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材古诗文中有不少运用互文见义的修辞方式构成的句子.孤立地看,这种句子无法讲通,有的即使勉强讲通了,也会伤害文义.例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琶琵行》),如果不懂互文见义的道理,就会误解为主人下马送客上船,似乎只有客人在船上.如果这样理解主客怎么会在一起饮酒呢?其实这是说:“主客都下了马,主客又都上了船…….”再如《木兰辞》中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按字面解释是:“将军经历千百次残酷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这就会使人大惑不解,为什么经历千百次残酷战斗死去的都是“将军”.而从军十年胜利归来的却都是“壮士”呢?其实“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在这里互相渗透、互相说明,意义上是合指的、兼顾的.应理解为“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战斗,有的战死了,有的胜利归来”.互文见义简称“互文”或“互见”,古今学者还有称之为“互言之”、“互其文”、“互辞、“互体”等的.互文见义既是一个修辞术语,也是一个训诂术语.唐人贾公彦解释互文曰:“凡言互文者,两物各举一边,以省文.”其实这个定义并不完全,有时还要有意铺陈,将简单的事说得复杂些,藉以渲染气氛,取得一定的修辞效果.此外还应包括在同一语言环境中用同  相似文献   

2.
合句译法是把原文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或复合句或二者的结合在译文中用一个单句进行表达的一种翻译方法。合句译法中有“单句 单句”、“单句 复句”、“复句 复句”等类型。合句译法是句法翻译中十分重要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不少语法论著在谈到复句时,都注意到了关联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关联词语往往用在复句中来联结各个分句,表示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但是,它既可以联结分句,还可以联结词,词组、句子甚至段落,所以,有关联词语的句子不一定就是复句。这样就存在一个带有关联词语的单旬与复句的划界问题。下面两类句子中虽然带有关联词语,一般都认为是单句。  相似文献   

4.
扬州方言谚语句法形式丰富多样,有单句型、复句型和紧缩型三种,其中复句型和紧缩型占绝大多数。单句型包括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以主谓句为主;复句型有一般复句、多层复句,常常采用对称的形式;紧缩型用省略关联词语、惯用格式和"意合"等方式,尽可能地简洁、凝练、便于记忆。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汉语语法结构方面,尤其是在汉语语法教学上,对于单句和复句的划分问题,一直很难找出一个简单易行的区分标准。这就是一个句子以某种形式出现时,它是一个单句;同样的意思,稍微变动一下,就变成复句了。更为难的是同样一个句子,有的语言学家认为是单句,有的则把它归到复句里去了。正如郭中平先生在其论著《单句复句的划界问题》(见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参考资料》P743)所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处理一些船舶碰撞海事的过程中,在一些学者所发表的论文里,对什么是“互见”,什么是“能见度不良”,以及“在能见度不良的水域中近距离内发现来船究竟应执行什么样的规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对此,笔者认为是由于《规则》条款未能对上述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与充分的解释而引起的。本文根据“海员通常做法”、海上避让的实践以及海事法庭的判案惯例,对“互见”与“能见度不良”应如何予以正确的定义,提出了看法,对有关条款的适用范围也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同对,本文还就《规则》第3条第11款、12款及第二章“驾驶与航行规则”中的有关条款,提出了若干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7.
储呈进 《阅读》2013,(3):20-21
有句话说得好:“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意思是说,看一个人要想看到他的心里去,可以看看他的眼睛。同样的道理,要想把一篇文章读懂读透读出意思来,那也得善于去找文章的“眼睛”。文章的眼睛叫做“文眼”。所谓“文眼”,就是文章中的一个关键词语或句子,这个词语或句子往往“事关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文章中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文眼”一般出现在文章的什么位置呢?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无论是在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中,常常能碰到“损人害己”、“水涨船翻”、“知难而退”这类新颖、含蓄的词语。从修辞学角度讲,这是用仿词手法造出来的新词语。“损人害己”是“损人利己”的派生形式,仿照“利己”临时造出一个“害己”,换用的词和原有的词之间是对义关系。“水涨船翻”是“水涨船高”的派生形式,仿照“船高”临时造出一个“船翻”,换用的词和原有的词之间也是对义关系。“知难而退”是“知难而进”的派生形式,仿照“而进”临时选用一个“而退”,换用的词与原有的词之间还是对义关系。这就是民间词源现像。从词源学的角度讲,民间词源现像,导致了词语内部结构和意义的演变和发展。其演变的结果是汉语语汇越加丰富、发达,词义越加精细、微妙。其演变的机制是语言知识的普及和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现像认识的深化。这就必然影响到人们的语言意识。人们不仅知其一,而且知其二;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于是,人们就必然要用精当的语言形式,把自己的意识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句中有指示代词“这”“那”的语言单位,哪一种是单句,哪一种是复句,从语义和结构两个方面给予分析,针对当前存在的不同观点,说明自己的认识,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试析“艳照门”之“门”的类词缀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艳照门”等词语中“门”的语义与“门户”及其引申义完全不用,它虚化为表示“一类事件”的类属意义,给词语增添了贬义色彩;其语法功能也发生了变化,该语素附着在词根之后,在词语中的位置逐渐定位于词尾,并能表示词的体词性质。在传媒的积极影响下,“门”呈现词缀化的一面,仍保留作词根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演变成为一个类词缀。  相似文献   

11.
各民族之间文化、文学的交流对话,主要指的是一种深层的精神上、心灵上的对话,它是各民族文化、文学之间的互相选择、互相参照、互相激活、互相阐发、互相启示、互相理解、互相批判,最终达到各民族文化、文学的自我调整、整合、创造、重构。因此,走向中和才是文化、文学交流的理想境界。中和是传统中庸观的核心,它的经典表述应该是和而不同。不同是尊重差异,尊重个性,和是指和谐相处,互渗互补。从这一角度观照中国文学,可以发现走向中和是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那种认为中国文学不如人或中国文学是一种外发型文学的说法是对一种误解;中国当代文学在一个时期偏离了中和之路,新世纪以来出现的文学上的返魅趋势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2.
一、缩略词语的定义关于缩略词语的定义,目前至少有以下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缩略词语是“普通话中由固定说法经过压缩和简略而形成的词语”①,这种意见对缩略词语的原式给予了限制,即原式必须是固定语。第二种意见认为,缩略词语是“从已相对稳固了的较复杂的词和短语中,直接或间接地抽取其主要成分(词素或词)形成简短的词或词语,表示与原复杂词语相同的意义”的一种词汇现象②。这种意见不仅对缩略词语的原式予以了更为严格的限制,即原式不仅是一般的固定语,而且是“音节复杂、结构复杂、构成成分较多”的固定语,并且还对缩略的方式和…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中的“X客”族词主体是类后缀式指人的词,其中的“客”指“……的人”.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们认知心理的影响.“客”的高频使用最终使其意义抽象化,而形成“……的人”的认知模型,进而构建出一个“X客”的词语模,这一词语模具有较强的类推构词能力,只要符合“……的人”这一认知模型的表达,都可以构成“X客”族词.  相似文献   

14.
试图就互见中“右舷对右舷”对驶局面的现状及发生碰撞事故的原因进行探讨和分析,并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在书面语色彩的词语中,特别是成语中,要用“作”。例如下面的词语都用“作”:作罢、作弊、作对、作废、作怪、作乱、作战、合作、振作、作壁上观、作法自毙、作茧自缚、作威作福、犯上作乱、逢场作戏、敢作敢为、孤军作战、胡作非为、矫揉造作、苦中作乐、令人作呕、乱作一团、默不作声、忸怩作态、认贼作父、始作俑者、述而不作、所作所为、为非作歹、兴风作浪、以身作则、装腔作势、自作自受在口语色彩的词语中,用“做”,例如:做工、做事、做媒、做梦、做人、做生意、做贼心虚、小题大做从词语的搭配说,“作/做”后面的词语如果也常作为动…  相似文献   

16.
“家教”,是当前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词语;“家庭教育”,是现在人们谈论较多的一个热门话题。但是,在人们议论、思考乃至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却常常出现许多矛盾,有的甚至南辕北辙,背道而驰。细想起来,饶有趣味,特撷取数条,试加分析,以供议论者、研究者、施行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位于云南省西部的保山市潞江镇处于怒江峡谷地带是一个多民族汇集的中心区域,德昂族是该地区的世居主体民族之一,聚集地白寨居于汉族与傣族村寨中间,处于汉族文化与傣族文化的包围之中,是典型的“与汉为邻”的“民族互嵌型社区”。从保山市潞江镇白寨德昂族音乐文化交往交流交融角度出发进行研究,为“民族互嵌型社区”的文化建设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古词遗存”是指内蒙古西部方言中有些词语直接承袭中古汉语词义,但普通话中已不使用这些词语,如甚、舁、仰尘、夜来、瓯、钵等。“古音遗存”是指内蒙古西部方言中保留着大量的入声字。  相似文献   

19.
互嵌式发展是体育学术期刊与体育智库系统间的深度交融,是繁荣体育哲学社会科学、推进我国体育学术共同体建设的创新举措。研究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演绎等方法,对新时代我国体育学术期刊与体育智库互嵌的逻辑、价值、过程、现状与路径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新时代我国体育学术期刊与体育智库在目标契合性、内容关联性、功能互补性等方面存在互嵌逻辑关联,互嵌将有助于二者间的赋能增效,其过程呈现出先彼此嵌入,到互构,再到彼此赋能的渐进性特征。当前,我国体育学术期刊与体育智库表现出明显的“二维并行”发展态势,存在认知脱嵌、关系脱嵌、结构脱嵌、资源脱嵌等现实问题,走向“一体互嵌”成为必然。据此提出如下优化路径:树立“互嵌共赢”的体育学术共同体理念、 加强“互嵌共融”的顶层设计与制度规划、构建“互嵌共享”的体育学术信息交流平台、强化“互嵌共生” 的资源优势互补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0.
课程一体化是指把某个范围的课程看成一个有机整体 ,使之通过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和互相联系趋向统一 ,共同产生最优化的教育效果。笔者探讨的一体化课程结构是指在外语专业课程范围内将外语语言类课程和教育类课程 (用外语开设 )相互联系和渗透 ,使二者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探讨的是两类课程所提供的教育内容通过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师范性”和“学术性”趋向统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