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其创作的154首十四行诗更是文学的瑰宝.本文作者通过对莎士比亚的第19首十四行诗进行主题、艺术、结构、意象四个方面的分析,深入地探讨了诗人是如何表现十四行诗的优美和诗人内心的情感的.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共创作了154首十四行诗,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就是其中第十八首《能不能让我来把你比作夏日》。从诗歌的结构和韵律、内容和主题以及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三个方面来鉴赏这首十四行诗,足能领略到莎士比亚独具特色的诗歌艺术和语言魅力,欣赏到这首十四行诗的永恒之美。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共创作了154首十四行诗,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就是其中第十八首《能不能让我来把你比作夏日》。从诗歌的结构和韵律、内容和主题以及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三个方面来鉴赏这首十四行诗,足能领略到莎士比亚独具特色的诗歌艺术和语言魅力,欣赏到这首十四行诗的永恒之美。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分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第 1 2首的节奏、韵律、用词、主题及其深刻的哲理等。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世界诗歌宝库中一颗绚丽夺目的明珠,全诗共154首。通过比较第一首和第五首十四行诗,得知两首十四行诗的主题都是劝说诗中的主人翁结婚生子,而莎士比亚却采用了不同的语气、不同的意象和不同的比喻来阐释这一主题。由此,莎士比亚精湛的写作技巧让我们体会到了十四行诗的迷人魅力。  相似文献   

6.
王建成  李勤 《文教资料》2007,7(14):102-104
英国文艺复兴初期,托马斯·怀亚特将彼特拉克体十四行诗引进英国。在主题方面,怀亚特十四行诗突破传统主题,表达了与骑士爱情截然相反的爱情观,而且,怀亚特十四行诗以爱情影射当时的宫廷政治生活,抒发了诗人的真情实感。自此,英国诗歌开始注入文艺复兴新思想,诗歌的主题逐渐丰富,题材逐渐发展。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来分析,正是怀亚特对意大利十四行诗的引进和改造,才有了英国十四行诗的发展和繁荣。这是英国十四行诗的开先河之创举,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是伊丽沙白戏剧和十四行诗的集大成者。通过对莎翁第十八首十四行诗的分析,初步探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莎翁如何将人文主义思想用于文艺创作,从而达到用以"人"为本的观点去反对神的权威和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桎梏中解放出来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能否把你比做夏日璀璨》是一首英语十四行诗,作者是被公认的最伟大的英语诗人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年)。莎士比亚生于英国斯特拉特福镇,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巨匠之一,被推崇为世界文学领域的首席大师;他一生创作了三十七部戏剧,两首叙事长诗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是擅长写英语十四行诗的顶尖高手。这里所要评论的诗歌,正是其十四行诗中的第十八首。这首诗歌的韵律为:ababcdcdeqeq gg。这不同于传统的意大利十四行诗的韵律:abbaabbacdcdcd。从格律方面来看,属于抑扬格的五音步诗行,以第一行为例,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诗的功用论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流行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作品对接受者的影响,目的是充分发挥作品的社会作用。莎士比亚第66首十四行诗深受文艺复兴时期功用诗学的影响,在艺术手法和主题思想上都具有广泛功用论的特色,反映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追求美好未来的理想。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与他的戏剧作品一样璀璨夺目。对它的研究,学者专家云集,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文章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发展历史作了简介,并侧重将国内学者1990-2011年对莎士比亚154首十四行诗的爱情、伦理主题和时间主题进行研究的文献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邢台学院学报》2014,(2):133-134
托马斯·怀亚特是把十四行诗这种诗歌形式引入英国诗坛的第一人。他的十四行诗大多取材于彼得拉克十四行诗的精髓。他的著名诗歌《别了,爱》充分体现了皮特拉克十四行诗的写作风格,对当时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写作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合时代背景对托马斯·怀亚特的这首诗进行结构和内容上的分析,以期寻找它所体现的英国诗歌的时代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第十八首是作者艺术造诣和深邃思想的结晶。本文着重分析贯穿于该诗中的“夏日”意象,笔者认为作者通过解构这一意象热情真挚地赞颂美,赞颂文学,归根结底是在赞颂人的智慧、人的伟大与不朽,从而清晰地表达了其深刻的人文主题。  相似文献   

13.
通常认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是歌颂美的诗,是以友谊和爱情为题的诗。然而,154首十四行诗中,处处流露着诗人的悲观情调,死亡即消失、时间是割断生命的镰刀等主题被作者描写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4.
张蕊 《海外英语》2012,(9):244-246
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诗人大多以圆形对世界上的一切进行观察和思考。十四行诗被称为西方的"格律诗",Sonnet75选自斯宾塞的著名十四行诗集《小爱神》;起承转合理论是中国古代圆形观在诗歌理论上的体现。文章拟使用主述位推进的方法分析斯宾塞第七十五首十四行诗中的起承转合,同时分析李商隐的五言律诗《落花》中的起承转合做对比;探究中西方文化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5.
崔传明  古春薇 《海外英语》2015,(4):64-65,67
在莎士比亚的154首十四行诗中,有几篇却一直未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们默默无闻地存在了四个世纪,始终没有引起莎学研究者的兴趣。它们是第46首、第47首、第113首和第114首,诗人通过这些诗篇描写了"眼·心"之间的争斗、和解、迷离及阿谀等关系。诗中以鲜明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深刻表达了爱情主题。该文通过解读这些诗的思想内容,了解爱情人物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析"眼·心"之间的故事,揭示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历程。  相似文献   

16.
在莎士比亚的154首十四行诗中,有几篇却一直未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们默默无闻地存在了四个世纪,始终没有引起莎学研究者的兴趣。它们是第46首、第47首、第113首和第114首,诗人通过这些诗篇描写了“眼?心”之间的争斗、和解、迷离及阿谀等关系。诗中以鲜明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深刻表达了爱情主题。该文通过解读这些诗的思想内容,了解爱情人物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析“眼?心”之间的故事,揭示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历程。  相似文献   

17.
十四行诗在我国曾被译为商籁诗,它是拉丁语系国家里流行甚广的格律诗体。它产生于文艺复兴的发祥地意大利,起初是中世纪行吟诗人在乐器的伴奏下吟唱的抒情短歌。13世纪中叶,西西里派诗人雅科波·达·连蒂尼把它从民间引入宫廷,并赋予它固定的格律。尔后,宫廷诗人们纷纷效仿,十四行诗在意大利风靡一时,彼特拉克是其集大成者。他的每一首十四行诗,前八行包含两节四行诗,尾韵是ABBAABBA。这一部分提出某种问题、陈述某种疑难或造成某种情感紧张状态。后六行尾韵为ACC CAA(或CDC DCD;CDC EDE)。前述问题、疑难或紧张状态在此得以解答、排除或消除。16世纪上半叶,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随文艺复兴思潮被介绍到英伦三岛,萌发了英国的十四行诗。历经16、17、19世纪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十四行诗今天已成为花团锦簇的英国诗苑中一朵绚丽的花朵。几百年来,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学思潮的发展以及诗人们美学追求的变化,英国十四行诗的题材不断拓展,其格律也发生了衍变。  相似文献   

18.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人文主义戏剧家、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剧作、长诗以及十四行诗.目前流传下来的剧作有37部,长诗2首和十四行诗154首.莎士比亚是对英语习语影响最大的文学家,流传下来的语句被后人大量引用,已成为英语语言的精华.本文浅析了莎士比亚作品中的戏剧语言对英语习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颖玮 《学语文》2003,(3):33-33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作家,1564年出生于英国爱汶河畔的斯特拉福镇。他一生写了至少2首长诗、154首十四行诗和37部剧本,其中以剧本的影响最大。《哈姆莱特》是所有剧本中最负盛名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8首和第130首为例研究莎翁独特的语言艺术.莎士比亚高深的语言艺术让他的作品久盛不衰.莎士比亚的语言天赋既体现在他所创作的戏剧中,同时也体现在他的十四行诗里.多种修辞方法的巧妙运用,使他的戏剧和十四行诗读起来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