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渔”记     
张少武 《军事记者》2001,(10):42-42
每当翻阅散发着油墨香的稿件,我的心头总会生出几许感慨:在漫漫新闻之路上与其凭借他人挂号出名,不如学会自己走路,慢慢前行。急功近利:“失马蹄”。三年前,初入报道组时的我对报道可谓一窍不通,但为尽早“出名挂号”,我竟走起了“旁门左道”:让一名搞报道的老干事每次写稿都挂上我的“大名”,我则跑腿、扫地、倒茶,全心全意搞好后勤“保障”。不多日,在老干事的鼎力相助之下,我的“大名”频频见诸报端,一时间,领导、战友的赞扬声灌满了耳朵。我越发轻飘飘起来。然而,没过多久老新闻干事高升调走了。偏偏在这节骨眼上来了采…  相似文献   

2.
刘涌最终被执行了死刑。刘涌是死是活,只要是法律的公正处罚,我都能够接受。  相似文献   

3.
在业余通讯报道的摸索途中,我攀上了《新闻与写作》这位良师益友。每期内容我都仔细阅读,受益非浅。最大的收获是使我找到了报道失败的原因,认识了报道失实的危害,懂得了新闻报道必须“真”中求“新”的道理。 1985年秋,听说家乡川兴堡开工兴建一座60米长,10米宽的水泥大桥。想到河两岸人民解放以来的夙愿实现了,自己以激动的心情,采写了一篇《凉山大学投资19万元兴建川兴大桥》的报道。稿  相似文献   

4.
求“神”录     
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我初学当记者时一个重要信条。后来发现。这一句话里就有两个不明白的问题:一是这笔下之神是什么样的神?二是万卷书是不是记者笔下神的独生母? 我虔诚“求神”40余载,没有白修行,算有所得,其中包括找到了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当然,这答案只是我的自问自答,别人对那句格言式的古训,是否有问有答,问答是否和我共识,则是另一码事。倘若无嘴的笔杆子也能说话,它一定会说,记者读书像给笔锋架桥铺路,读书多,笔路就多、宽、长、直、亮,可四通八达,贯古今中外。读书少,笔路就少、窄、短、弯、黑,笔锋只能在鼻子尖下打转转。我们常说的新闻报道的主题、角度、深度。写作的技艺、联想、文采,背后部有一个“书”字在支撑、操纵。在今天,小平同志有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著作,则是记者笔下神韵的主源。所以,“下笔如有神”之神,当然是有“书神”。不过经验也提醒我们,并非所有的书都是笔下神。有的书中有鬼藏妖。这种书鬼文妖,可使记者报道迷失方向,混淆是非,腐蚀意志,误导人生。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在保持头脑清醒的情况下,有空和书鬼文妖见见面也有好处。记者不仅要写颂歌,还要写战歌。既然世上素有人妖之战,而书鬼文妖又常常潜藏于社会新思潮的浪尖漩涡,出没于人们生活的角角落落,那么,要打鬼擒妖,当然先要见  相似文献   

5.
我平时喜爱阅读各种报刊,见到文章中的病词、病句、谬误或错别字,就顺手用笔勾出来,并记录在一本专用的“求疵集”里。我根据记录在“案”的众多“疵”,归纳整理、分门别类,经常写出文章来。坚持多年,我的“求疵集”里记录了三百多条“疵”,由此写出一百多篇文章发表在多家报刊上。例  相似文献   

6.
我是在基层工作的一名普通工人。工作之外,写稿是我的爱好。常常利用点滴时间伏案耕耘。仅最近一年时间,我采写的250多篇新闻稿件,被中央、省、地26家报刊、电台、广播站采用160余件,我被《中国人才报》、《老年报》聘为“特约通讯员”。业余写稿使我饱尝酸辣苦,也得到了自慰和欢乐,摆脫了“精神贫血症”带给自己的苦痛. 先说说酸楚。登了表扬稿件,报道甲方甲高兴,乙问怎么写甲不写乙;报道乙方乙高兴,甲方埋怨说都差不多嘛,常常弄得业余通讯员尴尬可笑。1986年10月,我了解到  相似文献   

7.
“采访不是人求我”。每次下基层采访前,我都要细细掂量这话的含义。作为一名战士报道员,身在基层,要想写出好稿,显然离不开采访。采访不是人家求我,而是我在求人家,如果说顾客是上帝的话,被采访对象其实就是我们报道员的“上帝”。我们要热情地尊敬被采访者,与他们交朋友,谈心,无论对职务比自己高的,还是低的,都一样。千万不能把自己真的看作是“无冕之王”,看作“特殊人物”,有一种优越感。没有心底的交流,只会居高临下的询问,或不着边际的胡侃,是摸不出真情况的。因此,每次下基层采访,我必正正规规有个兵样子,连队也…  相似文献   

8.
笔者从事新闻写作多年,对于怎样当好一名通讯员,我总结自己的一句话是当好通讯员,追求真、新、深。 真,就是真实,真实乃是新闻的生命,万万不可忽视。在采访中要寻根究底,多问几个为什么?商品要打假,同样,通讯员的稿件也要杜绝虚假。要实实在在,力戒以偏概全,以典型代替一般,或穿靴带帽无限拔高。  相似文献   

9.
新闻新闻,少了新字就不成其为新闻。所以记者的喜怒哀乐总连着一个新字。但许多篇什,时过境迁,很少有人再回头翻翻。这是我作为记者的悲哀。我常想,新闻难道命中注定只能成为易碎品?读者是不是仅为一个“新”字才想看新闻;“新”字之外,能否兼有点别的东西,让人想看,又耐看,事过境迁再翻翻还有点滋味。写给谁看这几年老为写工作性报道发愁,不能不写又总写不好,写出来自己都不想再看。看齐淮东的《林中宁阳》才知道,宣传林业工作的生态效益,也可以把报道写得像散  相似文献   

10.
时下,报刊文章署名大致有三种;单位 姓名;单位 职务 姓名;小传体。从读者角度看,我认为,第三种为好,面目较『全』,给作者作了小『广告』,便于读者慕名与作者联系,还能区别同名。如果该署『全』的只署姓名,看来简洁,反而造成缺陷。当然,文章署名不能强求一格,要因文章、因栏目而异。但总的说来,以『全』为好。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从事新闻写作多年。对于怎样当好一名通讯员,我总结自己的"三字经",便是追求真、新、深。真,就是真实,真实乃是新闻的生命,万万不可忽视。在采访中要寻根究底,多问几个为什么?商品要打假,同样,通讯员的稿件也要杜绝虚假。要实实在在,力戒以偏概全,以典型代替一般,或穿靴带帽无限拔高。最好是稿件写成后不妨向直接领导请教,或是请同事们说长道短,尤其是找"刺"挑"刺",反复修改,做到领导同事和自认为满意后才发出去。这样的稿件见报率也高。  相似文献   

12.
法国近代美学家狄德罗说过:十全十美的画象,是理想的面孔,这种纯理想的美当然可以画,但较之生活中的面孔,它却显得不够真实。因为真人的面孔,难免没有一点瑕疵。因此,如果要使画象更真实,就不宜把所有的小毛病都掩盖起来。”我觉得,这些道理就很值得我们搞新闻的同志深思。新闻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客观事物本来就是十分复杂的,它是由多个侧面、多种因素构成的。说好  相似文献   

13.
跨世纪出版人的“六求”张作明如何把握机遇,在跨世纪的出版事业中一显身手,这是每个跨世纪出版人正在思考的问题。我以为,作为跨世纪的出版人,应做到:思务求深、辨务求明、识务求远、学务求博、闻务求达、业务求精。思务求深。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主体借助一...  相似文献   

14.
“吹毛求疵”的含义属贬义,比喻对人对事故意挑剔毛病,硬找差错。诚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些小疵如果无伤大体,尽可不必故意去挑,更不要硬找,以免把人弄得谨小慎微。作为报纸的编辑也不例外。然而,我又觉得编辑编稿确应有点“吹毛求疵”的精神。这是因为编辑担负着特殊的使命,编辑是报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最后一道把关人,通过这个关口,来稿上的东西就变成了报刊上的东西,通讯员的劳动就产生了社会效果。如果编辑因责任心不强,让一些差错和谬误出现在报刊上,就会直接影响社会,造成无法估量、甚至难以挽回的恶果。“吹毛求疵”原意是吹开皮上的毛,寻找皮上的毛病。语出《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编辑用“吹毛”的严细精神,把稿中的疵病找出来,消除它,怎么说也是一件好事,不能认为是鸡蛋里面找骨头,居心叵测,从而掩疵护短,拒绝改错,把该褒的做法当成该贬的行为来反对。  相似文献   

15.
16.
陈建平 《军事记者》2012,(12):14-14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强调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作为军队新闻媒体,如何深入宣传好党的十八大精神?我感到应努力在提升"三力"求深、突出"三防"求实上下功夫。提升"三力"求深一是做强政论言论,提升导向力。政论是党报直接影响社会舆论的最权威、最有力的宣传武器。  相似文献   

17.
丁淦林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史学家,新闻教育家。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我国的新闻教育事业以及新闻史的研究。本文作者师从丁淦林先生,作者获教、受益于丁淦林先生甚多,其中,"学术研究应求细"的教诲留给了作者非常深刻的印象。新闻学家、新闻教育家丁淦林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多了。2003年,我到先生生前任职任教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的学习与研究,有幸选中的导师就是丁淦林先生。在两年的在站学习研究以及从那时到他离开我们的日子里,我获教、受益于先生甚多,其中,"学术研究应求细"的教诲留给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并直接体现在了他对我的最后的学术指导方面。  相似文献   

18.
作者谦称“求疵”,其实是有益之举。如果写文章的人都能有这种“求疵精神”,这对办好报纸是多有裨益的事。愿诸君读后能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9.
成语有『触类旁通』之谓.的确,世间许多事物,它所含藏的事理都可能有相通之处.比方说,前些年,当电冰箱刚进入家庭时,老百姓购买电冰箱便成了时尚,这时生产电冰箱便是一个热门.有超前意识的厂家,在热门中求冷门,别人普遍生产单门冰箱,而他则生产双门的,因而一直立于不败之地.不久后,生产双门冰箱又成了热门,这时,有超前意识的厂家又采取新的热门中求冷门的办法:生产『无氟节电型』的,于是他又独领风骚.这就是所谓出奇制胜吧.写作『杂谈』文章也是有这种巧妙的.  相似文献   

20.
今天来参加创刊60周年纪念大会,心里异常激动。在这里,我与同志们共事过,这是我终生难忘的一段日子。我们纪念大众日报创刊60周年,为的是不忘记过去,不忘记过去的创业史、过去的革命传统;为的是今后的发展,今后的创业。所以,这样的纪念很有意义。今天来参加大会,让我讲话,讲些什么呢?我已经是老同志了,就从这个“老”字讲起吧。刚才见到我们的老领导李振同志,我开了句玩笑,我说:“我对你有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