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社会权力与高等学校课程的关系是多方位的,在与高等学校课程的关系上,社会权力总是通过各种权力的角力来决定什么样的知识能进入课程。本文从社会权力对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形成、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影响入手,阐述了社会权力在高等学校课程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试论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社会、知识与学生相统一原则 从制约课程的外部环境来看,社会、知识与学生是三大重要因素。社会因素主要是通过教育目标来制约课程,它要求学校课程最终能达到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目的。课程改革必须符合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求,反映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这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课程为完成这种目标就必须根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制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课程解决的最根本问题就是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人类文化中精选出最符合社会要求和学生发展的基本内容,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规则加以组织。它要求设计好的课程既要反映…  相似文献   

3.
课程:跨文化比较的视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跨文化的视野来审视和比较课程概念,东方学者将课程诠解为学科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客、教学知识等,并着眼于分科课程、学科课程、显性课程和必修课程的建设,尤强调课程的社会功用;西方学者则将课程定义为知识、经验、活动及三者的统一,并侧重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隐性课程和选修课程等的架构,且一贯注重课程对个体成长和发展的促进功能。  相似文献   

4.
社会的发展需要学生素质的提高。这种素质不简单地表现在对知识的掌握上,更应该反映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上。为了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在中学教育中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概念,鼓励信息技术和具体的课程进行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分析课程整合在我国发展的历史,理念有变化、技术有变化、体制有变化、应用有变化。但是课程整合从提出到实施,同样遇到了各种瓶颈,很多瓶颈现在仍在制约着课程整合的进一步实施,教育和教学目标冲突的问题,管理制度的问题和技术的问题都需要解决。[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苏鸿 《教育探索》2000,(10):37-37
一、课程综合化的现实依据 课程结构与课程功能之间的矛盾是课程变革的动力源。课程功能主要表现在对制约课程的三因素(知识、社会、学生)及其关系的适应上,课程综合化是三因素发展的客观要求。首先,从社会方面看,当今社会出现了诸多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例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加强学科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培养问题解决型的人是时代的需要。其次,科学知识正由纵向分科走向整体综合,课程要促进知识的再生产,就必须加强自身的综合化。第三,学生的认知结构具有整体性,分析与综合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课程综合化的…  相似文献   

6.
学校课程渗透社会、科学、技术的实践 ,其主要特点是 :重视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重视科学、技术、社会间的相互作用 ,强调教师、学生、社会的互动效应。把学校课程的社会层面与科学层面很好结合 ,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1 基础性课程 ,储备知识 ,培养科学素养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 ,能提升课程的科学层面。课程改革不应该把讲清道理的内容削减 ,而留下一些条条杠杠的概念 ,这种加大机械记忆量的做法只能使学生毫无兴趣。我们的学生潜力是很大的 ,只要把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给他们说清楚 ,或者让他们自己通过研究搞清楚 ,他们…  相似文献   

7.
课程知识的社会性分析课程系统内部诸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类型、课程知识或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其中最核心的是课程知识特别是课程知识的分配问题,它们都打上了社会学的性质与痕迹。选择什么知识作为课程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制约。就课程类型来看,事实上,潜课程的社会功能就在于社会控制;就课程知识来看,社会如何选择、分配、分类、传递、评价其公共的教育知识,既反映了社会权利的分配状况,  相似文献   

8.
张忠 《江西教育》2003,(12):19-19
所谓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学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专业研究人员及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出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就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开发而言,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知识内容抽象性、滞后性、艰涩性等特点,在充分体现学生的创新性、可操作性前提下开发,在联系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接触社会生活的实际经历和范围内予以挖掘,体现校本课程具有的时代性、综合性、探索性、人文性、实用性,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统一。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相似文献   

9.
课程知识的社会性分析 课程系统内部诸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类型、课程知识或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其中最核心的是课程知识特别是课程知识的分配问题,它们都打上了社会学的性质与痕迹。选择什么知识作为课程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学生课程参与在深层次上体现了人与世界、人与知识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转变。学生课程参与的结构不仅限于认知维度,还包含社会维度和自我维度。但在三个维度上,学生常常处于"公共知识"、"教师权威"和"学生本份"的宰治下,不能真正有效地参与课程。突破三重宰治,需要展开知识建构式参与、文化批判式参与和存在体验式参与。  相似文献   

11.
基于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分析传统毛概课程教学质量内涵,一方面从社会需要角度出发,强调社会意识形态对毛概课程的价值要求;另一方面,从青年学生个体发展需求角度出发,重视毛概课程教育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树立新时代毛概课程教学新质量观,要坚持教师角度的知识转达率、学生角度的价值提升率和社会意识形态需要满足程度三者有机统一。应从三个方面践行新时代毛概课程新质量观:就教师组织课程体系而言,要正本清源,守正创新,落实实践教学理念;就学生价值提升而言,要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社会意识形态需要而言,要坚定理想信念,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课程教育社会主义原则方向。  相似文献   

12.
和学新 《师道》2002,(6):31-33
课程是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文化、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集中体现,它承载着组织化、制度化、结构化了的教育性经验。它集中体现了教育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它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制约着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体验和感悟,制约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和结果。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从整体上制约着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改变学习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三者行影相随。知识能力创新并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能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知识掌握的程度;能力与创新必须建立在知识为载体的基础上。没有离开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一改教材包揽一切的倾向,把着眼点放在积极合理的开发与使用各种课程资源上,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密切联系,使学习的过程成为获得知识与技能、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三者统一的过程,若使这种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决定课程的四个关键因素——知识、社会要求、社会条件和学生特点,都产生了冲击性影响,这种影响必将促使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Integration)是指在已有课程的学习活动中,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与课程内……  相似文献   

16.
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的大学英语选修课程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英语单一的课程设置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制约了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不利于培养符合多层次、多变化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在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合理设置大学英语选修课程是实现个性化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高等学校课程价值取向研究的现状,分析了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的优势及局限,并指出这三种课程价值取向的发展方向是三者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8.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或教学的科目,专业是由确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以及通过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教育者和学习者共同构成的基本教育单位,课程是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达到人才规格而对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技术通过开发、整合形成的教学科目。学科、专业、课程三者之间既有相互区别又有相互发展、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19.
课程内容的开放包括功能的开放和结构的开放。功能的开放主要体现在让学生走出过去的封闭式的课堂化,在生活中建构课程,即在活动、探究、体验中学习,形成一种开放的化。课程结构的开放性主要是打破过去“学科课程”为主体的课程组织结构,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体验课程形态,将知识逻辑、学生兴趣和社会(问题)三予以整合,既提供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的课程素材,也包括各门学科的系统知识,同时课程与教学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建立一定的社会情境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活动,促进他们原有经验与新知识相互作用,发生转化并内化为个体的经验,达到体验的生成。  相似文献   

20.
一 普通中学课程改革引论 (一)知识、儿童、社会:制约课程的三大要素 人类创造和积累的文化科学成果及其体系,或者说人类知识总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及其规律;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提出的需求和提供的可能——这是对学校课程起制约作用的三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