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在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着重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充满着神奇的美的力量。但在文言文教学中,这种力量却偏偏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弱化了文言文教学应有的功能。语文教学改革搞了多年,但目前初中语文教师对于文言文的教学仍然没有什么变化,停留在教师串讲加分析,侧重于分析课文内容及写作特点这样的教学模式上,因此教学效率较低。在新的时代里,如何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贯彻启发式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了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已在2017年9月1日在全国投入使用。"部编本"教材注重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语文教材所选古诗文数量有所增加,体裁多样。但在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下,钱梦龙先生也曾称教师是"戴着镣铐在跳舞"。笔者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以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为着力点,使初中文言文教学达到出彩生姿的效果。笔者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兼顾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我们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无论是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还是诸子散文、汉赋,明清小说,无不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学习文言文,继承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在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但是,我们所教的初中学生学习起文言文常感到非常吃力,学习效果也不常如意。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大浪淘沙的文化精粹,是学生吸纳写作"养料"的理想途径。《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要培养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因此文言文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然而,就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而言,文言文教学是素质教育比较薄弱的环节。很多中学的文言文教学把"言"和"文"割裂开来,出现重"言"轻"文"和重"文"轻"言"现象,使文言文教学无法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也并不令人乐观。我认为,文言文教学中,应做到"言""文"并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文献综述的视角,从历史演进、维度划分和多角度剖析等不同层面探析工匠精神内涵,在内外部不同因素作用中认识工匠精神的形成,于产业、企业、院校和个人层面理解工匠精神的多元功能以及不同主体对于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通过综述总结当前工匠精神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出未来工匠精神的研究思路,为工匠精神助力我国产业升级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理论指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姜蕾 《阅读》2022,(79):27-29
统编版小学《语文》从三年级开始编入了一定篇幅的文言文。在文言文教学中,文本解读要眼中有“文”,内容选定要眼中有“度”,教学设计要眼中有“法”,教学实施要眼中有“人”,从而更好地指向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让学生徜徉在文言文教学的“言”与“意”之中。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它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继承先贤的优秀精神文化,锻炼创造性的思辨和表达能力.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提高辨别能力的基础上提升文化品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9.
10.
樊裔华 《阅读》2016,(4):52-56
当下,语文教学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究其内在机理,儿童语文学习的方法、途径有四个字是离不开的,即听、说、读、写。听、说、读、写是两个管道四个向度。第一是有声语言的管道,第二是无声语言的管道。有声语言的管道由两个向度来完成,一是听,二是说,"听"是输入机制,"说"是输出机制。读和写是在书面语言、文字语言方面的两个向度一个管道,"读"是输入机制,"写"是输出机制。这符合我们语文学习的两门基本功:"语言实践"和  相似文献   

11.
汉语视听说教学是为留学生开设的利用电化手段进行的汉语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首先是语言课、工具课、技能课,同时也是中国文化课。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中,教好语言是视听说课的主要任务。通过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内容的讲述和听说读写技巧的综合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汉语这一工具,  相似文献   

12.
汉语视听说教学是为留学生开设的利用电化手段进行的汉语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首先是语言课、工具课、技能课,同时也是中国文化课。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中,教好语言是视听说课的主要任务。通过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内容的讲述和听说读写技巧的综合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汉语这一工具,  相似文献   

13.
"非主流"是近几年在中国青少年当中流行的一种审美文化.从美学和历史学的角度分析"非主流"文化的内涵和产生的原因,可以发现这种文化现象和18世纪在法国流行的洛可可艺术有一定的相似性."非主流"审美文化是洛可可艺术的一次"异地重生".  相似文献   

14.
关于建构中华民族当代竞技体育精神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变迁,需要建构与之相适应的竞技体育精神文化.建构中华民族当代竞技体育精神文化,必须科学地解决承传传统的问题,同时,应立足当代中国实践,以中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及当代世界竞技体育发展的趋势为逻辑起点,并解决好对待西方竞技体育精神文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小学生在报章的作品,可以反映他们对本土的认知情况,看出新加坡报章的儿童作品无论在文化认知领域还是在用语方面和其他地区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具有区域性的特色.以从他们的说话和文字,我们可以反观儿童的思想和意见,去认识儿童的世界,从而在语文教学上,更好地把学生从个人的世界带入社会,从内在主观领域带领到外在的客观领域.  相似文献   

16.
香港高级程度会考中国语文及文化科试卷三的"聆听理解",实际上是通过聆听考核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近几年"聆听理解"卷的设题方式和考生表现,教师在课堂中似乎不应该机械地操练学生聆听录音片段后回答问题的能力,而应该着重训练学生对话语进行深入思考、分析,然后概括重点、认识其中的喻指、推断背后的隐义、辨明说话者的态度或立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蔡镇楚《唐诗文化学》称:“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文作为古代文化的艺术纪录,其中军事题材历久弥新。一部中国古代军事史是中华民族的融合发展史,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成史。历代军事题材诗歌有“军旅诗”“边塞诗”“戎马诗”“征战诗”等。研究军事题材诗歌的传播和教学素材,方可更深刻、完整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真正推动青少年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从文学的源头《诗经》开始,与军事相关题材的诗歌,则一路引领汉唐之间的文学情感线索。无论是对英雄崇拜,还是对个人生命的慨叹,抑或是对政治社会的反映、对征人情绪的宣泄,都围绕着军事这样一个主题从社会和个人的角度出发而产生的。因此,教师在理解众多汉唐诗歌材料的时候,可以从这个角度切入,建立一个融知识技能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内涵发展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