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对高职大学生躯体亚健康状况及致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高职大学生亚健康检出率较高,女大学生亚健康检出率高于男大学生;农村大学生亚健康检出率高于城镇大学生;非独生子女亚健康检出率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高职大学生亚健康检出率在年级的分布为:二年级检出率最高,其次是三年级,一年级最低。(2)高职大学生躯体亚健康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症状:疲劳感觉、胃肠不适、睡眠障碍和疼痛感觉。(3)影响高职大学生躯体亚健康的主要因子依次为:不良生活习惯因子、学习环境因子、身体练习因子和社会交往因子,且不同症状躯体亚健康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学业拖延是当前我国大学生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运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自我控制量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学业拖延量表,对1 01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保护性因素自我控制和危险性因素手机依赖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学业拖延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锻炼、自我控制、手机依赖与大学生学业拖延两两相关。体育锻炼正向预测大学生自我控制,负向预测手机依赖和学业拖延;自我控制负向预测手机依赖和学业拖延;手机依赖正向预测学业拖延。自我控制和手机依赖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学业拖延之间起单独中介作用。自我控制和手机依赖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学业拖延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建议:以体育人,充分发挥高校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以“体测”促锻炼,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体心融合”,提升大学生心理品质;以研促教,全面覆盖学生群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花样跳绳训练对手机依赖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行为表现电脑测试以及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探讨跳绳训练对28名大学生在Stroop任务中对抑制控制能力以及脑激活模式的影响。结果:1)实验组干预前后的手机依赖量表得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9);2) Stroop干扰效应的错误率,实验组测试次序的简单效应显著,F(1, 127)=20.248,p=0.032;对照组测试次序的简单效应不显著;3)在Stroop任务的激活图中,跳绳训练组前、后在腹外侧前额叶(VLPFC)和前额极(FPA)的oxy-Hb信号差异较大。结论:跳绳训练通过提高手机依赖大学生的抑制抑制能力而减缓了手机依赖程度,在提高抑制抑制能力的同时,还激活了腹外侧前额叶(VLPFC)和前额极(FPA),即局部大脑区域活性的提高与认知表现的提高存在同步现象。  相似文献   

4.
首先提出亚健康量表能够评价体质状况的理论基础.然后,对2 512名非体力劳动者进行体质检测和躯体亚健康状况调查,尝试探索一种对体质概况进行了解的简易方法.研究发现,非体力劳动者躯体亚健康调查结果与体质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调查表检测出的亚健康人群,尤其是中度和重度亚健康人群在国民体质5项检测(坐位体前屈、选择反应时、握力、闭目单足站立、肺活量)中具有更低的得分.研究认为,在测试仪器和人员不允许的条件下,欲了解非体力劳动者体质概况,躯体亚健康调查表法是一种可选的替代方法,但该调查表对于区分健康和轻度亚健康人群的效果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5.
运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等对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共计7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手机依赖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1)大学生体育活动等级处于中低等水平,主要表现为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较小、运动时间较短、运动频率较低、运动量较少;男生体育活动等级明显高于女生,文科生体育活动等级显著低于理科生。(2)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处于中等以上水平,手机依赖程度普遍较深;男生手机成瘾倾向显著低于女生,文科生手机成瘾倾向明显高于理科生。(3)大学生体育活动等级与手机成瘾倾向存在显著负相关,不同体育活动等级的手机成瘾倾向及其各维度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从无运动量到中等运动量大学生的手机成瘾倾向呈明显下降趋势,但中等运动量与大运动量之间无明显差异。(4)除突显行为外,人口统计学指标和体育活动等级均能显著预测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其中,性别指标显著正向预测手机成瘾倾向,体育活动等级显著负向预测手机成瘾倾向。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减轻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且中等运动量的体育活动能够显著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手机成瘾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大学生手机成瘾量倾向量表(MPATS)对深圳大学22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体育锻炼与睡眠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0.798,P<0.01),与手机成瘾呈显著负相关(r=-0.630,P<0.01)。(2)体育锻炼不仅正向预测大学生睡眠质量(B=0.16,P<0.01),同时负向预测手机成瘾(B=-0.37,P<0.01);手机成瘾负向预测大学生睡眠质量(B=-0.16,P<0.01);手机成瘾在体育锻炼影响睡眠质量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比为35.58%。结论:体育锻炼不仅可以直接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还可通过手机成瘾间接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7.
《湖北体育科技》2019,(1):57-60
随机抽取400名福建师范大学的在校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研究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在不同的性别、年级以及专业类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女性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大于男性,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大于大三和大四的学生,体育类专业的学生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最高。通过16周的研究发现,体育锻炼能够明显地降低大学生对于手机的依赖,并且不同的体育运动在降低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球类运动降低手机依赖程度最明显,其次是操舞类和骑车类运动,跑步和器械健身类运动降低学生手机依赖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8.
王亮  殷雷亮 《体育世界》2007,(7):109-111
运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广东省高师类院校的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现状进行了剖析,即分别从躯体亚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和人际交往亚健康状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综合已有的研究基础,发现手机依赖的成因既包括社会、学校、家庭等客观环境因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心理需求、人格特质等主观心理因素。本文通过分析手机依赖的成因,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干预对策进行探讨,以期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围棋“亚健康” 即使中国围棋真的无事,小侠也愿意庸人自扰之。更何况,中国围棋目前还真有那么一点事情。 亚健康:疾病进展隐匿缓慢并时隐时现,前期仅感到躯体或精神上的不适;这种既不健康、又尚未发现疾病,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游移状态,就是亚健康。中医上也称这种状态为“虚劳症”,属于精气不足型。 以小侠俗眼看来,中国围棋目前就是处于“亚健康”状态,或者说精气不足。 更羞愧的会是谁? 8月4日的富士通杯决赛上,韩国曹薰铉战胜同胞崔明勋,日本林海峰击败中国台北周俊勋,界定了前四名的势力分野。中国大陆棋手无一…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两次取样,对广州市非体力劳动者亚健康调查问卷进行编制和检验,并应用该调查表对广州市4 260名非体力劳动者进行亚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自编亚健康调查问卷包括躯体、心理(包括社会适应)两个维度,具有良好的Cronbach Alpha系数、结构效度、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说明该自编问卷是研究亚健康问题的有效工具.运用该量表对广州市非体力劳动者亚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广州市非体力劳动者的躯体、心理亚健康具有不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探讨手机强迫症与社会环境因素间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早期干预手机强迫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家庭功能量表(FDA)对某校2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StatisticsBase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大学生手机强迫症与社会环境间的相关性.结果:200份问卷中,收回问卷189份,有效问卷172份,有效率为91.01%.在有效的172份问卷中,中重度手机强迫症81.98%(141/172),在性别、年级和专业上均无差异.手机强迫症者社会支持所得总分为(36.9235±4.7293),客观支持分为(7.3235±1.92647),主观支持均分为(21.5412±3.36552),对支持利用度分为(7.8588±1.53579),与中国常模比较得分偏高,但无统计学意义.手机强迫症者与家庭功能量表中的沟通、角色、情感反应三个因子呈显著相关,其中以家庭沟通为主要因素.存在手机强迫症的大学生家庭功能在上述四个方面低于正常使用手机的大学生.结论:大学生手机强迫症率较高,性别、年龄、专业和社会支持与手机强迫症倾向无密切关系,家庭功能可能会影响大学生的手机强迫症状况.  相似文献   

13.
运动时间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影响的跟踪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时间是人体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采用跟踪调查法对543名大学生进行两年的跟踪调查,分析运动时间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影响.结果显示:每周运动时间增加1小时及其以上即可明显改善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相反,每周运动时间减少1小时及其以上则会对大学生的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发展,使办公室人群数量日益扩大,然而导致的直接结果是该人群的身体活动量过少,压力过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办公室人群会感到身体各种不适,所体现的症状则为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等。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办公室人群亚健康现状及健身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亚健康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543名大学生为期2年的队列研究,分析运动时间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影响.结果显示:每周运动时间增加者,其出现亚健康症状或亚健康状态加重的可能性明显低于每周运动时间减少者.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每周运动时间增加1h及其以上,会对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产生积极作用.相反,如果每周运动时间减少1h及其以上会对大学生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前,瑜伽已经成为一种减压减负、放松身心的较为合适的锻炼方式之一,深受国内大众青年的喜爱。然而运动是否能够矫正女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呢?查阅以往的研究资料发现,有关瑜伽对影响亚健康研究比较少见,特别是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影响研究尚未见到。笔者以在校瑜伽培训班的女生和选项教学班级为研究对象,运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实施实验前后参加实验的女生心理亚健康好转率效果评价,得出瑜伽练习能一定程度矫正女生心理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7.
1.研究目的针对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亚健康现象,提出了改善大学生神经衰弱;心理抑郁;情感偏差;缺乏信心;急躁、易怒等心理亚健康状态的运动处方。本文所提出的运动处方对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2.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对我校及其它有关院校1~4年级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2)方法:采用目前国际上测试亚健康常用的Zung量表及将列有30项有关个人健康问题的自编问卷调查表发放给自愿参与者。3.运动处方干预对策(1)心理亚健康类型与运动处方项目选择①神经衰弱型运动处方项目选择:这种状态,可迅速做舒缓神经的运动。如健身慢跑…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分析和探讨学校健康教育对高校新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影响,运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其它干扰因素研究“健康知识关注程度”因素对大学新生亚健康状态的独立作用。结果显示,“健康知识关注程度”在男生中的AOR=1.573,CI:1.012-2.446;在女生中的AOR=2.961,CI:1.712-5.120,证明了健康知识关注程度对被调查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有独立作用。从而也说明了中小学时期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体育锻炼影响手机成瘾的内在机制,并构建2者之间的模型。为实践干预手机成瘾行为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通过便利抽样,采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自我控制量表、人际关系困扰量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扬州市某高校588名在校大学生(年龄:M=19.24岁,SD=1.20)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的体育锻炼量、自我控制、人际关系困扰、手机成瘾倾向和领悟社会支持均两两相关(p<0.01);体育锻炼可以直接预测大学生的手机成瘾行为(β=-0.15,95%CI[-0.28,-0.01]),自我控制(β=-0.07,95%CI[-0.14,-0.02])和人际关系困扰(β=-0.03,95%CI[-0.06,-0.01])分别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并且社会支持既可以调节身体活动影响手机成瘾的直接过程(β=-0.15,p<0.001),也可以调节由人际关系介导的前半部分路径(β=-0.09,p<0.05)。结论 自我控制、人际关系困扰在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手机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并且社会支持水平对这一过程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肥胖大学生的亚健康症状与课余体育锻炼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肥胖率为2.06%,男大学生的肥胖率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肥胖女大学生的亚健康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肥胖男大学生,51.18%的具有亚健康症状的肥胖大学生经常参加课余体育锻炼,锻炼频度和锻炼强度是影响具有亚健康症状的肥胖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效果的主要因素,每周锻炼3次及其以上、每次锻炼60min以上、锻炼强度在最大心率的70%以上的肥胖大学生的亚健康症状发生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