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诗派文人群体与"清流党"渊源甚深,陈宝琛本是清流健将,陈三立、郑孝胥均为清流党弟子,他们的友朋中也有许多清流人物,但宋诗派和"浊流"即近代洋务派关系亦较为密切。本文旨在说明这是一个既有清流风骨,又通晓世界大势的维新群体,在近代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桐城派的基本思想倾向需要加以具体的、历史的辩证分析,通过研究桐城派的产生及兴起,可以发现它们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宋诗派虽没有取得像桐城派那样很大的成就,但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它在理论上和创作上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并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桐城派及宋诗派的出现,都是对于当时极端的拟古之风的反驳。  相似文献   

3.
康熙初年,诗坛掀起一股“宋诗热”的浪潮,德州田雯便是宋诗派的主要理论家之一。田雯的诗学观集中在《古欢堂杂著》一书中,其主要论点是:(1)主真求变的发展观;(2)趋新求奇的审美趣味;(3)祖杜宗黄的师承系列。田雯阐述了宋诗派的诗论,并以之解释了一些诗学现象,大体形成了完整的理论系列,是一份不菲的理论遗产。  相似文献   

4.
黄遵宪和丘逢甲同是晚清客家名人,“诗界革命”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两人自1889年京城相识便结下了忘年之交,在此后的十几年里经常书信往来和诗歌酬唱,交情甚笃。学界对他们的交往有着不同的解读,或认为“诗坛争雄”,或认为“亲密无间”。通过再梳理黄、丘的文字因缘,提出了黄、丘的诗歌酬唱和交往是自觉的,彼此并无意于诗坛争雄,但唱和的频繁程度和唱和中大量用典的现象,给时人造成了诗坛争雄的印象观点。从一个新的视角重新评价黄、丘的交往,即回归他们本身,回归晚清粤东客籍诗人群体,回归诗歌以及“诗界革命”。  相似文献   

5.
中日文人笔话是近代东亚原始的国际交流状态下的产物。黄遵宪使日时期产生了不少的笔话,这些年来笔话不断有新的发现。笔话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产生了一批文化成果;笔话中闪现着间谍的身影,但黄遵宪经受了间谍事件的考验。笔话对于研究黄遵宪的思想、创作,对于研究19世纪末期中日文化交流,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7.
梁启超与黄遵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和黄遵宪都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人物。两人不仅私交甚厚,而且有着共同的政治理想和相近的文化修养。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他们进行了不懈的奋斗,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黄遵宪在维新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思想对梁启超的影响极大,在赞助鼓舞和规正梁启超的事业上有着很大的力量和功绩。  相似文献   

8.
黄遵宪是晚清爱国诗人,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为了挽救民族危亡,黄遵宪一生付出了极大努力。他极力批判旧文化,以出使国外为契机,逐渐吸纳西方文明。用于中国的维新变法,形成了自己的比较丰富的经世致用思想,并力所能及地付诸社会实践,对晚清的社会政治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也作为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彪炳史册。  相似文献   

9.
晚宋江湖诗派取法晚唐,晚唐体卷土重来。杨万里倡导的“晚唐异味”,经姜夔、四灵转接传承,逐渐凝定为江湖诗派的诗学取向。他们以晚唐济江西,带有诗风变革的明确意识,却走向了师法晚唐贾岛、姚合等几位中小诗人,呈现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狭深取向。有鉴于此,江湖大家戴复古倡导效法陆游,江湖诗宗刘克庄在肯定杨万里的同时,亦刻意倡导取法陆游。戴、刘借鉴吕本中矫正江西诗学“以苏济黄”的诗学模式,倡导“以陆济杨”,希图以陆诗的深广社会现实内容来补济晚唐体内容的贫乏单调,以陆诗悲健雄浑的艺术风格来矫正晚唐体诗境的琐屑纤微。这样允当的诗学引导,使得江湖诗派于晚宋独领风骚数十年。  相似文献   

10.
黄遵宪对中国近代报业的发展功不可没。早年东渡日本,是其意识到“新闻纸,启人智慧”的重要时期。甲午战争后,黄遵宪迅速投入“以先知先觉为己任,借报纸以启民智”的实践活动,首倡《时务报》,旋又转赴湖南,力佐《湘学报》、《湘报》。黄遵宪在办报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切近读者的接受能力、信息适量性原则等思想,不失为是近现代报业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1.
宋初三先生——孙复、胡瑗、石介被学界公认为是宋代理学的开山人物。在理学的初创期,他们以复兴儒学、兴盛道统为己任。在文道关系上,他们非文而强调道统;他们身体力行,以诗歌实践着自己的文道观,为宋代重要的诗派——理学诗派的发生、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也深刻地影响到宋诗及后世诗歌,使其带上"尚理"的色彩。  相似文献   

12.
吴浩 《文教资料》2009,(18):32-34
云间诗派为明末清初文坛上一大派,以陈子龙为诗派领袖.然于陈氏之外,宋徵璧等人的辅翼之功亦不可忽视.宋微璧不仅在诗学理论上有所创见,更在实际创作中丰富和完善这些理论,从而更进一步深化了云间诗派的创作内涵.与此同时,他的诗歌也展现出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在云间诗派众人中,宋徵璧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盛唐诗歌时,人们总是倾向于以创作题材为依据把王维、孟浩然划归山水田园诗派,而将高适、岑参列进边塞诗派。题材的区别固然导致王孟诗风与高岑诗风的差异,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就其作为盛唐气象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言,在美学追求乃至诗学思想方面都呈现出某种共同性。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是:王孟诗派与高岑诗派都存在着崇尚建安风骨的倾向,在倡导和实践“风雅”观上也有一致之处。认识到这种共同性,显然有助我们更真切地理解盛唐之音的全部内涵。  相似文献   

14.
黄遵宪历史观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遵宪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诗人。他所处的时代,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下,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逐步转化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是社会经济、阶级关系起着急剧变化,内忧外患、灾难深重的时代。他长期担任驻外使馆官员的职务,不辱使命,做了不少有益于我国人民和维护国家主权的工作。回国后,他参加强学会,创办《时务报》,又在湖南协助陈宝箴实施新政,推行维新变法主张。康有为称赞曰:“中国变法,自行省之湖南起。”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倡导诗歌改革,创作了大量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战斗诗篇,被誉为“中国  相似文献   

15.
近百年来学术界对黄遵宪的研究从未中断过,其中20世纪30年代和80年代出现过两次研究高潮,研究者有中国大陆人,也有台湾、香港人,不少外国学者也参与其间。黄遵宪研究,前50年偏重生平与诗歌;后50年研究范围进一步拓宽。期望今后的研究在“新”与“深”上下功夫,出版雅俗共赏的《黄遵宪诗选注》。  相似文献   

16.
黄遵宪的咏物诗虽然少,仅40几首,但在其整个诗歌创作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分析其咏物诗数量少的原因,论述其咏物诗的创作情况和分类,探讨其对传统咏物诗的继承和创新,从而得出黄遵宪的咏物诗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黄遵宪在政治上主张变法和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新政体,形成了他的“政治革新”思想;在文化思想上主张从文化工具、文化内容到意识形态的改革,形成了他的“文化革新”思想。黄遵宪的革新思想深刻而又超前,在晚清思想史上具有中国现代化的思想起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戊戌变法前后,康有为发起保儒教活动,提出将儒家改造成西方式宗教(儒教)的主张。这个主张引起时人激烈的争论。黄遵宪以其理性主义中西文化观的态度提出,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文化是民族复兴的思想资源,但他反对把儒学变成有宗教设施、组织、教义和祭祀活动的“儒教”。他认为只有积极吸收西学,合中、西、新、旧之学,批判地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真正促进中国的学术文化的发展,并进而担负起挽救民族危机的重任。黄遵宪的理性主义中西文化观在今天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下半叶开始,在美洲华侨逐渐增多,华侨会馆应运而生,且在华侨社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然其受孤立性和美国排华影响遭受美国歧视与排斥。1882年,黄遵宪到美国旧金山担任总领事,时值美国排华的高峰期,华侨会馆面临内外交困,经世务实的黄遵宪为维护华侨利益,其改良主义的法治思想在遭遇美国民主法治之后得以发酵,在此指导之下,其对华人会馆做出整合,进行组织和法律的规范,并联合华侨之力量抵制排华,为华侨会馆的法治化、近代化开启进程,对美国华侨会馆的演变、发展和华侨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艾青与七月诗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艾青以他独具魅力的诗作影响了一大批青年走上诗坛,这其中绝大部分成为七月诗派的中坚力量。艾青的诗学思想与七月诗派的创作理念是相通的,尤其是与胡风的主张大体一致。艾青以其创作上的“楷模”作用与诗歌理论上的“导引”作用,使七月诗派的流派风格最终得以形成,艾青是七月诗派这个队伍中的一位伟大的旗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