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尽管徐积以孝名获得广泛声誉,但其文学创作却鲜有人提及。这种落差主要是由于其诗歌理论以及政治取向所造成的。诗歌创作风格脱离了宋代诗坛的主流,而政治上的中立使得徐积难以与文坛苏黄等人深入交往,难以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章主要论述了北宋道学家、诗人徐积的学观念。他虽然认为道重轻,但并没有完全抹煞学的作用和价值。相反,还提出了不少有新意、有价值的学理论与批评观。徐积在北宋的坛上有一定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他在处理道学与学的关系、追求雄奇壮观的诗歌风格上,有着很强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前驱,他高唱“汉魏风骨”,反齐梁,复汉魏,在诗歌内容上要求抒发真实情怀,关心社会现实;在形式上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风,继承风骨而不守旧,接受声律而不拘泥,并且在创作上,也努力实践自己的革新主张,创造风骨,声律兼备的新诗体。  相似文献   

4.
元代诗人张楧,乃宋名将张俊之后。他的名门出身,再加上其与蜀中大儒牟巘的联姻,使他深得前辈名宿的关爱,也备受同辈人的敬重,因而在文士圈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他与交往的文人时常相聚,诗酒唱和。其诗歌对宋元政权的更替少有反映,忠于前朝的政治伦理责任感较弱。张楧及其友人尽情地享受人生,人性本真的一面得到充分的凸显。  相似文献   

5.
明代中后期文坛上,杨巍与吕时臣交游密切,两人自嘉靖四十二年(1563)相识,诗文唱和近半个世纪。杨巍与吕时臣的交游具有一见如故、诗酒相伴、不涉政治等特点,是与名利无关的倾心之交。同时,杨、吕分别以太宰和山人的身份发声共鸣,在复古潮流中卓尔不群,在中兴时代里不慕名利、梦想隐逸,成为官场和文坛中的一股清流。  相似文献   

6.
在北宋众多巴蜀本土文人中,冯山名位虽显,但在后世文名不彰,故人少论之。冯山为人耿介特立,长期居官蜀中。冯山工诗善文,不仅交游广泛,而且诗歌留存丰富。冯山与入蜀任职的各级地方官吏、蜀地本土文人诗文唱和,言道论学,展现出居官蜀地的生活世界与精神面貌。其诗以唱和、寄赠、送别为主,既书写胜游之乐,也抒发一己情怀;既观物理变化之理,也显明其用世之志,颇具平淡清丽之风。冯山的诗歌不仅有自家特色,且于尽变北宋西昆之风的文学革新中亦有力焉。  相似文献   

7.
《湘南学院学报》2018,(1):56-60
杜甫在湖湘大地上度过了生命中最后三个年头,期间留下了93首纪行诗歌。这些诗歌一方面记载了他和湖南亲友、官吏士绅交游的情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作为"诗圣"的杜甫关怀天下、心忧黎民的忧国悯人的情怀。  相似文献   

8.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广茶陵(今湖南茶陵县),弘治(1488—1505)、正德(1506—1521)年间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卒谥“正”,故世称“李正”、“李西涯”、“李长沙”。李东阳是明代前中期坛领袖,复古格调派诗歌理论的奠基,他的诗论观点集中在《怀麓堂诗话》及为友人所作的诗集序言当中。本拟从体批评、诗学风格与诗学取向三个方面来探讨李东阳诗学理论的主要成就与特征。  相似文献   

9.
宋琬是清朝初年的著名诗人,创作领域涉及诗、文、词、曲、赋,尤以诗胜,在诗坛上与施闰章齐名,被王士禛誉为“南施北宋”。作为清初的“国朝六大家”之一,其诗风的演变规律不但取决于自身的文学修养和艺术追求,而且与当时的诗学思潮和文化风尚密切相关。早期宗唐复古的观念得于地域家族文化和社集活动的影响较多,而人生阅历的丰富,广泛的交游,诗界风尚的演变和前辈的导引对宋琬中年之后熔铸唐宋的诗学观念起到了重要作用。宋琬诗学渊源流变和交游结社活动也透露出明末清初诗风变化的一些信息。  相似文献   

10.
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以文名之盛应召入朝,官至卿相,仕宦显达。一生著述颇丰,有诗文集五十卷行世。创作有400多篇文章,众体皆备;提出了明确的诗文理论。其诗上承盛唐余音,下启中唐诗风;其文开韩、柳古文运动之先河。其文学成就很高,在中唐文坛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过程中,朱湘是新月诗派中被称之为“大将兼先行”的诗人。本通过对朱湘叙事诗创作的历史考察、作品的分析与诗论的把握,说明其在中国现代叙事诗史上的地位及贡献。  相似文献   

12.
陈诗是晚清民国重要的皖籍诗人,自幼年归乡后初学渔洋,更宗中晚,随吴保德、吴保初兄弟学诗,并得王尚辰指点。光绪二十六年入沪后,陈诗与文廷式、郑孝胥、陈三立、夏寿田、冒广生、朱祖谋、夏敬观、陈衍等一批坛坫名流交往密切,诗风发生变化,不盲目模仿前人,得以自立。在与同光诸家的交游过程中,陈诗又能摆脱明代以及清中期格调派以来那种意图效仿唐人却落入窠臼的习气,自成一格,在当时诗坛卓然自立一家。  相似文献   

13.
贺知章以他的特殊社会地位和人品文名,使他有机会与初盛唐时的许多著名诗人交往.其中有些诗人是得到他的奖掖和推荐,才得以在京城扬名.他的交游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继陈子昂之后,他是自觉地承担起诗风改革的又一人.他以诗歌创作实践,继承了陈子昂用质朴的语言入诗的优良传统,同时又注意克服了六朝诗中所残留的玄言诗的习气,境界顿感清新,极富生活情趣.其诗已具备盛唐气象的基本特点,与初唐诗歌有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权德舆虽官至卿相,仕宦显达,但一生创作有近400首诗歌,不仅数量可观,众体皆备,且在三个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其一,诗歌思想内容涉猎广泛。前期诗歌内容或抒写情志、或抒写对山水自然的热爱、或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或描写羁旅行役之苦等。艺术风格趋向于质朴自然、清丽典雅。其二,后期诗歌内容受时代的局限,主要是抒写朋友间酬唱送别的欢乐,与名僧贤士结交、游历壮丽山川的愉悦和家人团聚的温暖和满足等,表现出社会转型过渡时期台阁体痕迹。世俗气息、生活气息依然是诗歌的主导趋势。因此,无论是前期艺术性较强或是后期世俗化很浓的诗作,德舆都写得极富生活气息,都一样清新、灵动、情真意切。其三,权德舆第一次完整地表述出了意境的含义,从而使文学创作赋予了巨大的美学价值,使意境在古典文学创作中折射出迷人的光芒。其诗上承盛唐余音,下启中唐诗风,在中唐文坛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15.
《滁州学院学报》2018,(3):48-52
为了能整体客观地评价新月派后期代表方玮德的诗歌贡献,在考察其生平交游和对其诗作了进行文本细读分析之后,可发现其创作生涯虽短暂但其影响却不容小视,他始终追随"爱的理想",理性节制地抒情,并借助现代又古典的意象形成了自己轻逸灵动洒脱的诗歌风格和境界,对于新月派所倡导的讲究诗性,"三美"主张,诗歌形式的试验等也有自己身体力行的实践,进一步关注和研究方玮德对于考察中国新诗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诗不发达,主要表现在基本理论的薄弱,当前更是如此。这都和对白话新诗整个发展史的认识分不开。五四运动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条件下发生的中国启蒙运动,因此,它带有某种盲目反传统的倾向。白语新诗不是五四运动的直接产物,思想的解放不等于思想载体(诗歌形式等等)的解放,因而诗歌形式的研究成了当前最突出的问题,以倡导白话格律诗的创作作为目标是过去诗歌形式研究的误区。  相似文献   

17.
18.
权德舆虽官至卿相,仕宦显达,但一生创作有近400首诗歌,不仅数量可观,众体皆备,且在三个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其一,诗歌思想内容涉猎广泛。前期诗歌内容或抒写情志、或抒写对山水自然的热爱、或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或描写羁旅行役之苦等。艺术风格趋向于质朴自然、清丽典雅。其二,后期诗歌内容受时代的局限,主要是抒写朋友间酬唱送别的欢乐,与名僧贤士结交、游历壮丽山川的愉悦和家人团聚的温暖和满足等,表现出社会转型过渡时期台阁体痕迹。世俗气息、生活气息依然是诗歌的主导趋势。因此,无论是前期艺术性较强或是后期世俗化很浓的诗作,德舆都写得极富生活气息,都一样清新、灵动、情真意切。其三,权德舆第一次完整地表述出了意境的含义,从而使文学创作赋予了巨大的美学价值,使意境在古典文学创作中折射出迷人的光芒。其诗上承盛唐余音,下启中唐诗风,在中唐文坛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19.
刘晓萍 《学周刊C版》2010,(4):124-124
诗歌教学已成为文学教育的最好手段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有关诗歌教学的明确要求。诗歌教学可以从背景、诵读、品味、理解、运用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信息处理、整体感知、综合运用等能力。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诗歌总是与音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并且一定时代的诗歌形式必然与其时代的音乐相适应.宋元以来,文人们将诗歌的概念限定在唐代的诗歌形式--格律诗中,从此文人诗创作逐渐与音乐脱离.然而诗歌自有其自然发展的轨迹,宋词是与宋代音乐相适应的诗歌形式,所以宋词的光彩并未被唐诗所掩盖,元曲亦是如此.“五四”以来,人们对新诗做过许多探索,却忽略了诗歌应与时代音乐相结合,诗歌自然发展到今天的形式正是现代歌曲,文人们应投入到现代歌曲的词创作当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