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应用技术型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面临诸多困境,例如,课程目标定位不明确、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学生学习带来负面影响。为此,文章对这些难题做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总结了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应当依据的三项基本原则,从理论创新、教学实践、教育思想等三个方面打通课程改革的脉络,最后提出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大学课程改革之风虽已刮起,然而却未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当对目前大学课程本质观进行深入思考后,发现传统的课程本质观遵循着一条以知识为主的路线,忽略了人的发展;而意义课程观的出现则把课程的核心从“知识”转移到“促进人的发展”,重视意义的生成,从而为大学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大学课程改革的“深度”缺失与觉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我国大学课程改革存在"深度"缺失,具体表现为重形式结构轻实质结构、重表层结构轻深层结构、重课程设置轻课程实施。其原因既有传统思维和教学精神的束缚,也有现实课程理论研究不足和教师素质薄弱的影响。重新唤起课程改革的"深度"意识,必须转换观念,加强课程研究,释放教法张力以及强化教师培训。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工程。大学课程改革首先应做到合目的性,遵循知识、技术、能力和做人的统一,确定课程知识的模块组合,使大学课程知识呈现出开放的"知识树"状态。比较研究显示,大学课程设置门数每个专业应控制在55门课程左右,总学分控制在150—160之间,每个学分控制在15学时左右,选修课程、实践课程的比例应提高到30%以上。加强课程编制者与课程使用者对课程的理解,消解人为造成的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分离的状态,正确对待与处理好大学课程建设的普适性与校本化、国外经验借鉴的中国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大学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体育课程改革应考虑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等因素,特别是要考虑到知识、受教育者、社会这三大要素,在目标定位和价值取向上应综合各方面因素加以确定。在课程设计上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从体育课程文化的传承和促进人的发展出发,提出以教师为主体、丰富课程内容,构建体育课程评价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比较美国、日本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的课程改革的现状及其特点,概括了当代大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从而使我们的课程工作者能准确把握国外的课程改革的新动向,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国内新一轮课程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关于大学课程设置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是大学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大学课程设置的逻辑起点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大学课程设置的知识模块不是封闭的"金字塔"形状,应该是开放的"知识树"状态,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应坚持技术知识本位、知识能力本位和做人本位的有机统一;大学课程设置门数每个专业控制在50~60门课程之间、总学分控制在150~160之间、每个学分控制在15学时左右,选修课程、通识课程、实践课程分别控制在占课程总教学时数的1/3为宜。  相似文献   

8.
发达国家大学课程改革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白宗新 《教育探索》2007,(1):120-121
经过20世纪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时代结束,后工业时代来临,"信息技术"、"知识经济"与"学习化社会"成为新时代的基本特征.因此,当前大学课程改革要反映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变革,要体现教育、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世界某些发达国家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体现于通才教育、学科整合、探究式学习、课程模式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7年到2005年,教育部教指委两次下发了“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意见”,促进和规范了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根据我校的具体实际,我们提出了符合新时期要求的课程体系,对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学生学会基础理论、提高动手能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对广大高中教师的课程理念、知识和能力结构、教学行为等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也给大学课程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虽然大学为了顺应高中课程改革对新型教师的要求,已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但从改革效果看,大学仍然没能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依旧"穿新鞋走老路"。教师教育的发展仍然停滞不前,教育培养模式滞后于当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速度。本文针对高中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分析探讨大学课程改革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传统高校课程显露出的缺陷和弊端渐渐不能满足后现代社会和人自身的发展需求,高校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与此相对应的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透射出它对教育和社会生活产生的深刻影响,因此将后现代主义引入高校课程改革的研究也成为许多学者的研究重点。在分析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对现代课程进行批判和质疑,进而呈现后现代主义的代表小威廉姆E.多尔的课程理论——4R课程,揭示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对当前的大学课程改革具有的重大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前许多大学都在进行课程改革,以应对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挑战。大学课程改革应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一是处理好移植课程与本土课程之间的关系;二是处理好课程的国际化与地方化的问题:三是处理好创新课程与传统课程之间的关系;四是处理好工具价值与人文价值之间的关系;五是处理好稳定师资与流动性师资之间的关系;六是处理好科学规划与自由竞争的关系;七是处理好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分别研究中美两国大学课程改革历史沿革的基础上,分析了中美两国大学课程改革的差异及特点,结合我国当前高校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提出了21世纪加强我国本科大学课程改革的具体建议,认为应从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学生自主选课师生良性互动,理论与实践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方面促进我国的大学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4.
从知识观到内化观--大学课程观变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课程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成为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必须改革的重要一环,面对大学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深层次的问题,只有将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转变为以促进知识内化的内化课程观,才能使大学课程改革确有成效,真正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专业发展与高等师范院校课程改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知识处于核心地位,教师的专业性问题主要是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专业情意等的发展问题。当前,教师专业发展范式的重心正在实现由"技术熟练"范式向"实践反思"范式、从"公共教育知识"到"个体实践知识"的转移。教师专业知识的培养需要相应的课程体系的支持,教师教育的各项改革最终也要以课程改革为落脚点。高师院校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与理念应回归师范性;课程设置与实施应突出实践性知识的积累与建构;课程伦理建设应关注专业态度培养,注重专业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16.
刘旭  梁婷 《教师教育研究》2012,24(6):52-55,51
高校教师的课程意识是影响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因素。目前高校教师课程意识不强,成为高校课堂教学改革难以落到实处的重要原因。为切实提高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效,从教师课程意识视角而言,应着力强化教师的课程主体意识,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主体到位;唤醒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意识,提高教学设计水平;催发教师的生成意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引导教师的综合评价意识,实现对课堂教学效果的科学评定。  相似文献   

17.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得到全面推广,同时也对高师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战。着重介绍新课改对高师院校课程结构的要求,探讨高师院校课程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试论通识教育与大学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分析了通识教育与课程、制度等改革的关系,以及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如今的大学生要想谋求一份理想的工作,仅凭良好的学习成绩已经很难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从市场调查来看,许多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满意。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应该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整和改革课程结构,丰富和更新课程内容;增加通识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同时要灵活授课方式,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