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哲学史研究百年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哲学思想源远流长,对中国哲学思想的研究也有久远的历史,但这种研究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20世纪才有的事。20世纪的中国哲学研究走过了曲折的历程,其轨迹与社会史的进程密切相应。总结和反省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各个阶段的思想内容、特点及理论得失,对于展望中国哲学及中国哲学研究在新世纪的走向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华兴 《文教资料》2020,(1):81-83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堪称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石,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方法论意义。本文从冯友兰的哲学观和哲学史观、《中国哲学史》的架构设计、冯友兰哲学史研究的主要理论特色、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态度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 ,在当前研究中国哲学史中 ,不仅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理论指导 ,而且也要借鉴西方哲学中某些合理的研究方法 ;在比较研究中 ,要注意可比较研究的条件与前提 ,不可随意比较 ;治儒哲学必先治“经” ,要注意儒家后继者对“经”的继承与发挥 ;新儒学基本未突破“内圣外王”的模式 ,不可对新儒学作过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中国幼儿教育矛盾问题的历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十世纪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萌生与发展时期,本文运用现代化理论,全景式地回顾了二十世纪中国幼儿教育的演进历程,概括出它的三对主要基本矛盾关系--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保育与教育,分科课程与综合(活动)课程,并且以此为切入口,对其现代化轨迹进行时代性思考,力求史与论,历史与现实的统一。最后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未来的幼儿教育改革与走向,提出对策性建议和经验性预测。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中国二十世纪的笑话研究作了全面的回顾.文章从二十世纪开始时的改良主义者吴趼人对笑话的研究谈起,一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对荤笑话的研究止,对其间较有影响的研究都作了探讨.其中对鲁迅、周作人、赵景深等人对笑话的研究,以及关于阿凡提故事的研究、对笑话的美学研究等尤作了深入而精辟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范式的形成直接源于对哲学教科书研究范式的反思和对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借鉴。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通史研究、断代史研究和专题史研究等几种主要的研究方式,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兴起与蓬勃、90年代的困境与探索,以及新世纪以来的创新与超越等几个特征明显的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范式的历史发展既表明了其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同时也暗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欠缺,这也构成了今后一个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基本趋势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冯友兰从逻辑学入门研究哲学。他的悖论观是在对中国古代名家、“辩者”的悖论问题的研究,对后期墨家所揭示的逻辑悖论的分析,以及对中西方哲学史上悖论的比较研究的过程中形成的,对其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每一个哲学体系都具有其自身的特色,都需要与之相对应的方法论来解读。中国哲学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新的时期所面临的新的问题和挑战,正需要我们积极的面对和解决。本文通过对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梳理,探讨21世纪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研究的特点是聚焦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孙正聿的当代中国哲学史研究、何萍的1949年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任平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学术史研究是三种代表性的研究方式。虽然存在共同的研究领域、根本宗旨、基本目标,但是三者各具不同的学术特色,在总体特点、针对的问题和提问方式、基本原则和书写方式、具体使用的二级范式都存在差异,因此,三种研究方式各有其独立的学术价值,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具有独特的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政治化倾向依时间顺序分为四段,即:“五四”时期到40年代,从“为人生”到“为政治”-“风云变幻”;50年代到“文革”前夕,“左”倾路线升线-“风急雨骤”;“文革”十年,阶级斗争扩大化“十二级政治台风”;90年代初期,极左思想回潮-“晴转阴”。  相似文献   

11.
2 0世纪中国哲学史的研究 ,基本上经过了三个阶段 ,即其建立时期的以我就西方阶段 ,建国后的以古人就我阶段和改革开放后的全面繁荣发展阶段。经过 2 0年的发展 ,当前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在方法论上应该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 ,即中国哲学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国哲学史与中国哲学的关系以及其自身研究的“纯化”与“泛化”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哲学史作为一门极具传统底蕴的基础理论课程,其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建立在科学重释教学内容和正确领会素质教育目标的双重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改革,无疑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应于当代关系性思维方式,中国哲学史的教学方法改革应以"在中国的哲学史"与"中国哲学的史"、哲学方法与史学方法、宏观叙事法与微观分析法的统一为祈向。  相似文献   

13.
综观二十世纪中国古代骈文研究之进程,可以将其划分为因循与突破期(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和拓展与繁荣期(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两个阶段。总体来看,因循与突破期的古代骈文研究的特点为:研究范围较大,视点较多,如对于骈文的形式要素、对待骈文的态度、风格特点、骈体作法、骈文发展史等问题多有所论,既继承前人的部分观点,又有明显的突破。拓展与繁荣期的研究成果质量颇高,涉及的问题较多,如对骈文的评价、骈文的文体特征及美学特征、成因及发展演变、与其他文体的关系、关于骈文理论批评著作、骈体作家作品、骈文史研究等,角度不一,方法灵活,论述透彻,观点鲜明。  相似文献   

14.
陈鹏 《职教通讯》2011,(23):1-6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职业教育学者在探索职业教育理论的过程中,主要意蕴指向个体的、社会的、职业的以及教育的不同哲学取向,萌生出民生主义、生利主义以及大职业教育主义职业教育思潮,呈现出多重取向的糅合、不同思潮的交叉、救国情结的渗透以及西方理念的融入等特点,同时,也面临着单一取向的独立、不同思潮之间的明晰、教育本身的发展以及本土时代的流变等方面的困惑。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哲学史上,孔子的“和为贵”,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董仲舒的“道必归于和”,张载的“仇必和而解”,程颢的“与物同体”,朱熹的“中,性之德。和,情之德”,王夫之的“合二而一”等思想都传承了中国哲学的精华。这些观点的积淀,为“结合”上升为哲学范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如何把握和审视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丈学‘现代化”,文学史的研究存在三大理论范式,即意识形态范式,“整体”性范式,现代性范式。意识形态范式认为,一九四九年前后两个阶段的丈学属于不同性质的文学。“整体”性范式认为,二十世纪中国丈学是世界丈学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整体”,并非因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九四九年而中断。现代性范式认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是现代性在文学层面的一种表现和展示。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的提出,打破了中国现代文学僵硬陈旧的研究范式,形成了新的整体观研究范式,这种整体观范式基本上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并沿用至今。但是,当文学批评实践未能充分体现这种整体观时,这就需要重新审视、拓宽整体观研究范式的内涵,将文化研究作为整体观研究范式的内涵外延加入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范式的讨论中。  相似文献   

18.
在近代中国,中国哲学史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梁启超开辟了新的学术视野,是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先驱;胡适、冯友兰确立以西解中的哲学史范式。他们在对中国古代思想进行整理的过程中,还注重以哲学史为中心的东西文化问题,以哲学"史"的形式表现出了强烈的民族观念和文化关怀,这正是近代中国哲学史研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方法论的层面切入问题,目的在于探讨唐君毅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所体现的方法论.行文分别从"历史与哲学"、"古人与今人"、"中国与西方"三个方面入手,剖析了唐君毅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所走的路数,经由比较研究发现作为哲学史家和哲学家的唐君毅,在研究中国哲学史、在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中所表露和援引的思想理路和研究方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其来有自";并且其思想理路和研究方法,并非尽善尽美、无懈可击.因此,唐君毅既是可继承的,也是可超越的.  相似文献   

20.
自公元前一世纪佛教传入中国,国内对古代印度文明的研究就已经开始,但很长一段时间里,学者们主要集中于对印度佛教和哲学的研究,直到辛亥革命以后,对古代印度社会历史的研究才开始展开。建国后,国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渐成规模,有了一支稳定的研究队伍和专门的研究机构和刊物。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对古代印度文明进行研究的专著、译著、论文不断涌现,范围涉及宗教哲学、种姓制度、土地制度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