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一个民族的天才、智慧和精神寓于它的谚语之中。”谚语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运用谚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英语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之一。接触一些思想向上、勉励性强的英语谚语,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如:Easier said than done(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任何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她(他)自己的“喜爱”和“不爱”,所以北京有谚语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喜欢“无忌”的“童言”!孩  相似文献   

3.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都包含在它的谚语之中。”谚语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但由于英汉民族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谚语的产生和使用在各自的文化中表现出了独有的特色。如何把汉语谚语恰当的翻译成外语,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是很多译者都需要考虑的问题,而文化差异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着重探讨了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前提下,汉语谚语翻译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 各民族人民在自己的文化宝库中都有一颗闪烁发光的宝珠——谚语。 “最干净的水是泉水,最精炼的语言是谚语”。谚语是“语言中的盐”。汉语中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等。同样,在英语中也有很多优美的谚语,例如:“Rome is not built in a day”(伟业非一日之功。)"Time is money"(一寸光阴一  相似文献   

5.
一天,大孙子放学回家,兴致勃勃地来找我,说要让我猜“谚语”。我问是什么“谚语”,他说:“‘八仙过海’是什么?”我说:“是‘各显神通’。”他问:“那么‘十五个吊桶打水’呢?”我说:“那叫‘七上八下’。”他说:“这些‘谚语’你都知道?”我说:“这些都是人们经常说的。不过,这不叫‘谚语’,这叫‘歇后语’。”  相似文献   

6.
英语谚语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谚语是任何语言里都有的,犹如宝库中的串串明珠。但谚语究竟是什么呢?用一句荷兰的谚语来说:“谚语是日常经验的产儿。”(Proverbs are the daughters of daily experience)当然,这里所说的日常经验,并不只是某个人的生活经验,而是整个民族中千百万人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不过它往往由某个人首先总结起来,并在其言论或著作中,以格言(maxim)或警句(aphorism)的形式加以发表,而后再在人民中间引起共鸣,并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道。有时,说某句话的人可能被遗忘了,但这句话即进入了谚语的行列,成为人们共同的精神财富而永葆其青春。  相似文献   

7.
革命导师列宁说: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①换句话说,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它激励每一个有爱国心的人为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而欣喜,为国家民族危难挫折而发愤;它鼓舞每一个有爱国心的人为国家和民族的独立、统一、富强而献身.  相似文献   

8.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从古埃及、巴比伦、古罗马到东方的中国和印度,千百年来都传诵着自己的创世神话。西方的“伊丽亚特”、“奥德赛”,东方的“盘古开天地”等都是一个民族童年时代瑰丽幻想的真实纪录。可以说神话是一个民族远古历史的回音,它真实地展现了一个民族与自然抗争的精神和蹒跚的步履。  相似文献   

9.
人生无草稿     
有位书法家对一位用废纸练字的人说: “如果用最好的纸来练,你的字会写得更好。”那人很奇怪,问原因,书法家笑而不答,只写了一个“逼”字。那个人顿悟,这是让他惜纸,逼迫自己写好字。有谚语说:如果你想翻墙,请先把帽子扔过去。因为你的帽子在那边,你已经别无选择,就要想方设法翻过去。正是有了逼迫,才会尽力发挥自己的才能。青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最值得珍惜的,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珍惜自己的黄金时代。事实上,多数人不是不能认识到“青春  相似文献   

10.
谚语是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总结了人类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经验.它源远流长.在古老的时代,谚语大抵出自一个个部落的智者之口,奥妙的哲理和优美的言辞,获得了远近人们的赞赏.于是,转辗流传,一代代习诵下来.到了文化逐渐发达的时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们作品中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精彩语言,亦像插上彩翼似的,很快飞入万众之口,丰富了各民族谚语的宝库.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过:“一个民族的天才、机智和精神,都可从这个民族的谚语中找到.”谚语又是一种文学样式,它以民族文化为滤色镜来反映客观世界,所以不同民族的谚语,都有鲜明的民族文化印记.汉谚语的内容积淀了丰厚的汉民族的风土人情,生产经验及人生哲理,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汉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本文主要从汉谚语的语言风格、句式及修辞手段方面,考察汉语谚语修辞同汉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人生无草稿     
有位书法家对一位用废纸练字的人说:“如果用最好的纸来练,你的字会写得更好。”那人很奇怪,问原因,书法家笑而不答,只写了一个“逼”字。那个人顿悟,这是让他惜纸,逼迫自己写好字。有谚语说:如果你想翻墙,请先把帽子扔过去。因为你的帽子在那边,你已经别无选择,就要想方设法翻过去。正是有了逼迫,才会尽力发挥自己的才能。青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最值得珍惜的,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珍惜自己的黄金时代。事实上,多数人不是不能认识到“青春不再来”,而是缺乏一个“逼”字。练字的人不能珍惜一张张草稿纸,延误了把字写得更好的时机。有许多…  相似文献   

12.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根据吴小如先生考证)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言人无二三。”这都是我们时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相似文献   

13.
英语谚语是英语文化宝库中绚丽多彩的瑰宝。看似简短的一句话 ,常常显得既寓意深刻 ,又韵味隽永 ,既闪烁着思想智慧的光辉 ,也流溢着语言艺术的光采。国内有学者曾给谚语下过这样的定义 :“谚语是人的经验之结果 ,而用美的言词以表现者 ,于日常谈话可以公然使用 ,而规定人们行为之言语。”德国学者弗利得里希·赛勒尔在他的《德语谚语学》一书中说谚语是“在民间流传的具有诲人倾向和高雅形式的独立句。”英国版的《朗曼现代英语词典》(LongmanModernEnglishDictionary)对谚语词作了这样一个解释 ,说它是一种…  相似文献   

14.
“每一个民族,不论其大小,都有它自己的、只属于它而为其它民族所没有的本质上的特点、特殊性。这些特点便是每一民族在世界文化共同宝库中所增添的贡献,补充了它,丰富了它。”这种“特殊性”和“特点”既积淀凝聚于审美对象(自然美,社会美)上,又通过审美主体(民族成员)的审美意识鲜明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曾经说过,谚语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德语谚语和汉语谚语一样都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经过千锤百炼丰富起来的.德语谚语不但内容意义非常含蓄,而且具有浓厚的民族风尚的特色.它既是德语语言文化宝库中的一笔可贵财富,也是德语语言词汇海洋中绚丽多采的瑰宝.……  相似文献   

16.
历史是进行优秀传统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近代史学家梁启超把学史同爱国直接结合起来,认为它是爱国心的源泉。他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梁启超:《新史学》)而且他认为学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达,文明的演进,都起到很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李大钊,更把历史同人类社会生活,同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紧密地结合起来。他说:“欲得一正确的人生观,必先得一正确的历史观。”还说:“马克思述他的历史观,常把历史和社会关联在一起;纵看看人间的变迁,便是历史;横看看人间的现在,便是社会。”(李大钊:《史学要论》)  相似文献   

17.
启功先生讲“猪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功先生作为学术大师,其学问之广博令人叹为观止。但先生有一件心事未能了结,这就是将所讲授的“猪跑学”课程整理成书。所谓“猪跑学”本来是先生自谦之语,先生风趣地说:“北京民间有一句谚语,对知识不足、发言错误的人批评说:他没吃过猪肉,难道还没见过猪跑吗?我称这些最浅近、最常见的知识就借用这个谚语的名称叫它‘猪跑学’。”[1]据钟少华老师说,启功先生在病重昏迷前几个小时,还跟他谈到“猪跑学”。先生念念不忘这门课程,究竟想留给学生哪些东西呢?我这里只能谈谈自己听课的体会了。其一,讲授基本常识。开设这门课的初衷,应该是鉴…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曾经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家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20——121页)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开在自己时代这棵大树上的一朵鲜花,都是“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黑格尔语),并且都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哲学和时代血肉相连。 早在马恩从事哲学活动的初期,就非常重视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问题。在马克思的第一篇哲学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中,流露出了很强烈地重视时代、重视现实的意向。马克思指出:“哲学已经不再是为了认识而注视外部世界;它作为一个登上舞台的人物,可以说与世  相似文献   

19.
中西“人本”思想的演进与比较──中英谚语比较的启迪吴松初广义上的谚语(Proverb)涉及到格言、箴言(maxim)、妙语(wisesaying)以及俗语(idiom)等语言现象。谚语被确认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不仅因为它的文化背景反映了一个民族...  相似文献   

20.
杨春吉  刘洪贤 《新高考》2014,(10):16-18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Genius wtand sp rt of a nation are discovered by their proverbs.(每一个民族的天才、机智和精神都可以在她的谚语中找到。)”。由此可见谚语生民族人文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性。水果习语即为显例。水果不仅种类繁多,风味各异,而丑和人们的生活也息息相关,由此衍生的英语习语意趣丰隽,异彩纷呈,值得欣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