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韬奋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里,从小受到的是封建思想和旧礼教的“熏陶”,刚满5岁时,就开始读《三字经》。1909年春,经过八年多儒家文化的“启蒙”后,韬奋走出了家塾,考进了福州工业学校,开始接受“洋学堂”的教育。1912年10月,韬奋17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把他带到上海,报考南洋大学附属高等小学。当时已开学一个多月了,而4年级中正好有一缺额。经沈叔速校长亲自主持考试后,韬奋作为插班生进入该校,开始了他在上海的求学生涯。(-)南洋大学当时已经是国内著名的工程学校,由附小毕业可直接升中院(即附中),中院毕业可直接…  相似文献   

2.
《出版科学》2004,(6):56-58
邹韬奋先生是出版事业的模范,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今年是邹韬奋逝世60周年,明年是他诞辰110周年。在两年之交,本刊特请韬奋纪念馆拟订了《对韬奋,你知道多少》知识自测题。意在怀念韬奋,纪念韬奋,提醒今天的出版工作不要忘记韬奋。自测题可复印,答卷请在2005年1月31日前寄本刊,对优秀本刊将给予奖励。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爱国者邹韬奋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我国近代新闻事业史上的伟大先驱、卓越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他的一生是中国知识分子从资产阶级思想影响下摆脱出来,自觉向产阶级立场转变的典型。韬奋早年在上海就读于南洋公学,后转入圣约翰大学完成学业。他1921年大学毕业后在中华职工教育社工作,1926年接办《生活》周刊,从此开始了他的新闻工作生涯。在长达20多年的笔墨生涯中,他主编过《生活》周刊、《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  相似文献   

4.
邹韬奋先生是出版事业的模范,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今年是邹韬奋逝世60周年,明年是他诞辰110周年。在两年之交,本刊特请韬奋纪念馆拟订了《对韬奋,你知道多少》知识自测题。意在怀念韬奋,纪念韬奋,提醒今天的出版工作者不要忘记韬奋。自测题可复印,答卷请在2005年1月31日前寄本刊,对优秀者本刊将给予奖励。  相似文献   

5.
韬奋的笔名     
邹韬奋,原名邹恩润,韬奋是他的笔名.韬奋的意思:韬,是韬光养晦的韬,奋,是奋斗的奋.一面要韬光养晦,一面要奋斗不息.除了「韬奋」之外,他还用过各式各样的笔名:一九一五年谷僧谷曾一九二七年心水思退沈慰霞因公惭虚秋月落霞春风润一九二八年孤峰清风云霄静渊愚公韬奋一九二九年笑世一九三二年奋奋一九三三年邹韬奋捂  相似文献   

6.
韬奋轶事     
翻阅一九六三年六月出版的《湖南文史资料》第四辑,上有刘恭所作《我所知道的中统》一文,其中记载了邹韬奋同志面斥特务头子徐恩曾一段故事。曾任国民党中统局副局长的徐恩曾,与邹韬奋同志在南洋公学同过学。有一次,徐邀邹到中统局谈话,在座的还有国民党中宣部长潘公展。这个杀人不眨眼的特务头子装出满面笑容对韬奋同志说:“老朋友,你有你的政治见解,我完全同情你的苦闷。这年头谁满意  相似文献   

7.
韬奋先生是上海交通大学(前身为南洋公学)的杰出校友,从附小、到附中、到大学,在交大求学的八年时光,不但为他从事钟爱一生的出版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学养基础,也形塑了他那一丝不苟、锲而不舍、温润进取的人格和不朽的韬奋精神.  相似文献   

8.
马相伯     
教育家马相伯,原名志德,又名建常。改名良,字相伯,晚号华封先生。他于1840年4月17日出生于江苏丹徒一个天主教家庭。8岁入塾读书,先学天主教经典,后学儒家书籍,但他喜欢探询天象奥秘。11岁进入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在上海创办的教会学校——徐汇公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先后获得文科奖赏、圣学奖赏、西文奖赏等。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邹韬奋先生的铜像在南通市落成。为追求真理,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邹韬奋历尽艰辛,于1942年从香港经上海到苏北抗日根据地,南通是他到达的第一站。他在南通地区活动时间较长,江海平原留下了他的革命足迹。为纪念韬奋诞辰95周年,中共南通市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闻和出版两个领域的最高成就奖都以韬奋命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邹韬奋(1895-1941)在我国革命文化史和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作为一个同样深受韬奋影响,有幸活到今天的老文化工作者,每念往事,韬奋的为人处事和种种教诲便会活生生地浮现在眼前。邹韬奋来广西,只有很短暂的两次,可是他对广西的影响却很大。他第一次来广西是1937年12月,这年的11月12日上海沦陷,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文化中心已经转移到武汉,韬奋原计划经香港、广州转武汉,同行的有何香凝、郭沫若等人。在上海开往香港的轮船上,闲谈中郭沫若讲到广西和桂林的情况,引起韬奋等对广西和桂林的极大兴趣。韬奋到香港后,决定绕道桂林,然后再去武汉。他于12月2日从香港出发,同行的  相似文献   

11.
邹韬奋的编辑生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韬奋(1895.11.5—1944.7.24),原名邹恩润,“韬奋”是他从1928年起经常使用的笔名,表示要韬光养晦,奋斗不懈的意思;祖籍江西余江县,生于福建延平,一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和革命救国事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著名的新闻记者和出版家、政论家。1944年,他不幸在上海病逝,延安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由周恩来、邓颖超、周扬等拟订并经毛泽东批阅的《纪念和追悼韬奋先生办法》,周恩来亲笔加上了“提议以韬奋为出版事业模范”的内容。当时的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一致确认先生是中国新民…  相似文献   

12.
上海出版《韬奋全集》据邹韬奋先生的女)L邹嘉马丽最近在上海披露,一部约800万字、共12卷的《韬奋全集》将于明年韬奋诞辰10O周年之际与读者见面。《全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为加快进度,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已专j司拨款20万元予以支持。《全集》的稿件已...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在南京政治学院招待所,我们访问了应邀来南京讲学的复旦大学新闻系副教授丁淦林。这位长期从事邹韬奋思想研究的新闻教育工作者,自1980年以来,先后主编出版了《人民的喉舌——邹韬奋论报刊》、《邹韬奋年谱》等书,发表了《韬奋小传》、《珍贵的遗产》等许多研究韬奋的专论。丁副教授说,“韬奋精神”可以归纳为“勤奋、拚搏、进取、提高”8个字。于是,我们的采访就从这“8个字”开始了. 丁副教授先给我们找了一篇韬奋在1932年写的随笔,接着,他提笔在此文中“一息尚存,还是要干”8个字下,用红笔打上了个着重号说:“韬奋从1926年接编《生活》周刊始到1944年去世止,在他身上,勤奋和拼  相似文献   

14.
飞花拾零     
邹韬奋和韬奋新闻奖邹韬奋(1895——1944),原名恩润,韬奋是他主编《生活》周刊的笔名,是“韬光养晦”、“奋斗不懈”之意.韬奋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政治活动家、著名评论家、杰出的新闻出版工作者.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1996,(2)
韬奋精神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记韬奋新闻奖获得者、宝鸡日报记者宁丽君卜元,王鹏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毛泽东1944年11月在延安举行追悼邹韬奋大会时的题词)这是一...  相似文献   

16.
拙作文学传记《以笔代剑的英雄邹韬奋》最近由河北省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应《中国记者》编辑部之约,谈谈我写作此书的经过和一些体会。领袖们的题词引起的思考我生长在韬奋故乡余江县。由于受韬奋先生思想的熏陶,于1958年7月考进了江西大学新闻系。毕业后,从事记者、编辑工作。追求和需要,使我倾心学习、搜集邹韬奋和他同时代著名记者的史料,一则名人轶事也剪贴起来。研究共性,寻觅个性。拉开历史的帷幕,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场景出现在们面前:  相似文献   

17.
一位杰出人物的成长和造就──读《邹韬奋传记》许力以邹韬奋同志经历的道路。被周恩来同志称为“中国知道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韬奋只活了49岁。但是他一生的活动,却激励着中国知识分子阶层。他的经历和事迹,也是一部丰富多彩的现代史。重庆出版社新近出版...  相似文献   

18.
《出版史料》2004,(3):72-72
邹韬奋(1895-1944年)原名恩润,笔名韬奋。韬奋先生自己说,他最初随便取的“谷僧”笔名在上海《申报》上发表过文章(虽然至今还没有查到署名“谷僧”的文章)。早期编著、编译的《职业教育研究》等几种书,用的是“邹恩润”原名。后来就一直署名“韬奋”,并以此名行于世。郭沫若曾经为韬奋图书馆题写过对联,是以韬奋名字为句首的嵌字联;“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  相似文献   

19.
韬奋楼     
这幢雄伟壮丽的古楼,耸立在华东政法学院校园内。它建造于1897年,原为圣约翰大学的“怀施堂”。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邹韬奋同志于1919~1921年曾在这幢楼里学习。为了纪念邹韬奋同志,1951年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将“怀施堂”改名为“韬奋楼”。这幢百年古楼曾一度失修,在十年动乱中又遭到严重破坏,就连“韬奋楼”三个字也被搞得无影无踪。现已修复。原司法部部长、华东政法学院第一任院长魏文伯同志重新题了“韬奋楼”三个字。邹韬奋同志与世长辞已40载,这座楼作为纪念文物,时刻激励着后人。  相似文献   

20.
韬奋图书馆是为纪念邹韬奋同志而开始筹备的,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均保存在上海韬奋纪念馆。事情已经过去了三十余年,此中经过,常常有人问起而不知其详,今就《图书馆杂志》出版之际,特将韬奋图书馆筹备始末加以叙述,为图书馆事业史提供一份资料。韬奋逝世后,于一九四四年十月十一日在革命圣地延安由周恩来、吴玉章、博古、邓颖超等十三位同志发起而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