期即将开始。但我国化肥供应仍存在空间不平衡的问题,化肥消费主要集中在化肥产业发达地区。随着资源缺乏和价格变化,化肥工业将不断向部分资源产地集中,化肥品种结构也将持续向高浓度发展,这将直接导致化肥消费的空间差异进一步扩大,化肥消费品种进一步改变。在资源价格波动影响下,我国化肥价格持续升高,但中国化肥需求价格弹性趋于稳定,在整体经济环境不发生大的波动的情况下,化肥价格变化对化肥需求的影响比较微弱。总之,我国化肥供应对化肥消费的驱动作用正在逐步减弱,通过合理消费来引导化肥产业的健康发展将是未来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张永强  蒲晨曦  王珧  王荣  彭有幸 《资源科学》2018,40(7):1333-1343
在保障粮食安全的现实背景下,如何通过化肥的减量施用来保证粮食生产效率不变乃至有所提高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本文基于中国20个玉米生产省份2004—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超越对数函数模型测算出全国以及各省玉米生产中的化肥投入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进一步对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化肥投入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全国玉米生产效率为0.754,化肥投入效率均值为0.448,节肥潜力巨大;中国玉米种植规模、化肥价格、农业补贴与玉米化肥投入效率显著正相关,而农业保护政策与玉米化肥投入效率显著负相关。分区域而言,东部地区化肥价格与化肥投入效率正相关,玉米种植规模与化肥投入效率负相关;中部地区化肥价格、农业补贴与化肥投入效率正相关,非农劳动就业率与化肥投入效率负相关;西部地区化肥价格与玉米化肥投入效率正相关,农业保护政策与玉米化肥投入效率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化肥消费规律及中国化肥矿产需求趋势预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磷、硫、钾盐等矿产资源主要用于化肥的生产,是关乎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然而随着我国化肥产量与消费量的逐年增加,磷、硫、钾盐等矿产资源的可持续性以及在化肥施用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在此背景之下,本文通过对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化肥消费历史分析,首次运用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作为研究指标,总结剖析了发达国家化肥消费历史轨迹变化及其动因,揭示了不同情形下,化肥消费规律:即理想状态下,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呈"S"形规律变化;在化肥施用初期未考虑环境因素的情形下,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呈倒"U"形规律变化。总结得出北美"理想模式"、西欧模式和日韩模式三种化肥消费变化的模式。以发达国家为借鉴,结合中国资源环境实际情况,预测了我国化肥及磷、硫、钾盐矿产未来需求趋势,结果表明中国磷肥和氮肥消费已到达峰值,未来将缓慢下降,相应的磷、硫资源需求也将到达峰值;钾肥在国际价格没有显著变化的情况下,未来需求将维持目前水平。  相似文献   

19.
郑纪刚  张日新  曾昉 《资源科学》2021,43(5):921-931
农地流转将改变农户的化肥投入配置,进而直接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基于山东省10县(市、区)892份农户数据,利用内生转换模型估计了不同农地流转行为对农户化肥投入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农地流转对农户化肥投入的影响机理.结果 表明:①不同农地流转行为对农户化肥投入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转入农地后农户化肥投入显著减少,而...  相似文献   

20.
有机肥施用对中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在农业生产上,尤其是稻、麦等大田作物生产上施用率却较低。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拥有肥料施用的决策权,明确稻麦轮作区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及关键影响因素对促进有机肥在大田作物的施用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江苏省稻麦轮作区4县(区)392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与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了农户在稻麦轮作农田施用有机肥的影响因素及其层次结构。结果表明: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对有机肥的了解程度、对长期大量低效施用化肥造成环境污染的认识、购买肥料时考虑对土壤无害、饲养家禽及农业部门针对农业施肥技术进行指导等因素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有正向影响,购买肥料时考虑价格和省工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有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对8个因素进行深层分析,形成了“一路径,三驱动”的层次结构,并提出了相应的有机肥推广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