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介石时期:据《空军军事学术》载文介绍,20世纪50年代,台军以“反攻大陆”为基本方针,进行军事上的各种准备。但是1958年的金门炮战,以及后来大陆成功试爆原子弹和氢弹,使蒋介石的“反攻”战略化为泡影。  相似文献   

2.
《湖北档案》2004,(3):48-48
1949年8月29日,蒋介石在重庆的住所附近有枪声,他急忙于第二天逃到成都。12月20日,蒋介石的住所——中央军官学校附近出现“可疑人物”,于是他在恐慌中登机升空欲从广东逃往台湾。这时,广州已经解放,解放军15兵团接管了广州飞机场,但飞机场仍留有国民党人员。蒋介石从成都凤凰山机场起飞前,成都机场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初期,全国人民对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行径无比愤慨。广东潮阳县有一家理发店贴了这样一副对联:“倭寇不除,有何颜面;国仇未报,负此头颅。”此联言简意赅,态度明朗,既切合理发行业的特点,同时又能唤起国人保家卫国的豪情,亦是对蒋介石顽同派的抗议和抨击。  相似文献   

4.
65年前的8月14 日,弱小的中国空军在杭州湾上空,首次和“所向无敌”的侵华日军航空队展开空战,这场罕见的“空中肉搏”,几乎震惊了整个世界,最终导致日本海军航空大佐石井义剖腹自杀。美联社、路透社、塔斯社等纷纷抢发新闻报道战况。此战大出世人意料。事后不少人又提出疑问:“为什么直到整个华北沦陷蒋介石才动用空军?飞技高超的日本空军为何败得这么惨?”其间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内幕。上千架飞机哪里去了?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大批日机出动轰炸我国重要军事目标,在国内强大舆论的压力下,蒋介石准备动用空军部队迎战。他相信自己的空中实力,因为多年来当局曾拨给空军大批经费,再加上全国民众为“航空救国”,捐款数亿元购买飞机,蒋介石估计能投入作战的  相似文献   

5.
夏天 《湖北档案》2014,(9):43-44
汪精卫早年是孙中山的追随者,1925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改组,汪精卫被推举为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汪精卫仍任国民政府主席。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汪精卫相对抗,自此他与蒋介石不和。1938年7月,日本决定撇开蒋介石,诱降一向亲日主和的汪精卫。12月19日,汪精卫率陈璧君、曾仲鸣、周佛海等10余人乘飞机逃离昆明,飞抵越南河内。  相似文献   

6.
汪精卫早年是孙中山的追随者,1925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改组,汪精卫被推举为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汪精卫仍任国民政府主席.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汪精卫相对抗,自此他与蒋介石不和. 1938年7月,日本决定撇开蒋介石,诱降一向亲日主和的汪精卫.12月19日,汪精卫率陈璧君、曾仲鸣、周佛海等10余人乘飞机逃离昆明,飞抵越南河内.10天后,汪精卫发表“艳电”,希望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与日和谈.第二天,汪精卫又建议日本对重庆施以致命的轰炸.蒋介石闻之大怒,1939年元旦,他下令军统特务追杀汪精卫.  相似文献   

7.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般地跨过长江天险,以排山倒海之势横扫企图盘踞中国南部的国民党残余势力。但是,由于解放军既没有空军也没有海军,对国民党控制的沿海诸岛一时还鞭长莫及,无可奈何。蒋介石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早早就把自己的大本营移到……  相似文献   

8.
1947年初,蒋介石制订了“鲁南会战”计划,企图消灭华东野战军主力,命令“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李仙洲指挥三个军由山东淄川等地南下山东莱芜,准备南北夹击我华东野战军。陈毅、粟裕抓住李仙洲孤军深入、兵力分散的战机,1947年2月用重兵将李仙洲部包围在莱芜一带。急欲突出重围的李仙洲先是频频向济南空军请援,然后又向徐州空军呼救。然而,他嗓子都喊哑了也没有喊来一架飞机,以致最后全军覆没。在莱芜战役最紧张的关头,驻扎在济南、徐州的国民党空军为什么会按兵不动、见死而不救呢?  相似文献   

9.
叶介甫 《湖北档案》2009,(10):37-38
“两航”为国民政府的“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分别成立于1929年4月和1930年2月。“两航”是国民党官僚资本的运输企业,直属国民政府管理。“两航”存抗日战争中作出了一定贡献,名驰中外。解放战争期间,“两航”动用大批飞机为国民党军搞军运,成了蒋介石政权赖以生存的交通命脉,“两航”人士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当时有人说:“国民党的空军是天之骄子,而民航则是骄中之骄。”  相似文献   

10.
刘维荣 《天津档案》2007,(3):37-37,41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对已被杜鲁门冷落的蒋介石来说,无疑是一个意外的喜讯。蒋介石曾三次向美国提出派遣3.3万精锐军队赴朝鲜半岛参战的建议。但是令蒋介石感到沮丧的是,美国政府并未接受蒋介石的建议。蒋介石缘何三次提出出兵赴朝参战,而美国政府又缘何拒绝了蒋介石的这一建议?这其中隐藏着什么历史的玄机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1928年,正值人民政权日益巩固,革命运动步步深入之际,反革命湘粤“会剿”开始了。蒋介石纠集各派军阀势力,从湘粤两省调集九个师的兵力,直扑湘南起义总指挥部的所在地郴州。湖南敌军前线指挥部设在衡阳,广东敌军前线指挥部设在曲江,对湘南革命武装形成南北夹击之势。而资兴接近江西、广东,是广东敌军扑向湘南的要地。因此,资兴当时在敌我双方的战略位置上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七、情极恸哭 男儿有泪不轻弹,堂堂男子汉,是不会轻易落泪的,更何况一个军人.谁能想到,蒋介石这样一个身经百战的军人,却曾经几度哭泣. 1926年3月,同民党内的右派分子散布谣言,利用蒋介石与汪精卫及苏俄顾问的矛盾,制造广东同民政府内部的不和.19日,右派组织孙文主义学会成员利用机会假传命令,调动中山舰,并向蒋介石报告说,中山舰出动是共产党要抢黄埔的军火,逮捕校长.蒋介石信以为真,认定自己受到陷害,准备逃跑,行至半途返回,20日晨,下令镇压所谓中山舰阴谋,逮捕李之龙等共产党员50余人.  相似文献   

13.
许多国民党党政军头目都愿意和蒋介石结为拜把兄弟,但陈铭枢却与他们不同.1931年,宁(南京)粤(广东)分裂之后,蒋介石要陈铭枢重新率十九路军"剿共",并乘机攻打广东.就在陈铭枢临出发去江西的前一天晚上,蒋介石约他到住处,亲切地对他说:"你明天就要出发了,我想和你谈一谈.革命大业的创造,还很艰难,北洋军阀虽然被打倒,‘赤祸’又来,而我们党内各地同志,又各怀异心,隐患重重.今日必须仗忠义之士,精诚团结,作为中央骨干,同心协力,生死与共,才能奠定国家巩固统一.这样,国家前途的担子,就落在我们的肩膀上了,我们必须合成一个整体,成为不可分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14.
<正>(上接2019年第7期第34页)第三章:新生篇云南空军大起义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爆发了内战。1949年12月,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已呈全面崩溃之势。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和影响下,时任云南省主席的卢汉将军为"顺应全滇父老的要求",让三迤大地兵不血刃地回到人民的怀抱,以召开军事会议为名,在昆明翠湖边的"卢公馆"扣下了到会的国民党第八军军长李弥,第二十六军军长余程万、空军第五军区副司令沈延世以及国  相似文献   

15.
“后来者”蒋介石如何崛起 蒋介石最初追随孙中山时,仅仅为广东陈炯明部队中的一个参谋长,其官阶、资历,均无法与许崇智、陈炯明等人相比,可在短短10年之内,就跃升为国民党最高领袖与军事统帅,而且凌驾于国民政府内部的实力派胡汉民、汪精卫等人之上,除了政治手腕的运作,还与蒋的特殊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6.
建林 《档案天地》2004,(1):34-35
1923年,作为孙中山的全权代表,蒋介石率代表团对苏联进行了长达3个月的考察访问。长期以来,人们对蒋介石的这次访问详情了解不多。近来随着俄罗斯对原苏联档案的解禁,有关蒋介石当年访苏的详情终于浮出水面。正是这次访问提高了蒋在国民党中的地位,并使他登上了黄埔军校校长的宝座。  相似文献   

17.
吕春 《档案天地》2007,(6):33-35
萧振瀛与和知鹰二 中日秘密谈判可以说是抗日战争期间最诡异的事件.一方面.蒋介石屡屡对孔祥熙的谋和活动加以阻遏.但是.蒋介石本人又亲自掌控过几次对日秘密谈判.在蒋介石亲自掌控的谈判中.蒋介石最重视,并且用心指导的是1938年的萧振瀛与和知鹰二之间的谈判。  相似文献   

18.
记录历史是媒体人的职业责任,传播文化是媒体人的历史责任。当一张张报纸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泛黄的时候,惟有文化在默默流淌,且愈久弥香。《空军报》从创刊起,就担负起宣扬英雄空军文化的重任。翻阅7300多张《空军报》,透过一个年轻快速成长军种的足迹,可以清晰地看到字里行间流淌着空军报人的智慧和汗水,真切地感受到凝聚着热血、雄心和力量的英雄空军文化脉动。  相似文献   

19.
许锡缵,1913年5月18日生于南京,祖籍广东。1934年参加革命,193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专业,l938年在国民党空军机械学校任教官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去美国学习航空发动机制造。1945年回国后到国民党南京政府国防部任职,为解放军提供了大量重要情报。解放后,历任空军修理厂、航空发动机修理厂、制造厂、航空教育、科研单位和外事、外贸单位的负责人,为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兰台内外》2015,(2):19-20
31小时攻破锦州城墙1948年10月14日11时,锦州城南的缓坡上,东北野战军炮兵纵队的600余门大炮瞄准了锦州。国民党东北剿总副司令范汉杰率十万重兵,死守东北门户锦州。他要求万一城破,空军将不分敌我,一律轰炸。此时的国共双方都明白,双方究竟鹿死谁手,取决于锦州战役的胜败。毛泽东的战略意图是夺取锦州。蒋介石的策略是"东西对进",让东北和华北赶来增援的国民党军会师于锦州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