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缓存之道     
《中国教育网络》2012,(9):46-46
动脑筋找一些新的解决方案来解决现实问题的精神可贵,尤其不同圈子之间的学习与借鉴更值得称道。编者:缓存目前是节省带宽的一种有效手段,将校园网用户访问或下载的热点内容缓存到本地的存储上,当其他用户访问相同资源时,会从本地缓存上直接获取资源,从而节约网络出口带宽,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学校人口密度大、上网时间集中,而校园网网络带宽有限造成的网速慢的问题,文章介绍了一种Cache(缓存)系统。通过将网络热门资源本地化,避免了校园网用户直接对外网的访问,减少了校园网内部用户访问热门资源的等待时间,大幅度改善用户上网体验,节省了大量带宽资源。同时介绍了Cache(缓存)系统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部署案例,说明了系统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学校人口密度大、上网时间集中,而校园网网络带宽有限造成的网速慢的问题,文章介绍了一种Cache(缓存)系统.通过将网络热门资源本地化,避免了校园网用户直接对外网的访问,减少了校园网内部用户访问热门资源的等待时间,大幅度改善用户上网体验,节省了大量带宽资源.同时介绍了Cache(缓存)系统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部署案例,说明了系统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网络缓存技术是目前用来提高高校校园网的用户响应速度及相关网络性能的有效手段,本文详细介绍了网络缓存技术在校园网中的构建与实现,及其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并说明了使用网络缓存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高速缓存设备(Cache)可以缓存互联网资源,缩短用户对内容的访问距离,将互联网内容本地化,大大提升用户用网体验,因而逐渐成为网络应用热点. 校园网用户的与日俱增,校园网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体现为带宽曰趋紧张,尤其B丁、P2P下载、在线视频、音乐、网络游戏等网络应用占用大量带宽,严重影响教学、科研、办公活动,导致用户用网体验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前宽带运营小区和校园网的出口带宽在高峰期特别紧缺,导致上网速度慢,甚至无法打开网页等,其原因是蜂拥使用网络和出口带宽不足。在无法增加出口带宽的情况下,错峰使用网络是解决小区和校园网出口带宽不足的有效方法。一种支持多协议资源节约型离线下载系统就是错峰使用网络,使小区和校园网的利用率最大化;除此之外,支持多协议,使得系统可下载资源广泛;系统个性化内网和外网设置,使得内外网的使用更加优化;同时,还实现节能环保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Web是一种基于超文本和HTTP的全球性分布式图形信息系统,其内部的网页数据具有海量化、动态化、交互化的特点,在DNS缓存时容易发生网络路由跳来跳去、网络大数据包传输频繁、加载速度慢、用户流量高等问题。为减少网络传输,提高页面内容展示速度,节约带宽,提升用户体验感,引入边缘计算提出一种新的Web缓存替换策略算法,联合优化Web缓存效果。将5G基站与边缘计算融合,建立移动本地缓存模型,定义关联的边缘设备,去中心化Web缓存边缘节点,降低网络拥堵,减少流量和资源浪费。采用PageRank算法,整合边缘节点,建立DNS缓存,提高浏览器本地缓存映射效果,降低Web访问代价。通过增强边缘节点自治能力,提高Http协议头控制效果,优化Web效益属性。通过仿真测试证明所提算法能有效降低网络拥堵,提高缓存数据完整性,确保带宽指标结果,为给用户带来极佳的页面展示体验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校园网络流量控制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数字化校园网络规模和业务流量的快速增长,复杂多样化的网络应用占用有限的带宽资源导致关键网络应用带宽无法得到保障等问题,通过部署专业流量控制设备,在网络设备上实施流量控制策略,提高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加强校内网络资源建设等方法,分时段、分用户、分区域制订和实施不同的流量控制策略。实践证明,该方案能够有效优化校园网络带宽资源,减少异常网络攻击流量,合理疏导校园网出口流量,有效保障了校园网关键网络应用的带宽需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校园网的不断发展,网上资源日趋丰富.有些校园网所提供的传统服务已经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加的需求,并且许多增值服务如文件传输、语音、视频等应用会占用较多的网络带宽.如果不积极建设校园网的内部资源,用户就不得不在校园网以外寻找所需的资源.类似这样因索取本校园网以外资源而造成争夺网络出口带宽的情况会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10.
多出口是目前高校校园网普遍采用的设计方式。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用户对网络带宽资源的需求大幅增加,在多出口的网络接入模式下,出口带宽往往满负荷运转,单方面增加出口带宽资源已经不能适应互联网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