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诗与哲学竞比的背景下,哈罗德.布鲁姆认为只有审美的力量才能洞穿文学经典,因此他反对哲学对文学的入侵。事实上,在布鲁姆的文学批评实践中,哲学思考作为重要的因素从来没有离开过,虽然在他那里哲思从来没有超越审美占据核心位置。以审美批评为中心,并结合了诺斯替主义和诸多哲学思想的布鲁姆诗学最终指向了人的内在世界。  相似文献   

2.
哈罗德·布鲁姆是当今世界卓有影响的以文学(批评)成功实施国民教育的文学批评家之一。他充分利用世界经典文学作品,从国家认同、人文涵养等多维度对国民进行教育。布鲁姆文学批评中体现出来的国家认同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其论及的美国文学经典数量在世界经典中的占比高,二是他对本民族经典作家的评价高。同时,布鲁姆还是一位具有高尚人文情怀的人文主义者,他的文学批评能帮助读者构筑文化基础,夯实人文底蕴,涵养读者的人文情怀、人文积淀和审美情趣,并由此对读者实现心智培育。布鲁姆充满文化自信和人文色彩的文学批评与国民教育对中国的文学-国民教育具有积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数字布鲁姆”中国版的建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数字布鲁姆”是美国教育专家根据新的布鲁姆目标分类学提出的信息化工具集合图示。它按照认知领域“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建”六个层次将“可用于学习的25个工具”进行分类,旨在与教师和学生共享优秀、实用的信息化工具以促进学习。“数字布鲁姆”的出现意味着信息化教学已经开始成为教育界的主流意识和实践行为。本文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基础上,对新版“数字布鲁姆”的24种信息化实体工具进行资料文献收集和比较分析,并尝试利用国内的信息化工具来进行对应和替代,建构出中国版的“数字布鲁姆”,以期能为国内学习者和教育用户提供一些技术支持,使他们在进行信息化教育时能够快速方便地选择到合适的信息化工具,提高学习和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格瑞高利·艾伦·戴维斯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他举办的70华诞生日庆祝会上的讲话,由马文璞教授翻译整理而成。文章在充分肯定中国地质学在政府的支持下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对中国地学教育、科研状况提出中肯的批评和友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数字布鲁姆"是美国教育专家根据新的布鲁姆目标分类学提出的信息化工具集合图示。它按照认知领域"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建"六个层次将"可用于学习的25个工具"进行分类,旨在与教师和学生共享优秀、实用的信息化工具以促进学习。"数字布鲁姆"的出现意味着信息化教学已经开始成为教育界的主流意识和实践行为。本文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基础上,对新版"数字布鲁姆"的24种信息化实体工具进行资料文献收集和比较分析,并尝试利用国内的信息化工具来进行对应和替代,建构出中国版的"数字布鲁姆",以期能为国内学习者和教育用户提供一些技术支持,使他们在进行信息化教育时能够快速方便地选择到合适的信息化工具,提高学习和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6.
《火星需要妈妈》是根据普利策奖得主、著名长篇连环漫画(Bloom County)《布鲁姆县城》插画师(Berkeley Breathed)伯克利·布雷思德在2007年创作的同名儿童书改编的。  相似文献   

7.
哈罗德·布鲁姆的批评历程,也是他不断卷入诗学论战的过程。他的诗学理论,以浪漫主义诗歌批评为基础,以其本人鲜明的个性形象为中心,强调文学(包括文学批评)是一种纯粹的个人行为,与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诉求无关,从而构筑起一座赋予人的内在性强力以国王地位的精神之城。从这一意义上说,布鲁姆诗学已然超越了纯粹文学理论的范畴。  相似文献   

8.
布鲁姆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他长期从事教育实验研究,探索学校教学问题,提出了“掌握学习”的教育理论。近期以来,布氏的这种教育理论在中国教育界刮起了一阵旋风,给中国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兴奋剂,一种“布鲁姆”现象已经出现,并正以迅猛之势扩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新文学版本批评的角度,对刘绶松所著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初版本(1956年版)及修订版(1979年版)的两篇序言进行对比、分析是一个新的角度。从这一对比也可看出,刘绶松在新的国家意识形态及政治形势之下所写就中国新文学史中体现出来的急遽政治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影批评的现状难尽人意,理论层面上的批评本性和批评功能的缺失,现实层面的批评对象的空泛,以及批评家自身文化使命感和批判意识的阙如,导致当下的中国电影批评渐渐失去了其应该承担的总结电影历史、剖析电影现象、指导电影创作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中国的电影批评已经不具有一切真正的艺术批评都应具有的根本品质:给理想以冲破现实藩篱的梦幻空间,让有限的艺术形象焕发出无限的光芒,给艺术的受众以永恒和超越性的慰藉。因此,重提电影批评家的职责,让中国电影批评发挥应有的作用,实乃中国电影理论领域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陈星星 《文教资料》2006,(8):116-117
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国当代理论界面对西方文化批评的兴起引发的困境与反思,本文试从文化批评与中国传统批评话语的整合;批评主体的定位以及国内批评话语的具体操作实践等三个方面来论述文化批评的中国语境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深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加强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开拓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研究新路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于今年4月9日在安徽芜湖主办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研讨会”。全国各重点高校、科研单位2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讨论最激烈、最集中的论题是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关于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现状杨匡汉(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概括了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面临的前沿话题:1.20世纪中国文学的分期问题;2.“大中国文学”或称中国现当代文学版图(两岸四地);3.现代…  相似文献   

13.
数字布鲁姆是美国教育专家根据新的布鲁姆目标分类学提出的信息化工具集合.笔者应用数字布鲁姆工具,展开“促进学习的学生参与式课堂评价”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即为笔者在研究中的思考与实践记录.文中首先陈述了国内外关于数字布鲁姆和“参与式评价”研究的成果,其次,讨论了应用这些成果,实施地理学力评价研究的设想,再次,讨论了基于数字布鲁姆的“参与式”评价研究规划,提出了实施基于数字布鲁姆的“参与式”评价的三项策略:确定学力评价标准,适配目标、方法与工具的一致性,系统规划评价过程.最后,通过对基于数字布鲁姆实施参与式评价的案例分析,说明了基于数字布鲁姆的参与式评价的方法、过程与实践成效.  相似文献   

14.
毫无疑问,80年代中后期,解构主义在中国占据了一席之地,一批批评家簇拥在解构主义这面大旗之下,雅克·德里达和罗兰·巴特成为批评家的热门话题,“边缘”、“解构”、“延异”、“逻各斯中心”、“差异”成为当今中国文化界的时尚语码,文学批评家——更多是年轻人——对解构主义显示出空前的热情。显然,关于解构主义的这种热闹不能用“一时冲动”进行解释,那么,中国批评家对解构主义的青睐是否有一种尚未公开的背后密码?解构思想在中国大陆是否有一种本土语境?对解构思想和中国批评家的解构操作作一个简要的梳理将有助于我们“洞见”和解开这个隐秘的密码。  相似文献   

15.
审美印象批评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园地中一道小巧而亮丽的风景。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对这一批评话语的总体特质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其核心概念如“灵魂探险”、“趣味”、“人性”等进行辨析,最后从批评文体的角度阐明现代审美印象批评以美文批评享誉现代文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学的主体批评即处于主体地位的中国文学批评本质上是一种权力话语。由于存在历史、理论基础、基本范畴和权力表征的不同 ,依次表现为道德批评、政治批评、人本批评。道德批评是存在于先秦至清末的以孔子儒家思想为基础 ,以正与邪、善与恶为基本范畴的伦理型权力话语。政治批评是存在于新文化运动至 2 0世纪 80年代的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 ,以革命与反动、进步与落后为基本范畴的政令型权力话语。人本批评是存在于 2 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以准马克思主义为基础 ,以人性和主体性为基本范畴的知识性权力话语。审美批评虽然作为非主体批评一直处于从属地位 ,但是存在于中国文学批评的整体结构之中  相似文献   

17.
王贤勇  喻斌 《物理教师》2023,(1):84-88+92
布鲁姆学习目标和SOLO分类理论在试题的命制和评价中均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利用该理论,结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建构评价框架对2022年全国甲、乙卷第25题进行评价,以期对试题的命制和教学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数字布鲁姆、翻转布鲁姆与知识深度布鲁姆是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学在信息化教学领域中的新应用。信息时代,分类学在教学层面上由一种分类框架逐渐演变成为一种面向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法与评价手段,从重视测评到重视学与教,再到对信息化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关注。哲学层面上,由价值中立转向价值关涉,重视高阶认知,强调深度学习,强调创造、评价、分析。认知层面上不再强调从识记、理解直到创造的累积性的层级关系。总体而言,信息化教学领域中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的发展大致保留了原分类学的主要精髓。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依旧彰显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误读是哈罗德.布鲁姆解构策略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通过误读,布鲁姆对文本意义进行了创造性构建,从而将解构主义主张的"解"与"构"二者统一起来。在布鲁姆对摩门教经典及其创始人著述进行的解读中,可以看到误读这一手法的精彩运用。并且,在这种以误读为核心的解构策略背后,可以见出布鲁姆构建"美国式"文化的雄心。  相似文献   

20.
谈生物目标教学中的提问模式美国教育家特内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的基本思想而创设了布鲁姆—特内提问模式,它对于我们在生物学教学中所运用的提问方式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布鲁姆—特内提问模式在布鲁姆—特内提问模式中,教育提问被分成由低到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