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板如歌     
<正>柴可夫斯基好像一直生活在我的心里,他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他之所以被世人接受,是由于他的流畅的旋律与洋溢的感情和才华。他的一些舞曲与小品是那样行云流水,纯洁明丽而又如醉如痴、多彩多姿。比如《花的圆舞曲》《天鹅湖》,家喻户晓,浑  相似文献   

2.
编辑部的话     
史铁生先生走了,他的人生定格在2010年12月31日…… 身后是他一百多万字的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务虚笔记>、<病隙碎笔>等,千百万师生通过<合欢树>、<秋天的怀念>、<我与地坛>走进他的精神世界,感受他与命运不屈的抗争,领悟他对人生和生命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创作<边城>的意图不是再现人生,而是表现生命.他要从苦难的人生里提炼出生命的高贵与美丽,证明人性的善良,来营造他的"希腊小庙",向沦落的人类提供一个理想的圣所.沈从文净化了生活的悲剧,融进了自身孤独的人生情绪,赋予"边城"一种忧郁的基调,悲剧的旋律和纯美的风格,而悲剧的净化正是<边城>深刻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于漪课堂 <变色龙>教学片段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20课<变色龙>,作者是契诃夫,俄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从20岁开始就进行创作,为什么称他是短篇小说大师呢?我请大家看两本书,(出示书)这是<契诃夫小说>,都是短篇的,上册和下册.这两册书选了37篇短篇小说,他一辈子创作了多少小说呢?700多篇,像这样的书20本以上.其中有许多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比如今天我们学的<变色龙>,将来我们要学的<套中人>.  相似文献   

5.
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1864-1949)是德国浪漫主义晚期作曲家、指挥家.1864年6月11日出生于慕尼黑.他是继瓦格纳、勃拉姆斯之后,德国涌现出的最重要的一位作曲家.在他8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他的音乐创作涉猎到各种体载.但最被人熟知的是他的交响诗、歌剧和艺术歌曲.他的早期交响诗创作中受到叔本华、尼采和瓦格纳的哲学思想影响.完成于1888年的歌剧<唐·璜>属于这一时期的作品.在之后的<死与净化>、<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倡导了尼采的超人哲学.认为音乐应该是表现人类发展的图画,不同的宗教、科学都揭示了人类的精神.在歌剧方面,一直到20世纪以后,施特劳斯才开始活跃起来.<莎乐美>、<埃莱科特拉>、<玫瑰骑上>、<纳克索斯岛的阿利亚德姆>、<阿拉贝拉>等都出自他的笔下.其中,以1910年创作的歌剧<玫瑰骑士>最为经典.这部歌剧以18世纪奥地利贵族社会为背景,深刻描绘了奥地利巴洛克时代的华美与颓废.全部音乐基于自然体系,有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维也纳圆舞曲节奏,管弦乐音响十分细腻.通过运用"不间断的旋律"原则,采用古典回施曲、喧叙调、咏叹调等,再现了巴洛克风格歌剧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八音盒     
<正>我的床头有个八音盒,每次打开它,耳边便响起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旋律,听着这熟悉又让人振奋的旋律,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位可亲又可敬的邻居老人。老人姓雷,人们大多叫他老雷,在与他接触的短短三年里,我却和他打成了一片。听别人说他以前是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都不错,只是他特别"凶",待人也特别古怪。或许是他特别"凶"的缘故吧,我曾听一  相似文献   

7.
我区分书的好与不好,有我自己的办法.但最好的书,我想是那种不管时间地点,随便翻开书的任何一页,都可以读下去,并且读出味道来.即使你的心绪不好,也可以在阅读中忘却自我,恢复宁静.能禁得住这样读的书,古今中外不是很多.当然一些传世经典,比如<论语>、<老子>、<庄子>、<大学>、<中庸>、<史记>、<文心雕龙>等,是有此奇效的.<孟子>我试过,就不行.小说中,只有<红楼梦>有此效果.<三国>、<水浒>、<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虽是名著,也禁不住这种阅读方法.至于学者们撰写的研究性著作,欲达此阅读效果,就少得接近于无了.  相似文献   

8.
<正>我青春期的儿子总是能毫不费劲地找到他需要的东西。比如我的自行车,如果他自行车的轮胎爆掉了,而他又没有兴趣修好它;或是曾经属于我如今出现在他床下的鞋子,因为我们的鞋号一样大;亦或是我的加长版《教父》DVD,它们总是一再从我的收藏中消失,出现在他的架子上,摆放整齐,却让我感到烦躁不已——这部电影是我生命中的最爱之一,我不想我的教父离我太远。只有一样东西我的儿子从  相似文献   

9.
生命教育的起点是什么?当然是保全生命并拥有一个健康的生命.去年,台湾成功大学的一位教授送给我他的一部新作,我接到书后吓了一跳,书名叫做<死亡教育>.难道死亡还要有教育吗?我想它应该是从负面来督促每一位教育者、每一个家庭、每一个成人尊重孩子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周国平是一位用灵魂写作的作家,他对死亡的思考贯穿在他的作品中,从自传<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中对挚友郭世英之死的怀念,到<父亲的死>一文中对父亲未尽孝道的内疚,再到纪实散文<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中父女诀别的悲痛,无不与死亡进行深度接触,这也使他对于死亡有了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在<思考死:有意义的徒劳>一文中他集中对死亡进行探讨,他认为思考死对于生却是有价值的,对于死的思考尽管徒劳,却并非没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行板如歌     
柴可夫斯基好像一直生活在我的心里。他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他之容易接受,是由于他的流畅的旋律与洋溢的感情和才华。  相似文献   

12.
行板如歌     
柴可夫斯基好像一直生活在我的心里。他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他之容易接受,是由于他的流畅的旋律与洋溢的感情和才华。  相似文献   

13.
德彪西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他在和声、旋律、织体、调性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同时注入了自己的创新特色,德彪西及他的作品在音乐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焰火>就是他创新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主要从创作特点、演奏技法两大方面分析德彪西前奏曲<焰火>,旨在使演奏者能够尽量接近作者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4.
<我的老师>与<再塑生命>是先后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两篇文章,题目虽然不同,节选的却都是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自传中的同一内容.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有些不道德.他编写<史记>,从<尚书>、<孟子>、<左传>、<国语>、<世本>和<楚汉春秋>那里搬走不少东西,有的是摘叙其事,有的是全用其文.编书嘛,当然可以搜集资料,可以择善而录,可总得注明出处不是?比如<史记>第四卷"周本纪"所载,大半出自<左传>和<国语>,通篇却没有一句提到<左传>,也没有一句提到<国语>,让人一瞧,仿佛所有内容都是太史公原创,倒是裴羁、司马贞、张守节等后人注解<史记>的时候,替他注明了出处.  相似文献   

16.
爱上倾听     
<正>生命将因为你的倾听而更加完美,生命也将因为你的倾听而更加丰润。——题记曾经,匆匆奔忙于成长的道路上,不顾一切地想要到达,却忘记了倾听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爱上了倾听,听花开花落的声,听春去秋来的歌。熹微的晨光中,父爱温暖的旋律,让我爱上倾  相似文献   

17.
<正>小编说年少的我们,热爱许多流行事物,比如明星比如音乐,比如街舞……我们是否想过,妈妈在我们这个年龄时,也曾喜欢过什么流行事物呢?一早醒来就听见了很熟悉的旋律,原来是妈妈在弹电子琴,我迷迷糊糊走过去,惊讶地发现了桌子上的宝贝,一个老歌本。我瞬间就清醒了,和妈妈嘁嘁喳喳地说了一堆旧事,然后在妈妈的教唆下,我从柜子里把另一个宝贝好不容易找了出来:妈妈的手抄歌本。  相似文献   

18.
行板如歌     
<正>柴可夫斯基好像一直生活在我的心里。他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他的作品容易被接受,是由于流畅的旋律与洋溢的感情和才华。他的  相似文献   

19.
怎不忆江南     
赏歌导入新课 (欣赏陈俊华演唱的<忆江南>歌曲,引出课题.出示小资料) <忆江南>,词牌名,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中国古代,诗人写成了一首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这旋律的名称,就是词牌名.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天地》2004,(2):7-9
喜欢的漫画家很多,最崇拜的应该是宫崎骏.虽然他的人物造型不如Clamp养眼,情节也不像筱原般迷离,可他的作品却深深地打动了我.看过<毒伯爵该隐>,我只记得那个酷酷的该隐;看过<人形电脑>,我只对小叽的耳朵感兴趣;但是我却记得<龙猫>、<千与千寻>、<幽灵公主>中每一个精彩的细节.现实与虚幻的完美结合,震撼着内心深处那个最柔软却又最容易被遗忘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