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12,(3):F0002-F0002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报要“立足本地、本校,发挥各自的学术优势,办出学报的个性和特色;要重点办好特色栏目,推出更多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大学术影响的精品力作。”遵照上述要求,本刊将依据我院的办学目标,依托我院的学科优势,本着“立足小学教育”、“研究小学教育”、“服务小学教育”的办刊宗旨,朝着“特色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13,(2):F0002-F0002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报要“立足本地、本校,发挥各自的学术优势,办出学报的个性和特色;要重点办好特色栏目,推出更多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大学术影响的精品力作。”遵照上述要求,本刊将依据我院的办学目标,依托我院的学科优势,本着“立足小学教育”、“研究小学教育”、“服各小学教育”的办刊宗旨.  相似文献   

3.
主编寄语     
赵麟斌 《闽江学院学报》2007,28(3):F0002-F0002
按照《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本刊多年来致力于学术的原创性和创新性,努力办好体现个性特色的栏目,在对八闽大地历史文化、科学技术、人文环境等进行挖掘、整理和研究中体现自身特色,设置了持之以恒的常规栏目“闽文化研究”,欲展我刊在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中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13,(1):F0002-F0002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报要“立足本地、本校,发挥各自的学术优势,办出学报的个性和特色;要重点办好特色栏目,推出更多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大学术影响的精品力作。”遵照上述要求,本刊将依据我院的办学目标,依托我院的学科优势,本着“立足小学教育”、“研究小学教育”、“服务小学教育”的办刊宗旨,朝着“特色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全面加强小学教育栏目建设,力争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办成我国小学教育研究领域的品牌期刊。  相似文献   

5.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13,(4):F0002-F0002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报要“立足本地、本校,发挥各自的学术优势,办出学报的个性和特色;要重点办好特色栏目,推出更多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大学术影响的精品力作。”遵照上述要求,本刊将依据我院的办学目标,依托我院的学科优势,本着“立足小学教育”、“研究小学教育”、“服务小学教育”的办刊宗旨,朝着“特色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全面加强小学教育栏目建设,力争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办成我国小学教育研究领域的品牌期刊。  相似文献   

6.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13,(5):F0002-F0002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报要“立足本地、本校,发挥各自的学术优势,办出学报的个性和特色;要重点办好特色栏目,推出更多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大学术影响的精品力作。”遵照上述要求,本刊将依据我院的办学目标,依托我院的学科优势,本着“立足小学教育”、“研究小学教育”、“服务小学教育”的办刊宗旨,朝着“特色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全面加强小学教育栏目建设,力争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办成我国小学教育研究领域的品牌期刊。  相似文献   

7.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2(5):F0003-F0003
“传记文学研究”栏目作为本刊精心打造的特色栏目,近年因其塑造了鲜明的学术个性,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国外文学》2005年第2期综述将其誉为“传记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阵地”。(谢娟,西墙《第九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综述》)《中国出  相似文献   

8.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12,(5):F0002-F0002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报要“立足本地、本校,发挥各自的学术优势,办出学报的个性和特色;要重点办好特色栏目,推出更多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大学术影响的精品力作。”遵照上述要求,  相似文献   

9.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12,(6):F0002-F0002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报要’“立足本地、本校,发挥各自的学术优势,办出学报的个性和特色;要重点办好特色栏目,推出更多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大学术影响的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10.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12,(2):F0002-F0002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报要“立足本地、本校,发挥各自的学术优势,办出学报的个性和特色;要重点办好特色栏目,推出更多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大学术影响的精品力作。”遵照上述要求,  相似文献   

11.
“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但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变过程中,中国的“家庭”观念却承受着巨大的变迁。首先是男性的绝对家长尊严的丧失,家庭成员由家庭本位转向社会的“群”,这使得现代家庭的建立成为可能,而“群”中“个”的建构及其“度”的问题则又成为现代家庭建立过程的一个难解之题。这种建构的困难其实是现代中国建构之艰难的一次很好的隐喻。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家》、《北京人》、《憩园》、《伤逝》、《寒夜》这些作品忠实地记录了这一变迁的过程,前三部记录着传统家族的衰败,而后两部则记录着现代家庭建构之艰难。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以下四个基本的文学理念来探讨现代中国文艺美学发展的价值取向 ,以期引申出文艺美学通向未来的路径 :一、从“五四”到新时期——对“人的文学”理念的重新理解 ;二、启蒙与尝试的交响 ;三、革命话语与学术理性 ;四、中国与世界——一种流变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在清末的文学改良思潮中,中国文学萌发了“现代”的观念。其中,梁启超提出的“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曲界革命”等一系列主张,使文学不仅在观念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且在文体上也逐渐偏离原来的轨道,向着世界性的现代化方向发展。梁启超的文学界革命,在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起到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迄今为止主要有三个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个性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国家社会事业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科学(学术)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1949年之前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科,那时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作品还主要停留在个性研究的层面上,彼此之间没有统一的联系,构不成一个统一的整体;1949年之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但这个学科却不是通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自身联系在一起的,而是由国家领导机关通过政治的权力联系在一起的,它构成的是国家社会事业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成立,这是一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自身的组织,是通过科学(学术)研究联系在一起的,科学(学术)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才开始发展起来。而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的是樊骏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樊骏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创新性表现在:无"我"、无"理",而有"道"(整体性),体现了科学研究(学术)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5.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开创了一种写史"范式",影响且改变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与编写。夏志清从文学性、人性和道德情感的角度评判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研究模式,与大陆以"革命斗争"思想启蒙"改造国民灵魂"等关注视角迥然不同。对言词、字句和文字本身细腻的关注是文学史编写文学性的体现,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的基本立足点。就此而言,夏著的典范意义对当前文学史编写如何走出困境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颜德如  李过 《政治思想史》2019,(1):62-78,198
四十年来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在整体性研究方面经历了起步、转变、进一步发展等阶段,取得的成绩主要有:意识形态色彩不断淡化,对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的论述与评价不断趋向理性、客观与多元;研究范围逐渐扩展,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不少新的研究方法与分析视角得以运用。但其不足也是显明的:写作体例比较僵化;研究涉及的人物和思潮局限于主流;尚未建立起独立的、完整的学科规范;研究方法、研究视角较为单一;解释概念过于笼统、单一;缺乏对学界相关研究成果的吸收。今后,应在处理如下具有根本性意义的关系中不断改进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整体性研究:"事实"与"价值"、"历史主义"与"世界主义"、"有用之用"与"无用之用"。  相似文献   

17.
陈方竞在中国新文学发生学研究、鲁迅与地域文化关系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等方面多有建树。他以视角独到的鲁迅研究跻身学术殿堂,这源自于坚实的学术基础和完善的知识结构,而鲁迅研究的经历和积淀又为他对中国新文学探源活动提供了可能,探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现被文学史遮蔽的现象和问题,在解蔽和去蔽的过程中不仅使文学史本原面目得以还原,而且自然彰显了研究者自身的学术品格和价值,其扎实沉静的学风和专一孤注的精神对当下浮躁的学风不无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述学文体的角度分析王德威教授《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一书的三大特色:其一,从中国传统诗学角度阐释现当代文学的问题意识;其二,演讲语言兼具文学性与学术性;其三,在通观视野之下,采用散点钩连的方法对作家进行归类研究。《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一书独有的述学特色为现当代文学研究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试论《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颁布,掀起了新一轮有目标、有计划的课程改革。《语文课程标准》到底有多少新的理念和新的提法,课程专家、语文教师纷纷撰文写书加以解读、讨论。纵观《语文课程标准》,我们认为“课标”倡导语文素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平等对话、现代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和课程评价八大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论鲁迅——纪念鲁迅逝世七十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鲁迅研究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并专门论述“鲁迅精神”,概括“鲁迅精神”的内涵和特点的是毛泽东;第一个最全面最正确最深刻地论述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革命史上的光辉业绩、崇高地位和巨大作用的也是毛泽东。毛泽东高度评价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以三“家”一体的全面的整体的观点,从“文学”、“思想”、“革命”三个视角来评论鲁迅,对我们认识鲁迅,研究鲁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