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爱情婚姻的悲剧经历了三个阶段:政治经济与封建势力对爱情的摧残;传统爱情观的崩溃与新型爱情观的确立;追求高层次爱情过程中女性性别意识的失落。这三个阶段反映出新时期女性痛苦的成长经历以及当代社会艰难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
"十七年"女性文学中的知识女性"改造/成长"模式在文本中有三种表现爱情和革命的顺生模式、背离模式和相生模式.三种叙事模式都是以爱情叙事表现革命主题,三种模式合起来看,就可以形成革命、爱情和女性解放之间的一种比较辩证的关系观.  相似文献   

3.
论池莉作品中的女性婚恋历程及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以"新写实主义"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现代社会普通女性的成长轨迹,尤其是现代女性的爱情、婚姻观念对传统意识、心理、生活的影响。她们都经历了从最初对爱情的憧憬、婚姻的向往的虚幻时期,爱情理想和现实婚姻的矛盾冲突后的失落,最终在经历种种矛盾、挣扎后,逐渐理性、成熟起来,破茧成蝶,完成自我的蜕变。作者通过对现代女性婚恋的真实写照,显示出现代女性意识心理的改变过程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母题。在东西方文坛,有两位作家虽在时代上跨越百年,却都在爱情的母题下叙述女性成长。运用性别叙事视角,阐释两位女主人公成长的相同之处与差异之源,通过中西比较,分析不同国家、不同时代女作家在男权中心话语文化秩序下的真实声音。  相似文献   

5.
陌生的爱情话语——浅析“十七年”小说的爱情书写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七年"文学中爱情书写空间狭小,但有关爱情的文字依然存在。论文聚焦"十七年"爱情小说书写的两大主要模式:战争爱情与劳动爱情。前者圣洁而悲壮,后者功利而理性;同时分析两大模式下爱情书写在心理纵深度、艺术表现力、时代烙痕、女性成长主题等几个方面相异或相同的书写特色。  相似文献   

6.
受主流政治话语影响,"十七年"的女性小说主要描述"爱情———革命"对立中女性解放与成长的故事,但在革命叙事中仍然融入了女性的性别意识和审美经验,体现出从主流话语向女性话语裂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塑造了许多经典女性形象,其中润叶和晓霞最受他青睐,她们一个温柔执着、一个热情大胆,都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碰撞下的新时代女性.基于以上分析,从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爱情经历出发,旨在探究在时代背景下女性当时的生存处境、成长困境以及她们身上散发的不平凡魅力,以期为当代女性对爱情和婚姻的选择提供一些人生思考.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女性成长的心路从觉醒到自觉,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池莉的作品为我们展示了爱情与婚姻的苦难。将虚幻的爱情拆穿,从两性间的二元对立到婆媳间的二元对立不断上演,让我们共同探讨走向双性同体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柳州师专学报》2019,(1):49-52
《相爱相亲》是女性导演张艾嘉的最新力作。作为一部女性电影,它对女性精神世界的挖掘和探索展现了该影片对女性主体意识的关注和思考。用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和电影批评学检视该影片的女性主义表达,会发现《相爱相亲》伦理叙事下三代女性的成长轨迹展示了女性的困境以及女性自觉意识的进步。从总体来看,影片采用了平静细腻的电影语言,用一种温和且内敛的方式展现了女性在面对婚姻、家庭和爱情时的困惑与成长。  相似文献   

10.
对女性主义者来说,《永远有多远》里的白大省是个没有女性主体的女人,她的女性意识沉睡在心灵深处,需要一个苏醒的过程;《水与火的缠绵》中的曾芒芒是一个不断成长与觉醒的女性,她在经历了痛楚失败的爱情之后慢慢醒悟和成熟起来。本文就铁凝和池莉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的人物性格做一个比较分析,探讨人物内心深层次的女性意识,看女性艰难的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11.
萧红一直在苦难的生存环境中坚持着对女性自我人格的呼唤,她文本中的女性自出生便被置于艰难的成长氛围中.不仅女性的生命权利被漠视,而且女性的个体命运也被父权掌控;爱情将意识混沌的少女唤醒,但女性指望凭借爱情来争取自由人格的愿望终以幻灭收尾;而在受控的婚姻生活中,女性的自我人格越来越难以体现,唯有一直在苦难中争取完整人格的王婆是萧红笔下女性群像的一个特例,萧红也在这个人物身上寄托了对整体沉寂中的女性的期望.  相似文献   

12.
潘红桃 《文教资料》2010,(28):10-12
女作家池莉的女性观是循着缺乏诗意和爱情神话的婚姻场景中女性形象的成长.以及两性关系的变更得以体现的.并通过对两性关系由不平衡到平衡的温和的审视,使女性观念逐渐明晰起来的。池莉通过其小说不停地变幻其女性意识的内涵与特质,显现出其探索的足迹。  相似文献   

13.
浅析童话对女性人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话是童年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儿童的心理、人格及以后的生活道路有很大影响。童话中所包含的男权社会的思想将在女童至女人的生命成长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心理后果和派生影响。它在美貌、性、爱情方面对女性的限定将束缚女性的发展,使女性成为真正的第二性。  相似文献   

14.
《秀拉》是托尼·莫里森的第二部作品,小说围绕两个黑人女孩的成长经历和人生选择展开叙述,塑造了多位性格鲜明的黑人女性形象。其中,秀拉祖孙三代在社群中个性十分突出,尤其体现在对爱情和异性的态度上,成为莫里森笔下“新世界女性”的代表。分析伊娃、汉娜和秀拉代代传承并且不断发展的爱情心理,不仅能加深对作品中黑人女性形象的理解,对揭示女性反抗传统、追求自我发展的主题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荆棘鸟》通过对克利阿里家族三代女性.性格的刻画和生活经历的描述,展现了女性意识从觉醒到成长并最终解放的过程。老一辈女性虽然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但不能认识到自己受压迫的根源在于男权专制,因而最终未能获得独立自由;新一代女性通过实现经济和人格上的独立摆脱了男权束缚,最终实现了爱情和自我价值的圆满。  相似文献   

16.
《湖畔女郎》塑造了具有犹太母性的少女伊莎贝拉和对自己身份困惑的犹太青年弗里曼形象,小说超出爱情悲剧的囿限而突出了犹太文化品性。犹太女性的民族身份对男性有着特殊意义:犹太女性促使男性道德意识成长、寻求新生活的文化含义,是男性精神追寻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7.
70年代出生的女性写作者与其笔下的主人公存在很大的同构关系。本文从写作者的成长历史、文化背景和生命体验三方面来分析其文本中男性对爱情的独特姿态,男性在此已失去独立存在的意义,成为女性实现其欲望的载体。  相似文献   

18.
安妮塔—布鲁克纳的小说《天使湾》中男性形象对女性独立意识影响很大,从生父和继父对主人公所处的童年及成年阶段的影响,年轻男性与受传统教育的离婚男人对爱情和女性独立的影响以及从社会其他男性的影响,展现了男性对女性独立意识的影响和塑造。揭示了女主人公成长为冷静自醒的知识女性并追求独立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9.
《简·爱》通过主人公简.爱在逆境中的成长经历及其与罗彻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身低微、受人歧视、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自由爱情和经济独立的坚强女性。  相似文献   

20.
勃朗特三姐妹各自的代表作《简·爱》《呼啸山庄》以及《艾格尼斯·格雷》中所塑造的三位女主人公简·爱、凯瑟琳和艾格尼斯·格雷在成长环境、性格形成、爱情认识和女性独立意识等方面,反映了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生活的社会现实。她们追求自由平等、自食其力的精神,对当代女性的自我认知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