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量子力学数学形式体系的完美性是大家公认的一致的 ,而对数学形式体系的诠释却学派纷呈。问题集中在对微观客体波粒二重性的理解上。无论是哥本哈根主流学派的非决定论几率诠释 ,还是布洛欣采夫姆玻、非主流学派的决定论诠释都留下有令人不快的遗憾。量子力学曲率解释是继上述诸解释之后新近由中国学者提出的一种新解释。量子力学曲率解释从波函数振幅中分离出一个曲率因子 ,认为波函数 ψ描述了微观粒子自身的时空特性。曲率的大小表明微观客体的粒子性 ,而曲率的变化则表明了微观客体的波动性。微观客体的波粒二重性有着完美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论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中质点的属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微观客体的不可确定性来源于对其所做的质点抽象,经典力学中的质点与量子力学中的质点具有完全不同的属性,在量子力学曲率解释中,波函数的归一化也具有全新的物理意义,它既是寻求体积比,也是宏观与微观之间的时空变换。  相似文献   

3.
量子力学发现了微观客体运动规律的统计特征,这同严格遵守单一因果关系的牛顿力学规律的确定性相反,它所决定的东西,不是粒子在每一时刻的位置和速度,而仅仅是它们的几率,它只能说出粒子运动在某一确定时刻处于任一位置的几率,并且粒子在确定时刻的坐标确定得越准确,就越不能准确地确定速度,反之亦然;这样,它就不再具有经典力学规律的那种确定性和严格决定论的性质了。同时,量子力学规律的统计性质,也根本不同千古典物理学的复杂力学体系中的统计规  相似文献   

4.
要微现世界动量和位置的不确定性,不是上帝赋予的,而在于对微现客体做质点抽象时理论赋予的,微现客体的“形”不可忽略。结合微观作用机制的非连续性,讨论了EPR实验和薛定谔猫悖论,量子力学曲率解释,有可能为消除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之间深层次矛盾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5.
量子力学曲率解释我们已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但许多问题仍需做更加深入的分析与讨论,本文所做的补充就是其中的一部分.1、关于波包与驻波薛定谔波包是量子力学中为解决微观客体粒子性而提出的一个概念.电子既有粒子性,也有波动性,波动论中微观客体的粒子性如何解释?薛定谔提出可以用波包来说明微观粒子的粒子性.一个波包可用平面波展开,但数学中的付里叶分析表明,波包在一定空间扩展的线度△x越小,动量变化量△P就越大,△x与△P之间的关系是△x·△P~h然而波包是可以随时间扩散的,但实验没有发现微观粒子的上述性质.由波包概念可以肯定下述三点:  相似文献   

6.
(一) 我们是否需要对“主体与客体的不可分割的同格(即相互关联)”再认识? 甲:近来,我读到了柳树滋同志所撰写的《微观测量与量子力学的人类学特征》(《自然辩证法通讯》,1990年,第2期,以下简称《特征》)一文,这一文章认为:“经典物理学的概念能够反映物质客体的纯本体论结构”,而在量子力学中,“通过测不准关系,……我  相似文献   

7.
宏观经典力学中的相互作用机制与微观量子力学中的相互作用机制有着本质的差别,前者是连续作用,后者是非连续作用。人类认识的客体在时空序列中的“形象”(状态),本质地与相互作用机制连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共价键理论告诉我们,当两个原子中的电子自旋方向相反且互相靠近时,两核间的电子云密集,对两核产生引力,形成稳定的共价分子.为什么此时两核间会出现电子云密集区?这个问题在无机化学和结构化学中或者避而不谈,或者蜻蜒点水一带而过,结果给学习者造成微观世界神奇玄妙,凡人不可深究之感.其实并不尽然,宏观客体与微观客体之间存在类比性,联系二者的桥梁是量子力学.本文将简述用量子力学方法处理H_2分子得到的有关共价键形成的数学模型,其结论可以推广到其他共价分子.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互补原理及测不准关系,说明了量子力学规律的几率性而非决定性的因果论。爱因斯坦认为量子力学不是微观体系完备的,最终的描述,为此与玻尔展开了持久的论争,并推动了量子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原子物理,核物理和量子力学等学科是研究微观体系物理过程的。纵然微观体系自有一套规律,但“自然美也反映在自然科学的美之中。”当然,这对于微观领域也不例外,无论是在其发现、发展方面,还是在其内容结构方面,都渗透着科学美,到处都存在美学因素。它们既具有精密科学中美的含义;又具有精密科学中美的主要特点。 1 精密科学中美的含义的生动显现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人才,而新建本科院校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培养面向社会的大众化创新型人才是其基本任务。量子力学是关于微观物质运动规律的理论,是近代物理各个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理论基础,它带动了物理学乃至自然科学的发展,催生了许多现代高新技术,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和人文精神。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在新建本科院校讲授量子力学的经验,探索了量子力学教学方法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量子力学》教学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延玲 《考试周刊》2010,(8):176-176
《量子力学》是关于微观物质运动规律的理论,是近代物理各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理论基础,它不仅带动了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催生了许多现代高新技术,而且其蕴涵着丰富的思维创新、方法创新的课程资源。如何结合《量子力学》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值得认真思考的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热容量C在热现象理论中是个极其重要的量.它在经典统计理论中能从微观推导和解释,但与实验不完全相符.量子统计理论能得到与实验符合得相当好的结果,反映了热现象理论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也体现了量子力学理论建立、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电子单缝衍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指出不确定关系是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的必然结果.不确定关系更揭示了微观物理世界的运动规律,不确定关系给出了划分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的分界标志.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电子单缝衍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指出不确定关系是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的必然结果。不确定关系更揭示了微观物理世界的运动规律。不确定关系给出了划分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的分界标志.  相似文献   

16.
量子力学是二十世纪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之一,是反映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理论。在微观领域里,粒子的运动行为与我们的日常经验有质的区别,描写微观粒子运动的理论必然会是一套全新的微观理论,我们熟知,经典物理学的舞台是由各种各样可观察的物理量构筑起来的,它的各种基本运动方程都是为各种物理量建立的。量子理论则不然,量子理论是用一个本身不可以直接观察的量——几率幅(又称为波函数)来描述粒子的状态,几率幅是量子力学最重要的概念,是一切微观粒子过程的基础,量子理论里的基本运动方程——薛定谔方程就是为这个非直接物理实在的函数建立的。量子力学的整个教学结构就建立在由  相似文献   

17.
多媒体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标志,已经被大部分大学教师所采用,《量子力学》是讲述微观领域中粒子运动规律的课程,对学生来说此课程比一般课程要抽象,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则更容易实现抽象的科学形象化讲解;而双语教学作为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手段,在很多大学开始尝试并逐步推广,《量子力学》展开双语教学,对一些物理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帮助,并且学生将更容易接受量子力学现代的前沿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 ,其地位与经典物理中的牛顿运动方程相当。文章从薛定谔方程中关于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描述和微观粒子力学量的表达等方面谈量子力学与经典物理的区别。文章阐明 ,量子力学的基本规律是统计规律 ,而经典物理的基本规律是决定论、严格的因果律。但在普朗克常数h→ 0的极限情况下 ,量子力学就过渡到经典物理学  相似文献   

19.
虽然粒子具有的"形"与该粒子在空间的位置分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但通常在你讨论粒子的"位置"分布时, 就隐含有经典力学中的一个概念--"形的大小忽略不计".所以经典力学是质点力学,所谓粒子的位置分布就是质点的位置分布. 量子力学在讨论原子问题时, 质点抽象原则不适用,用物质波波长为微观客体建构的"形"不能忽略不计.用曲率模型取代点模型, 则薛定谔方程既可描述单粒子的粒子性和波动性,也可以描述粒子系综.  相似文献   

20.
点粒子模型是现今量子力学解释体系诸多逻辑矛盾产生的总根源。修改量子力学中的点粒子模型是消除这些逻辑矛盾的必要途径。曲率模型的“形”,即通过物质波波长,由相位圆定义、建构的微观客体的“形态”(r=λ/2π),在讨论原子问题时,其大小不可忽略。经典力学中质点抽象原则不适用于原子世界或不能照搬。把原子中的量子现象转变为宏观经验中的经典力学研究对象,必须将能量的非连续分布转变为连续分布,将非连续作用转变为连续作用。这就是量子测量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