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8月22—26日,由中国光学学会主办、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承办的“第20届国际光学委员会大会”在长春隆重召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光电研究院院长、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曹健林担任此次大会的组委会主席。大会得到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光学学会、吉林省政府、长春市政府等各界的大力支持。国际光学委员会(InternationaCommission for Optics,简称“ICO”)创立于1947年,其会员为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光学学会和国际学术团体。我国于1987年加入该组织。ICO每三年召开一次国际光学大会,因其层次之高…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大珩教授出资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设立基金.以其一部分于1996年开始用于”中国光学学会科技奖”的颁发。2000年3月31日举行的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会会议上.“中国光学学会科技奖”更名为“王大珩光学奖”。“王大珩光学奖”的设立是为了促进我国光学科技事业的发展,激励我国从事光学与光学工程领域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与高校青年学生奋发向上.创新进取。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研中国近5年来的光学论文发表情况,为光学学科与光学期刊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 对2011—2015年间中国在SCIE光学类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进行分析。【结果】 5年间中国作者在90种SCIE光学类期刊上发表了37371篇文章,总被引161069次,篇均被引4.31次。中国作者的文章发表数量逐年上升;中国与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在光学领域均有合作研究;中国研究机构在光学多个分支领域发展活跃。【结论】 提升我国已有英文光学期刊的质量、创办细分学科方向的新期刊、培养光学领域年青学者可以促进我国光学期刊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潘君骅院士出生于1930年的上海吴淞,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后进入中国科学院长春仪器馆工作,1956年赴苏联留学,学习天文光学,1960年获苏联科学院普尔科沃天文台副博士学位,回国后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并立刻带动了中国光学加工与检验领域的发展,实现了大口径望远镜领域的突破。他长期从事光学仪器的研制、加工和检验工作,对各种光学非球面的设计、精密加工及检验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他提出了大望远镜二次凸面副镜的新检验方法;设计出多种大型远望镜和特殊非球面光学仪器设备;在研制中国大型靶场光学设备的过程中建立了一套重要的光学加工和检测技术;解决了光学非球面加工的关键技术难题;主持完成了中国和当时远东最大的2.16米光学天文望远镜的研制;开拓了中国的非球面设计、加工与检验新领域,为中国应用光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母国光,1931年出生于辽宁锦西,2012年4月12日因病医治无效于天津逝世,享年8l岁。他是著名的光学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教授、光学仪器博士生导师。曾任南开大学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和现代光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科学院应用光学国家实验室主任、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中国计量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大学国际联合会常务理事、国际光学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等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技术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他长期从事光学和应用光学的科研和教学,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取得重大成果10余项,其很多研究得到多项国家级奖和国际光学界的普遍承认。  相似文献   

6.
王大珩事迹     
《金秋科苑》2010,(15):34-34
“王大珩光学奖” 1996年,王大珩教授出资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设立基金,以其一部分于1996年开始用于“中国光学学会科技奖”的颁发,并已执行了三届。在2000年3月31日举行的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会会议上,决定将该奖的名称改为“王大珩光学奖”,现已通过中国科技部的批准。  相似文献   

7.
正2021年4月25日,首届光学前沿高峰论坛暨2020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颁奖典礼在杭州举行,量子纠缠光源、荧光成像、金属钠等离激元等10项基础研究,激光聚变、光学雷达远距离成像、光谱气体检测等10项应用研究成功入选"2020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  相似文献   

8.
统计分析了美国ISI 2012年6月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JCR 2011)收录光学期刊的情况,从影响因子、被引频次等角度比较了近年来JCR收录光学期刊的变化。研究了JCR2011收录的77种光学期刊Q1区期刊的被引频次、影响因子、论文发表数量与出版单位等指标。以中国光学期刊网收录的光学期刊为基础,概括了中国光学期刊发展取得的成绩,结合对SCI收录光学期刊的分析,指出了我国光学期刊整体发展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最后就我国光学期刊如何继续开展合作,提高自身竞争力等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综述《中国光学》自转型更名后的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办刊经验,旨在为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从《中国光学》的创办背景出发,详细论述了《中国光学》打造精品期刊的一系列举措,包括吸引资源、充分调动编委及审稿专家的积极性、约请优质稿件、组织专刊、提升编辑水平、数字出版及宣传推广等方面。【结果】 经过初创期的快速发展,《中国光学》于2017年9月先后被EI、ESCI数据库收录。【结论】 坚持提高学术质量,树立精品意识,关注领域前沿,可以保证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科技期刊应该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积极接触国内外知名数据库,采用数字出版和新媒体技术传播期刊,不断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相似文献   

10.
李灵 《科学中国人》2012,(13):70-71
2012年,对被誉为“光学摇篮”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来说是值得庆贺的一年,这一年,它迎来了60岁生日。60年一甲子。甲子,在中国传统里是一个轮回的意思。60年前,在王大珩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努力下,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应用光学和工程光学领域具有综合研究制造能力的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院刊》1987,(2):169-170
龚祖同(1904~1986),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名誉所长。光学家。上海市川沙县人。1934年清华大学物理系研究生毕业,1936年获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光学所“优秀毕业生”和“特准工程师”称号。曾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副所长,西安分院副院长,陕西省政协第四届副主席,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国家科委光学及应用光学学科组副组  相似文献   

12.
栾文彦原大连理工大学教授。1936年1月28日出生,辽宁省辽阳县人。毕业于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曾任大连工学院应用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大连理工大学物理系近代物理教研室主任、电磁工程系筹备组组长、大连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现兼任辽宁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大连市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光学学会理事、中国光学会红外光电器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锦州分会理事长、《红外技术》和《激光技米》杂志编委。现任大连环达红外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相似文献   

13.
张岩,现任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研究员,系科研副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物理学会光物理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全息与信息处理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协会光机电技术与系统集成分会理事。美国光学学会(OpticalSocietyofAmerica)会员和光电工程师协会(SPIE)会员。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传出好消息:一种利用屋内可见光传输网络信号的国际前沿通讯技术在实验室成功实现。研究人员将网络信号接入一盏1W的LED灯珠,灯光下的4台电脑即可上网。"专家简介:迟楠,复旦大学教授、博导,OSA和IEEE会员,中国光学学会纤维与集成光学专委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光通信专委会委员,美国光学学会战略计划委员会委员,先后获得教育  相似文献   

15.
<正>人物名片王大珩(1915.2.26─2011.7.21),原籍江苏吴县(今苏州市),生于日本东京。1936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光学之父",应用光学家,中国光学事业奠基人之一,原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大珩主持制成了中国第一台激光器,第一台大型光测装备和许多国防光学仪器。七十年代主持制定了全国第一个遥感科学规划,领导了  相似文献   

16.
院士寄语     
侯洵,汉族,1936年12月生,陕西咸阳人,光电子学家。1958年自西北大学物理系毕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现任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瞬态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西北大学双聘教授、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中国光学期刊网为研究对象,选取数字出版服务功能为切入点,首先总结中国光学期刊网专业特色与优势;然后分别从期刊出版、科研两个方面,详解中国光学期刊网数字出版服务功能的探索与实践;最后总结中国光学期刊网探索实践的经验。希望为期刊界同行数字出版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激光杂志社基于网络平台的集群化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学术期刊在不断提高学术质量的前提下,推进期刊网络化、数字化、集群化建设是当今科技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激光杂志社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改革创新,树立新的办刊理念,用六年的时间,从最初的强强联合建立光学期刊联合编辑部开始,逐步发展壮大,创立并发展了拥有39种光学期刊的中国光学期刊网,基本实现了基于网络平台的数字化、集群化发展.在期刊市场化建设与多元化模式上迈出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贡建国 《今日科苑》2011,(17):20-29
<正> "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现代光学技术及光学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863计划"主要倡导者之一、著名光学家、杰出的战略科学家、教育家王大珩先生,因病于2011年7月21日13时0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王大珩96年的生命历程中,他智慧的双眼既能读  相似文献   

20.
2011年7月21日王大珩先生因病逝世了,一个一生推动中国光学前进的人,永远和我们离别了。噩耗传来,我正在国外,想起我们失去了这位为中国光学工程事业献出一生的敬爱的老师,我的心里感到隐隐的阵痛。我立刻发了一封唁电给王森同志,临时凑了一副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