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南京有一个孩子,双目失明,然而他迷上了文学。下岗的母亲没钱,只得到旧书摊上“淘”书读给他听,读着读着,孩子有了自己的文学感觉,开始写诗。他有三个心愿:看海,见见自己资助的失学儿童,出一本自己的诗集。前两个已实现.如今他正为了实现第三个梦,每天拿着盲人字板和笔,一针一针地扎着他的诗……  相似文献   

2.
教学具有诗性。教学的诗性美具体表现为教学目标的育人之美、教学过程的心灵栖居之美、教学方法的灵动之美和教学内容的素材之美。构建诗性的课堂应该成为课程与教学变革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3.
维柯在其代表作《新科学》中提出了“诗性智慧”。简单的说,这是一种以直观的方式观照生命的创造性思维方式。诗性与思性融合,艺术与哲学合一。这个理论不仅影响着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也将启迪人们向诗而思的生活,探求宇宙人生的意义与皈依。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知识教学实践中,个体的知识学习往往被理解为抽掉自身生命的私人性和丰富性而形成共相的过程,这一认识遮蔽了知识学习的深层价值意蕴,导致知识教学中诸多不良倾向的产生。改善知识教学实践,必须扬弃那种追逐共相的知识教学模式,由面向形而上的知识教学转向弘扬诗性的知识教学。知识教学的建构,不仅在于提高教学绩效,更在于注重知识的诗性生成、观照个体的诗性生活、提升个体的诗性境界、营构诗性的求知境遇,将知识、个体、境遇等教学要素整合为充盈诗性的交互体系。  相似文献   

5.
杨晓 《教育研究》2016,(4):97-104
教学的诗性智慧强调教学是一种富有活力和生命力的生活状态,强调教学是一种艺术,强调教学是一种认知思维形式。探寻教学的诗性智慧的实质在于重新协调认知与情感、理性与经验、具体与抽象、身体与精神等关系。成就教学的诗性智慧须实现教学发生起点的意欲性、教学认识始源的身体性、教学过程实践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6.
诗性智慧是"最深层的个人的活生生的经验",诗性智慧的课程论述已经成为对抗理性主义课程论的有力武器.人类社会的起源是"诗性的",诗性智慧包括感性、情绪、想象、热情、创造等方面的能力,这与儿童的天性相契合,应该成为儿童学习的主要课程.诗性智慧的课程论述强调利用儿童的这些特质,发挥故事的教育价值,创设体验学习的机会,大力发展儿童的想象力,最终实现儿童的精神解放.诗性智慧的课程论述将为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7.
《古代论》课的教学一直是大学中系课程教学工作中的难点。从教学主体角度看.问题难以解决的原因主要是:教学认识上的偏差和教学方法上的失误。解决问题的办法是:紧扣古代论的特点.把古代论当学作品来悟读、来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8.
张凯  程超平 《文教资料》2006,(20):136-137
从语文本体论来说,语文与思想、语文与情感、语文与生命、语文与文化是分离不开的综合体,即语文是情感的载体、思想的符号、生命的形式、文化的构成。所以,有的学者从这个角度提出了诸如“生活语文”“文化语文”“生命语文”等概念,认为情感与思想、生活与生命是语文的根基;也有学者从这个角度对语文作了这样的描述:语文是什么?语文是闪亮的先秦繁星、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高山流水的琴瑟,是庄子的逍遥云游、孔子的颠沛流离,是君子好逑的《诗经》、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曹雪芹的梦中泪。这是一种很文学化的描述,它形象地说明语文并非是单纯的文字符号,而是具有诗性特质的,即“诗性语文”。如果舍弃了这种“诗性”,也就失去了“语文味”而不成为语文。  相似文献   

9.
"诗性"具深浅两层涵义:浅层指艺术作品的抒情性、形象性、节奏性;深层则指的是文章之魂,是作品的精神底蕴,一种含有诗化哲学意味的整体气氛。在"匕首投枪"的外貌下,鲁迅杂文实则包藏的是一种独特的生命形式,一种深层的诗性,即"诗性品格"。它是由浓烈的诗性精神、诗性情感与发达的诗性思维共同熔铸而成的。独立不倚、大爱无伪、天马行空是鲁迅杂文的诗性精神的最主要的3个方面;而诗性情感和诗性思维,则是鲁迅杂文诗性创造过程中最重要的两大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的深度变革,从某种程度上就是要释放其本该拥有的诗性活力。诗性是一种重要的关注世界的智慧类型和思维模式。激发蕴含诗性的课堂教学潜能,就是要植根于本土诗性文化的精髓,借助汉语言独具的诗性优势,从儿童特有的诗性特征出发,倡导教师的诗意性专业存在,从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诗性品质。释放课堂教学的诗性活力,就是要营造师生共享的诗性教学生活,构建"和而不同"的师生关系,用美的视角诗意地策划课堂教学,让真挚的教学情感成为诗性活力的催化剂,进而增强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1.
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最能陶冶性情,提高人文素质和修养,所谓"诗言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一百多首古诗词,内容丰富深刻,情感积极健康,它们起着感染和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如何沿着古诗词的历史内涵轨迹,依据学生的现实特点,探寻古诗教学的策略,彰显语文课堂的"诗性"智慧,笔者做了一些肤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理性思维的指引和规范,同时也需要诗性思维的启迪和升华。为了提高受教育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亟须增强受教育者的诗意情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诗性思维,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诗意品质。当前功利主义的盛行、预设思维的固守、规训教育的尊崇和理性思维的泛滥等现象的出现迟缓了诗性思维的回归步伐。我们需要从构建天人合一的诗境、涵养物我合一的诗心、凝练德美合一的诗情、言说情理合一的诗话四个方面入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诗性回归。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古诗词内容丰富。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欣赏的时候,需要注重从诗性的角度来帮助学生鉴赏,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韵味和情感。美读,飞扬诗情;补白,放大诗境;赏景,捕捉诗心。  相似文献   

14.
张黎明 《学语文》2022,(4):81-83
统编版初高中教材上的经典散文《春》《雨的四季》《桃花源记》《荷塘月色》等篇目,历来被许多研究者称为“诗性散文”。但教材、教参在提到散文“诗性”特点时,表述一般都比较零散和随意,缺乏系统的总结与阐述,因而为了深入理解和高度把握诗性散文,有必要对其特点作进一步分析和归纳,这样才能真正认识诗性散文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仲浩群 《考试周刊》2014,(74):167-168
营造诗性教学氛围,就是要让人文学科优秀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和发扬。在人文学科诗性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设法营造宽松又愉悦的诗性课堂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诗性教学既要求教师通过知识载体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又要求教师焕发学生的激情和活力。  相似文献   

16.
汪峰 《考试周刊》2013,(77):34-35
动物依赖本能生存,饿了就觅食,困了就睡觉,它们没有思想,没有感情,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没有生的烦恼和死的恐惧,没有关于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没有忧虑、苦闷、悔恨、孤寂、失望……这一切恰恰是人的宿命.人是唯一会思考生命的本质和意义的动物,这种思考充满了痛苦和不幸.个体生命是那样短暂而艰难,又是那么虚幻和荒诞.我是谁?为什么要在一个偶然的时间里把我扔进这个世界,又在一个不可期的将来把我抛出这个世界?活着是需要理由的,如果找不到理由,那么它就会成为死亡的理由.任何事物本身都是没有意义的,只有人才会赋予它意义,人的存在也是这样的.诗人的存在就是为这个世界提供价值,诗歌所捍卫的正是人的生存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人类为什么需要诗歌?说到底就是为生命寻找一个理由.  相似文献   

17.
马利坦的“诗性经验”是精神前意识中的一种非概念化认识状态 ,由诗性直觉的直接效力传达到作品中便是作品的诗性意义。他从诗性直觉与诗性经验的两阶段推导出灵感内在于精神的实质 ,从诗性意义出发认识诗的朦胧性 ,从作者、作品、读者三方面入思探讨诗性意义 ,这些都颇具启发性  相似文献   

18.
理性的回归诗性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初中语文诗歌教材编排与教学均存在不足之处,对于诗歌教学来说,应正确认识诗歌的特质与中学生的学习特性,理性地编排诗歌教材,诗性地进行诗歌教学,从而提高诗歌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9.
文章立足于18世纪意大利思想家维柯在《新科学》中对"诗性智慧"的论述,以及20世纪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东方美学的诗性思维的4个基本特点,并对此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最后指出了东方美学与西方美学在思维方式上的重大区别。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例证,总结了诗性语言的三个特点:追求修辞语用的美感形态;追求意象性的空间想象;追求表意方式的主体性和动态化。进而分析诗性语言面临的窘境。认为诗性语言不仅是诗意的,更是"宇宙中最温馨的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