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日本和美国科学家初步揭开了植物气孔形成的奥秘。他们的新研究显示,植物叶片表面气孔的形成与特定基因有关。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叶片表面几乎完全被气孔覆盖的拟南芥突变体,这种突变与一种名为ICE1、在低温状态下表达的  相似文献   

2.
《今日中学生》2008,(10):36-36
日本和美国科学家初步揭开了植物气孔形成的奥秘。他们的新研究显示,植物叶片表面气孔的形成与特定基因有关。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叶片表面几乎完全被气孔覆盖的拟南芥突变体,这种突变与一种名为ICE1、在低温状态下表达的基因有关。研究还表明,  相似文献   

3.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福建省扁莎属四个种和湖瓜草属二个种的叶表皮,统计并测量了气孔类型、气孔大小、气孔密度及气孔指数等,描述了表皮角质膜、气孔外拱盖的有关特征,结果表明:1)扁莎属四个种和湖瓜草属两个种的气孔器类型均为平列型。2)在光镜下,扁莎属四个种在气孔大小、气孔器密度及气孔指数等方面有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在微形态特征方面为扁莎属的系统学研究提供了新的佐证;湖瓜草属在气孔器密度、气孔指数及垂周壁式样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为湖瓜草属提供了种间分类依据。3)在电镜下,四种扁莎属植物在气孔形状、角质膜特征等方面有一定差异,而两种湖瓜草属植物在角质膜特征方面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4.
陈孝宣 《新高考》2006,(4):53-54
气孔是指两个特化的保卫细胞合围而成的胞间隙。气孔和保卫细胞总称气孔器。广义的气孔概念是指气孔器。气孔广泛分布在植物的茎、叶、花果的表皮上,以叶片表皮上数量最多。气孔既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又是水分蒸腾的通道。根外施肥和喷洒农药时,均由气孔进入。对不同植物来说,气孔的构造和生理功能基本一致,但是它在单位面积中的数目多少及叶片不同部位的分布特点却各有不同。有的植物的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如小麦、玉米、向日葵等;有些植物的气孔只分布在上表皮,如浮水植物睡莲、浮萍等;有些植物的气孔则仅分布于下表皮,如榕树、百合等;沉水植物如眼子菜、金鱼藻等,叶片上一般不具有气孔。气孔的分布依植物的种类而异,气孔数目较多的植物,气体交换及蒸腾作用均较快。生长于较为干旱地区的植物,如夹竹桃等,气孔分布于下表皮,且深陷于叶肉中,其气体交换及蒸腾作用都比较慢,可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在观察植物气孔实验中,除了以植物叶片作为实验材料外,以扶桑等的花冠作为材料,既可以让学生观察到气孔在植物体叶片和花冠上的分布情况,还可以使学生明白,除了在植物叶片表皮上分布有气孔外,气孔也存在于植物其他器官的表皮上。  相似文献   

6.
植物 白天,当植物制造养料时.这一过程所需的二氧化碳(空气中的)通过植物的气孔进入植物。与此同时,多余氧气离开植物并通通植物的气孔进入大气。  相似文献   

7.
《生物学教学》1987年第4期刊载了《叶的气孔开闭模型的制作》一文(第18页)。作者吴老师在该文中介绍了三种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和松科植物)的叶的气孔模型的制作,并就制作方法征求改进意见。为了使模型更简单易做,并在教学中更好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气孔的分布及结构差异、气孔开闭控制和气孔振荡三方面,综述了植物气孔及气孔振荡的机理和功效。  相似文献   

9.
气孔器的特点及分布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植物叶片上的气孔无论是在数目、形态结构,还是在分布上都是不同的,这些差异导致了气孔具有不同的类型特点.气孔和气孔器的各种类型在植物种类的鉴定上有一定价值.气孔的数目和形态不仅受到自身遗传物质的控制,还受到不同生境条件的影响.文中对不同生态环境影响下,不同植物气孔器的数目、形态结构和分布等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作了具体的比较、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停止供水条件下,用1ppm、5ppm、10ppm烯效唑处理五叶期花生幼苗后,增大气孔阻力,降低蒸腾速度及植物蒸腾失水量,提高了叶片相对含水量,改善了植物水分状况。同时,细胞膜的稳定性也得到增强,从而提高了花生幼苗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mainly focuses on the role of antepenultimate residue at the C-terminus of NADPH oxidase respiratory burst oxidase homolog D(RBOHD). E919 of RBOHD is critical for lipopolysaccharides(LPS)-induce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production and stomatal closure in Arabidopsis.  相似文献   

12.
主要研究磷脂酶D在UV-B辐射诱导气孔关闭中的作用.结果显示:UV-B辐射能够诱导蚕豆气孔关闭.磷脂酶D的专一性抑制剂,1-正丁醇能够逆转UV-B辐射诱导的气孔关闭;1-正丁醇能够部分逆转SNP(NO外源供体)诱导的气孔关闭.结果表明:磷脂酶D可能参与了UV-B辐射诱导的蚕豆气孔关闭,且磷脂酶D可能介导了一氧化氮(NO)在UV-B辐射诱导气孔关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植物叶片气孔密度在不同的生境下存在着差异,温度、光照、营养条件等因素都会对气孔密度产生影响。通过对两个不同生境(兰沟样地和采伐地样地)巴山水青冈幼苗叶片气孔密度的观测,结果表明:两个生境的巴山水青冈幼苗叶片气孔密度差异显著,光照强度和土壤湿度是引起气孔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其中光照强度作用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以蚕豆叶片为材料,借助药理学实验和共聚焦技术结合一氧化氮(N0)探针DAF-2DA证明光下乙烯合成前体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和乙烯气体均能显著诱导气孔关闭,且均表现明显浓度依赖效应。另外,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荆NG-氮-L-精氨酸-甲酯能够逆转ACC和乙烯气体诱导气孔关闭的效应,并能阻断ACC和乙烯气体诱导的气孔保卫细胞内NO水平的提高。结果表明乙烯可能通过NO$途径诱导的蚕豆保卫细胞内NO水平的提高导致气孔关闭。  相似文献   

15.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比叶面积和气孔密度是植物叶片的重要的性状,它们在不同的海拔下存在着差异。通过对不同海拔珙桐比叶面积和气孔密度的测定,探讨其对海拔适应性,结果表明:比叶面积随着海拔的升高呈下降趋势,气孔密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先升后降趋势,在海拔1500~1700m珙桐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崔兴国 《衡水学院学报》2008,10(1):73-74,77
在大棚温室内对10种花卉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肉细胞间隙CO2浓度及叶面温度等光合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与其净光合速率之间存在较明显的相关关系;细胞间隙的CO2浓度与其净光合速率有一定关系;叶面温度与其净光合速率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Win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talian export products, and Nebbiolo is one of the most respected Italian grapes. In the summer of 2007, a measurement campaign was carried out in a Nebbiolo vineyard located in Vezza d'Alba, near Cuneo, Italy. Using a gauge of trade gases and some other instruments, we recorded the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also some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useful for estimating the dependence of stomatal conductance on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The goal of this experiment was improving the parameterization of grapevine evapotranspiration through the assessment of the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in particular, of the functional dependence of the stomatal conductance on the following variables: the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the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the atmospheric moisture deficit, and the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The observations allowed us to check and, in some cases, to adapt the existing general parameterizations found in literature. The results showed som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the existing parameterizations concerning the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the atmospheric moisture deficit, and the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The parameterizations obtained in this experiment, although referring to a specific plant and site (namely the Nebbiolo at Vezza d'Alba), could allow assessment of the bes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Nebbiolo grapevine production is the best, and in future could be tested for other grapevines or climates.  相似文献   

18.
以蚕豆叶片下表皮为材料,借助表皮条分析、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细胞核染色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对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光暗调控的蚕豆气孔运动中的作用进行探索。实验证明,NO专一性清除剂2,4-羧基苯-4,4,5,5-四甲基咪唑-1-氧-3-氧化物(cPTI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G-氮-L-精氨酸-甲酯(L-NAME)能够逆转黑暗诱导气孔关闭的效应,并能阻断黑暗诱导的蚕豆保卫细胞NO水平的提高。但二者对光下气孔孔径几乎没有影响。结果表明,光暗调控的蚕豆气孔运动与保卫细胞胞质内的NO水平有关,在保卫细胞细胞核中存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而光暗条件下iNOS活性不同,进而引起NO水平变化并最终影响气孔开关。  相似文献   

19.
利用LI-1600稳态气孔计测定了海桐和日本珊瑚树同一植株同一冠层不同方位叶片蒸腾速率和气象因子的变化,同时测定了植物的水分状况,探讨了水分生理对不同微环境的适应,结果表明:光量子通量密度是影响蒸腾速率的主要因子,并通过影响气孔频度、气孔大小和Wb/Wf比值影响蒸腾速率,从而影响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水分饱和亏.  相似文献   

20.
在不同的土壤水分含量和不同的测定时间条件下,对刺槐的一系列生理生态指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势、大气温度、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以及导水率进行测定,探求刺槐木质部发生栓塞的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木质部导水率损失在不同的土壤含水量以及不同的测定时间条件下是有显著性差异的;刺槐的导水率损失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水势、蒸腾速率、光合有效辐射、大气温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