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虢起初是今陕西宝鸡一带姬姓小国,史称西虢。周灭殷商后,虢氏兄弟中虢叔被封到今河南荥阳一带,史称东虢。平王东迁前,西虢迁至今黄河三门峡一带,史称北虢,又称南虢。南虢灭亡之后,后人分别以虢、郭、上官、尚等为姓氏。古上阳城在今黄河岸边陕州老城外东北部。  相似文献   

2.
虢国是西周初年的诸侯封国.虢仲、虢叔为周文王的弟弟.他们分别受封为东、西二虢,东虢在今河南荥阳.西虢在今陕西宝鸡东。周平王四年(前776).东虢被郑国所灭。西虢后东迁至今河南三门峡黄河两岸,《汉书》等史籍中称之为北虢、南虢,前655年为晋国所灭。  相似文献   

3.
虢国这个西周春秋时期重要的畿内封国。由于文献资料零碎不全,它的历史文化状况一直是个未解的谜。50年代,三门峡虢国墓地的考古发现,使它以完整的族墓制度著称于世。近年来三门峡虢国的重大考古发现,又使国内外史学家对其刮目相待。本文根据文献和考古资料,拟就虢国的族徽和世风予以粗浅的考证。西周春秋时期,古老且显赫的家族都有自己的族徽作为标记,三门峡虢国是一个以虢族为核心的畿内封国,其族源流长,宗法地位重要,它当然也不会例外。西周春秋时期,由于族徽使用的普遍性和文字本身具有一定的原始性,族徽与一般文字两者最初并无本质区别,族徽既可以是某个家族的标志,又可以是某个家族的称号“氏”,如果这个家族领有封国,还可以成为封国的名称。多年来,郭沫若先生一直以为族徽“也就是族名或者国名”。①但是,还必须看到,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东南有两个山水相连、相互依存的小国,一个叫虞,在现在平陆县的东北一带,一个叫虢,在现在平陆县东南靠三门峡一带。这两个小国的祖先都是周的后裔,它们相处的十分和睦。 晋献公在灭了耿(今稷山县西南)、霍(今洪洞县西北)、魏(今运城县)以后,对虢虞两国觊觎已久,然而却找不下合适的借口。那时恰巧虢公丑好兵,两国在边境上时常出现争端,晋献公就想乘机讨伐虢国。一天他向大夫荀息说:“现在可以讨伐虢国了吗?“荀息说:“现在虞虢两国关系很好,若伐虢,虞必相救;若攻虞,虢定救援。”晋献公向荀息征求伐虢的计策。荀息说:“我听说虢公好色,如果咱们多送给他一些美女玩物,他就会沉迷女  相似文献   

5.
三门峡虢国作为西周和春秋早期王畿内的重要封国 ,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然而 ,由于文献资料限制 ,2 0 0 0余年来人们对三门峡虢国的认识局限于地域辨正和历史事件的考订 ,它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却一直处于朦胧之中。 5 0年代三门峡虢国墓地的考古发现为三门峡虢国历史与文化研究提供了难得的考古资料 ,90年代三门峡虢国墓地新的考古发现 ,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震惊 ,不少学者纷纷撰文阐述自己的看法 ,但系统的研究仍然比较薄弱。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张彦修著的《三门峡虢国文化研究》一书 ,以文献、考古资料和金文为基础 ,用历史…  相似文献   

6.
释“虢”     
从商后期算起,汉字的发展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三千多年的历史中,汉字的形体、语义以及语音都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虢"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个常用字,一般用作地名、国名及姓氏,如虢国、虢仲等。虢的本义是什么,又是如何发展的呢?郭姓是如何起源的,虢和郭又有着怎样的联系?本文将揭示"虢"的字形和字义发展过程,以及"虢"同"郭"姓的联系,为研究"虢"文化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7.
虢国历史初探刘海文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从50年代发现以来,已经引起了考古和史学界的关注。1990年这里的重大考古新发现再度引起世人注目,不仅发掘出土了西周中晚期的虢国虢公墓,而且墓葬的完整、随葬器物的丰厚与精美,以及迄今所见最早的铁制兵器──“天下第一...  相似文献   

8.
2016年,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启动了《文化三门峡》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旨在通过丛书的编撰,立足地域文化特色,讲好三门峡故事,传播三门峡文化,提升三门峡城市形象。此文即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先生为即将出版的丛书分册《陕州文化》所作的序言。作者从"中国""中华民族"与"三门峡"地区的密切关系入手,高屋建瓴地论述了陕州文化的内核及其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和贡献。今将先生之文章提前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中国文化研究的不断推进,地域文化作为一个热门话题,不仅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而且也引发了政界及一般民众的兴趣和爱好。与周边洛阳的河洛文化、运城的河东文化研究相比,有关三门峡文化的研究虽然起步稍晚,影响不大,但经过近期一批学者的发掘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结合三门峡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就开发其文化内涵进行研究,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四大一高”战略实施一年多以来,强劲有力的推动着三门峡政治经济文化民生诸多方面的蓬勃发展.这是一个求真务实的科学决策的体现,更是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用科学理论带领三门峡人成功实践探索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三门峡——中国考古学史上的“圣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三门峡——中国考古学史上的"圣地"》一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先生为即将出版的《三门峡地区考古集成》一书所作的序言。作者站在中国大历史、大考古的宏大角度,全面、科学地评价了三门峡地区在中国考古史上的地位,对于我们认识和了解三门峡地区历史地位及文化特色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将先生之文章提前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河南、陕西、山西相近的地缘关系,使三门峡眉户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陕、晋传统戏曲文化的影响,融合了明显的陕、晋传统戏曲文化元素,增进了"黄河金三角"区域人民群众对三门峡眉户的文化认同,使三门峡眉户成为推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纽带之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三门峡旅游业发展形势较好,但在全国范围内仍处于较低水平,旅游地形象不佳,定位模糊,未触及三门峡区域文化的核心层,未准确把握资源特征和城市魅力,宣传力度不够。鉴于此,三门峡旅游形象定位应采取充实文化的层次丰度、综合不同的定位方法、重视旅游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策略,以提高三门峡旅游业的竞争力,以鲜明独特的形象定位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相似文献   

15.
在三门峡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现状分析基础上,对三门峡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开发区位条件、客源条件、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条件、政策条件等进行了评价,由此提出了三门峡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虢国夫人游春图》,是张萱留给后人的一份扑朔迷离的艺术遗产 ,其意蕴连带着盛唐高人骄傲的惯性思维。既有弘扬前人文化精髓的因素 ,又有游离其文化正宗的叛逆倾向。坦露盛唐期富有代表性的真实氛围是其绘画语言的汇集点。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业的发展使区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弘扬,区域文化也可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三门峡旅游产业与区域文化的互动发展还只是停留在表象层面,存在旅游形象定位不准、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健全、宣传不力等问题。为促进三门峡旅游产业与区域文化的互动发展,要准确提炼旅游形象,彰显文化底蕴;整合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文化旅游产品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加强组织协调管理;加强宣传促销,积极拓展旅游产业市场。  相似文献   

18.
加强文化建设推动三门峡经济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强大,实质就是文化的强大,这已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证实.我市要实现"再造一个三门峡、跻身中原崛起第一梯队"的发展目标,这样的宏伟蓝图中不可能没有文化的支持.三门峡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带,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以地方名品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文化、高等教育事业等为支撑,加大研究、开发、建设的力度,必将对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崤函古道位于今黄河三门峡段南岸崤山之中,是沟通长安与洛阳两大古都东西干道上的枢纽路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历史价值。由李久昌教授主编的《崤函古道研究》,不仅从历史文化的角度重新估价崤函古道在中国古代交通史上的历史地位,而且改变以往对崤函古道研究的思维定势,将三门峡漕运研究纳入到其整体研究体系之中,拓宽了崤函古道研究的路径。该书的编定体例也体现了编者对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这两大现实课题的关怀,是认识和研究崤函古道一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权威性文献。  相似文献   

20.
三门峡虢国文化的生成机制基本上都蕴含在西周国家政权的产生、发展过程之中。三门峡虢国墓地的规制和出土器物,严格的公墓制度、雄浑的青铜礼乐器物、精雕的玉器和阵容庞大的车马坑群,无不充溢着三门峡虢国的深厚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