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介绍结构力学课程"矩阵位移法"专题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矩阵位移法"在专业应用的需要以及西部院校学生就业的现状,提出"矩阵位移法"教学的改革措施。通过改革考核办法、引入"结构力学求解器"软件教学、加强结构力学案例库的建设等方式,意欲为西部院校"矩阵位移法"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位移法是结构力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在结构力学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加上以元为基础的力矩分配法、剪力分配法和迭代法等(基本原理都是位移法)占据了结构力学超静定结构计算的绝大部分教学时间。矩阵位移法(包括电算)是近年来新增加的计算机应用内容,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它必将成为今后结构力学教学的主导内容。当前的教材和教学现状是,传统的内容原封不动的保留着,同时又增添了新的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的词义分析方法通常有文字描述法、矩阵法、义素配列法、小语境比较分析法,这几种方法各有不同,以属于同一语义场的五个实词为例,研究这五种方法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在桥梁结构电算教学实践研究中,以NSBA程序代码为例,讲解这些常用结构分析的实现过程,介绍桥梁结构电算软件的力学机理及编制方法。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实例,形成桥梁结构电算分析模型,讲解桥梁结构电算的建模和计算流程。让学生了解桥梁结构电算的建模思路及关键构建的建模简化方法。  相似文献   

5.
大多层多跨排架结构的初步设计和电算结果的验算中,采用传统的力法和位移法计算工作量较大。因此,本采用逐层固化,对排架的分析作了简化处理,利用现有手册使计算量大为减少,方法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6.
杨兵  陶艳 《考试周刊》2014,(51):89-90
本文通过对"2—1"区域联防战术在篮球比赛中的使用,研究"2—1"区域联防战术的意义及目的。采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举例法和图像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分析在篮球比赛中"2—1"区域联防战术对全队技术的合理运用及使全体队员相互协调配合的重要意义,最终分析出在"三对三"篮球赛中以防人为主的队员之间的站位和协作的方法。文章介绍了篮球运动中运用"2—1"区域联防战术的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到"和"出"是现代汉语中的高频动词,它们在表征实际位移时,宾语通常一个表征位移终点,一个表征位移源点,即编码不同的位移路径,二者互换则影响语义。虽然两者差异明显,但"V到N"和"V出N"虚化为"达成"义而表征虚拟位移时,存在可以换用的情况。依据实际位移和虚拟位移的对立,表示实际位移时"V到N"为目标取景,而"V出N"为过程取景,表示实际位移的差异影响了二者虚化后表示虚拟位移时的句法语义。在表示虚拟位移时,"V到N"表征目标是编码者或主语所预期的,"V出N"则表征意料之外的事件。  相似文献   

8.
以"结构力学"课程中超静定结构内力求解的力法和位移法为对象,剖析两类方法在基本未知量、基本方程、求解顺序等方面的对偶关系。认为对偶规律可总结为:力法将不可变(多余约束)的超静定结构削弱(去除约束)成为可变的静定结构,并以可变之处的位移协调条件求解问题;而位移法将可变(结点位移)的超静定结构加强(附加约束)成为不可变的一系列独立梁系,并以加强处的约束力平衡条件求解问题。  相似文献   

9.
位移法和矩阵位移法是结构力学课程中的两个重要内容,也是较难讲授的知识点。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本文探讨了两种位移法的教学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的特点和作用,对"手指口述"法在电气实习教学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介绍了"手指口述"法在电气实习教学中实践的方法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王金聚 《物理教师》2011,32(2):65-65,67
所谓“微移法”就是通过研究物体微小移动过程来寻求解题途径的一种思维方法.在具体实施该法时,依据研究对象所处的状态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如果研究的对象是运动的,则只需在其运动方向上取一小段微小的位移加以分析即可;如果研究对象是静止的,则我们可以考虑一下它可能的运动趋势,并假定它在其运动趋势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微小的移动,分析研究这一段微小的位移在此过程中可以导致哪些量发生了变化,着眼于从变化的角度来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1.理解矩阵位移法的基本思路。 2.理解单元分析的主要目标,掌握单元刚度矩阵的建立方法,熟悉单元刚度矩阵的物理意义,以及它的三个特性。能够根据杆端不同的约束写出相应的单元刚度矩阵。  相似文献   

13.
物理实验中,准确记录及有效利用测量数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为尽量减少偶然误差带来的影响,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及"逐差法".本文结合近年高考试题谈谈"逐差法"的原理及在其他实验中的推广应用.1"逐差法"的原理以图1所示的纸带为例,共有A、B、C、D、E、F、G七个计数点,分别测量出两相邻计数点间的位移值s1,s2,…,s6.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输电铁塔应力计算方法,并开发了输电铁塔实时应力计算系统。采用桁梁混合模型对输电铁塔进行建模,对铁塔结构进行离散化,以节点位移阵列作为未知量,与整体刚度矩阵,载荷阵列组成矩阵方程,采用置1法消除整体刚度矩阵的奇异性,运用高斯消元法求解节点位移矩阵,根据弹性力学中应力与位移的关系,给出各节点应力,最终求出铁塔受力情况。通过自主开发的输电铁塔实时应力计算系统反演了铁塔的倒塔事故。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可用于输电铁塔实时应力计算。  相似文献   

15.
采用改进的Fourier-Bessel级数方法和Rayleigh-Ritz法对任意弹性边界条件下的圆形薄板进行自由振动分析。通过将圆板的位移函数表示为Fourier-Bessel级数和辅助级数的组合,有效地解决了位移函数在边界处的不连续性问题。最后,应用Rayleigh-Ritz法建立了圆板自由振动的矩阵方程,所有振动参数可以通过求解矩阵方程得到。方程特征值对应着圆板振动的固有频率,特征向量对应着圆板振动的振型模态。通过数值仿真计算结果与文献、有限元结果对比,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线性代数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矩阵的特征值、二次型以及线性变换,其中线性方程组的学习和研究贯穿全书。首先我们使用行列式和矩阵作为工具来判断线性方程组的解。之后我们利用"转换"思想把具体的线性问题构建成一个线性方程组的数学模型,将线性问题转化成方程组求解问题。文中列举了线性代数基于线性方程组"转换"思想的三处知识点,分别是:向量组的线性组合、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矩阵的特征值。利用"转换"思想可以加深大家对线性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基于T矩阵方法,计算了位移和面力均连续的理想界面条件下单个散射体的物质参数,推导了T矩阵元素的具体表达式和散射截面公式.针对Ge-Al复合材料,用Matlab进行了编程和数值计算,并与波函数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指出了T矩阵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传递矩阵法是在建立梁单元的场矩阵和点矩阵的基础上,引入若干边界条件式,实现了对超静定连续梁桥的内力和位移的求解。该法只需通过5×5的矩阵相乘运算即可求解出结构的内力和变形,且易于编程,求解精度高。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结构力学中的矩阵位移法主要解决传统位移法与电子计算机结合问题,它巧妙地借助矩阵这一数学工具,将结构计算中复杂的超静定平面刚架用计算机来解决,便问题变得非常简单。但是许多学生学过这一章后,往往感到非常模糊,本人认为一方面由于本章中涉及矩阵  相似文献   

20.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2):168-173
为了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提高学习主动性,从而促进安全教育目标的达成,采用反向课程矩阵设计法进行课程设计。通过编制课程矩阵将安全教育各环节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指标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主动学习。反向设计法的运用体现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的原则,所设计的"电类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