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徐光宪,1920年生于浙江绍兴。194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195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量子化学。回国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历任北京大学原子能系(后改为技术物理系)副主任、稀土化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  相似文献   

2.
<正>徐光宪(1920.11.7-2015.4.28),浙江绍兴上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科学中国人(2011)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被誉为"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院士早年留学美国,1951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当时正值抗美援朝战争之际,徐光宪毅然放弃在哥大任教的机会,与夫人高小霞回到祖国,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徐光  相似文献   

3.
<正>专家简介:徐光宪,1920年11月出生于浙江上虞。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北京大学原子能系(后改为技术物理系)副主任、稀土化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任,中国化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稀土学会副理事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等职。2015年4月28日逝世,享年95岁。  相似文献   

4.
徐光宪(1920~),汉族,著名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20年11月7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上虞市,194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1946年任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助教,1947年赴美留学,195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学位,不久回国,到北京大学任教至今.  相似文献   

5.
在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来自北京大学的徐光宪院士,因在稀土材料研究方面成绩卓著而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对于徐光宪院士,本刊读者并不陌生,因为他曾为本刊撰文,介绍21世纪化学科学的前沿问题以及今天化学家的任务,其中重要的就是要在材料科学领域找到突破口,开发出新型稀土功能材料。“稀土”这种材料究竟有什么神奇的魔力呢?  相似文献   

6.
高小霞院士一生经历丰富,角色多样,为国家化学研究和教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她对化学事业的选择,既来自于现代女性追求知识和事业独立的理想信念,也来自于科学报国的民族身份认同。其在化学教育领域的一系列实践,为分析化学专业在北京大学建立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严谨的科学家形象之外,高小霞还是一位热爱文学的才女,也是与丈夫徐光宪院士志同道合、为家庭辛苦付出的妻子。高小霞的多元现实实践与丰富精神世界是中国现代女性科学家的生动案例。  相似文献   

7.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厦门大学承办的第三届中日双边理论化学研讨会于1994年10月9—14日在厦门大学举行。我国著名理论化学家唐敖庆、徐光宪、张乾二、孙家钟、江元生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著名物理化学家张存浩教授等出席会议。日方参加会议的有著名理论化学家福井谦一、米泽贞次郎、山边时雄等。出席会议正式代表38人,中国代表18人,另特邀著名学者、美籍华人、台湾中研院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所长林圣贤先生参加。会议共收到论文39篇,其中中方21篇,日方18篇。  相似文献   

8.
《科学中国人》2011,(20):3-3
张滂,有机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17年生,江苏南京人。1942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1949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相似文献   

9.
徐光宪     
《科学中国人》2017,(7Z):2-2
徐光宪(1920.11.7-2015.4.28),浙江绍兴上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科学中国人(2011)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被誉为'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院士早年留学美国,1951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0.
<正>长期以来,分形结构因其特殊的数学和美学意义受到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化学家们更是试图利用共价键和配位键等来合成各类分子分形结构体,但由于受到合成方法的种种制约,始终无法实现高级别、无缺陷的系列分子分形结构的构筑。最近,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吴凯教授课题组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物理电子学研究所王永锋特  相似文献   

11.
器件材料     
《科学中国人》2016,(22):18-19
可逆单分子光电子开关器件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郭雪峰课题组联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Abraham Nitzan教授课题组、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徐洪起教授课题组及其他合作者,利用二芳烯分子为功能中心、石墨烯为电极成功实现了可逆单分子光电子开关器件的构建,该研究成果于发表于《科学》杂志。利用单个分子构建电子器件有希望突破目前半导体器件微小化发展中的瓶颈,其中实现可控的单分子电子开关功能是验证分子能否作为核心组件应用到电子器件中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2.
他获得多个奖项,其中"超铀核素近地表迁移行为及其处置安全评价方法学研究"获2002年度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的"Tc-99在黄土中的迁移及在花岗岩中的扩散行为研究"获2003年度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他,就是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刘春立教授,自1985年毕业至今,他已在放射化学领域耕耘了20余载。  相似文献   

13.
2007年3月27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刊登了,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来鲁华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在功能蛋白质设计方面的研究成果(Liu S,Liu SY,Zhu XL,Liang HH,Cao AN, Chang ZJ and Lai LH.Nonnatural protein-protein  相似文献   

14.
唐有祺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六十年来一直从事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曾任北京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国际晶体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动态和静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成员以及化学译报主编。现任中国化学会物理化学学科委员会主任和物理化学学报主编。  相似文献   

15.
<正>石墨烯用作增强拉曼的基片的可行性张锦教授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石墨烯是一种包在二维蜂窝状晶体结构中的单层碳原子。  相似文献   

16.
许智宏简介: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植物生理学家。1942年生于江苏无锡,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1969年从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历任副所长、所长兼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植物生理学和生物工程的研究,长于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激素在细胞分化发育中的作用机理以及植物细胞的遗传操作,为推动我国的植物组织培养和生物工程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徐光宪院士是中国稀土化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于1920年11月7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市。195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理学博士学位,主修量子化学。回国后从事量子化学、原子簇化学、配位化学、核燃料和稀土萃取化学,以及稀土生物化学与稀土材料化学研究,并在这些领域取得重要发现。他提出了萃取机理分类法,络合物平衡的吸附理论以及原子价的新定义。尤其是在稀土科学方面,他探讨了稀土化合物的化学键与电子结构,发展了镧系理论,合成并表征了大量稀土络合物;建立并发展了稀土串级萃取理论与工艺优化设计,为中国稀土工业获取高纯度的单一稀土元素做出巨大贡献,实现了中国稀土产量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月9日,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分别凭借其在神经外科领域和萃取化学等领域的突出成就,获得了国家主席胡锦涛向他们颁发的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励证书。  相似文献   

19.
正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788101)等资助下,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邵峰教授团队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刘志博教授团队合作,在焦亡促进抗肿瘤免疫效应及相关机制研究等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于2020年3月11日和4月17日分别以"生物正交系统揭示焦  相似文献   

20.
梁婧 《今日科苑》2013,(10):28-33
於崇文,地球化学家。1924年2月出生,宁波镇海人。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长期从事地球化学基础理论、理论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和数学地质研究。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元素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务。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从事的专业方面,理论上颇多建树,如在区域地球化学方面,为发展中国的区域地球化学作出了开拓性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奖一等奖等奖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