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校本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教师通过参加校本培训可以更好地理解、贯彻学校的办学理念,学习本校其他教师先进的教育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促进学校良好教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王宁 《文教资料》2007,(30):81-83
一直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经费都由国家财政投入。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学校)承担由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培训任务,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只需出勤听课,不需交费。目前,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效不够明显,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教师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的动力;承担培训任务的机构(学校)经费不足,办学缺乏活力。导致教师继续教育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试图从教育经济学中成本分担理论出发,探讨教师继续教育中成本分担问题,希望能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培训机构(学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师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中指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目前尚处在探索、研究、试验阶段。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政治、经济、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因此不能照搬外地经验和办学模式。”我们通过对川北地区农村中学教师、学校领导及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反复研究、论证,初步摸索了适合当前川北地区农村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办学路子,下面就办学指导思想,制订培训方案的出发点、教学形式、考核办法及师资队伍等简述于后:  相似文献   

4.
要搞好甘南藏族自治州农牧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必须从民族地区教育政策,教育经费投入,继续教育制度的目标、重点内容、培训方式以及城乡帮扶机制等方面入手,切合实际地建立新型的农牧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加强继续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在职后的延伸,它与职前培养有着显著不同,与80年代以来在我国实施的中小学教师学历补偿教育也有明显区别。正因为如此,各个地区在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都十分重视继续教育的模式问题,努力构建适合本地区特点的继续教育模式。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模式是诸种教育模式中的一种。它的特点集中体现于办学模式、培训模式上。继续教育的办学模式是指继续教育机构的组织或组成方式。继续教育的培训模式或学习模式则是指继续教育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程序、方式、途径、策略或方式、方法。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6.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已成为国际共识 ,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 ,教师继续教育问题成为教育界的热点问题。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条件下 ,要求国家和政府开展大面积、高层次的教师培训工作是不现实的。学校作为教师培训工作的主体 ,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校内培训是非常必要的。邓小平同志说的“重点中学要重点办”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首先 ,政府要加大对重点中学的投入 ;其次 ,重点中学自身要认真贯彻“三个面向”的精神 ,积极探索学校办学经验 ,充分发挥实验性、示范性的作用。师资队…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末,随着国际化程度地加强,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和教育终身化潮流地来临以及科学知识陈旧率地加速,我国民族地区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问题成为燃眉之急。为了迅速提高民族地区师资培训的质量,本文介绍了国内外一部分师资培训的理论,并简述了这些理论对民族地区师资培训所产生的推动作用或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及有关精神 ,更快地推进教师进修学校建设步伐 ,自治区教育厅经研究 ,决定在“十五”期间重点建设一批自治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 ,使之在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科研和教学技术手段等方面领先于同类学校 ,以此带动我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设 ,促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自治区教育厅评估领导小组将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评估指标体系》规定的内容 ,从办学方向和办学目标、领导班子与教师队伍建设、办学条件、学校管理…  相似文献   

9.
陈力生 《继续教育》2001,15(5):26-28
阳山县广播电视大学是一所山区电大,近年来坚持开放性、远距离的办学特色,实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办学,肩负着阳山县近万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岗位培训的重任,是阳山县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学校根据继续教育的特点和在职教师培训的规律,改革继续教育培训方式,变封闭式、请进来办学为开放式、走出去、送教上门办学,做到校内和校外结合,走出一条继续教育的新路子。创办以来,已为阳山各行各业培训了各类专业人员13000人次(包括在职教师培训、小学校长培训、创造性思维培训、名教师培训、心理健康培训、教师职业道德骨干培训…  相似文献   

10.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靠教师来完成,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高低。要培养既全面和谐发展,又个性特长鲜明的一代新人,就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地处黄石市城乡结合部的武黄路小学由于覆盖范围较小,区内流动人口较多,因此生源问题一直是困扰学校发展的最大障碍,“提高办学水平,吸引生源,扩大办学规模”成为一代又一代学校领导的首要问题。自1998年以来,该校抓住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契机,大力加强师资培训工作,狠抓落实,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地方高师院校发展面临着教师教育一体化、教师来源多渠道、教师教育高层次化的态势,而合并、新建的地方高师院校应切实立足地方,提升层次,办出特色,提高质量,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高校教师的重要职责与使命。高校教师对自身身份认知的偏差成为其立德树人的困境根源。破解高校教师立德树人困境,高校教师既要正确认识自身身份公务性与专业性并存的特点,也要正确理解立德树人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推进高校教师立德树人可以从促进立德树人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相融合,构筑提高高校教师立德树人认知的法治基础,构建高校教师立德树人协调机制,推动教师培育体系进一步完善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发展面向中学素质教育的高师素质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师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学素质教育水平。中国中学素质教育的总体走向是坚持“三个面向”,体现“两个全面”,融合“三个导向”,保证持续发展,中学素质教育的改革包括办学体制,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材教法等方面的改革。高师的师德教育与中学教育事业育人能力与中学教养职能,创新能力与中学教研职能,知识面与中学教学职能等存在着矛盾和差距。中学素质教育要求高师培养全面的新师资,培训在职师,指导中学教改。发展高师  相似文献   

14.
民族性是非民族地方院校保持办学特色和优势的重要渠道,也是高校在激烈竞争的形势下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更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丽水学院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培植办学的民族性特色,进一步明确办学的路子,使民族教育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富裕文明服务;坚持优先办好民族师范类专业,尽快提高民族教师队伍的水平;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加强民族文化的抢救、挖掘和建设工作,丰富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加强民族方面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加快民族文化科研队伍的建设,为学校办学民族特色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加强少数民族招生工作,为办学民族特色建设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源.  相似文献   

15.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关系到高校发展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未来。只要树立教师的职业理想,有国家的政策导向和高校的激励机制,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要求和规划指导,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意识就能走出被动、走向自觉。  相似文献   

16.
在21世纪,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尤为重要。21世纪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具有较为全面的自身素质,即过硬的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素质、精湛的知识素质、较强的能力素质和豁达的心理素质等方面,并通过五个方面的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民族私立大学作为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民国时期国立高等教育的不足。在艰苦的办学实践中,许多名民族私立大学在办学信念、师资选拔、管理体制、培养目标和经费筹措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对当前我国私立高校的办学实践有所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华民族'梦之队'筑梦人"的教师队伍素质问题仍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教师队伍整体师德师风建设任重道远,师范教育质量下滑,一流人才难以进入教师队伍,教师培训进入高原期,乡村教师、民族地区教师、学前教师、职业教育教师、高等教育教师等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整体提升我国教师队伍素质,建议国家实施"中国教师教育振兴计划",包括教育队伍素质建设的十个具体工程: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立德树人"示范工程、师范院校振兴计划工程、教师专业认证标准体系化工程、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协作工程、幼儿园教师队伍素质提升专项工程、基础教育教师质量提升系统工程、高等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工程、民族地区理科教师培养培训工程、标准化乡村学校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的本质是民族人格化。师范教育应把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终身化、社会化、师范化作为目标。师范教育应保持其师范性与民族性特征,并通过"智慧教师素质"的培养与"大师范教育体系的构建"确定其自身的时代定位。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地方高校应围绕实现学校办学定位,以优化结构为抓手来开展专业建设;应积极汇聚内外力量开放办学,以增强活力为重点来开展专业建设;应充分利用民族地区自然文化资源,以强化特色为旨归来开展专业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在日益激烈的高校竞争中闯出一片天地,才能够不被一些强势高校所取代,才能够赢得社会各界的尊重和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