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巍 《世界发明》2007,(7):73-74
"红楼梦中人"的选秀活动,可以让很多人愿意再去读《红楼梦》,甚至愿意调动自己的经验,愿意调动自己的记忆,来讨论这些演员是不是更像《红楼梦》的角色,其实所有这些调动过程,本身就是对红楼文化的一个推广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聚焦     
《世界发明》2007,(10):10-10
胡玫让选秀有了新玩法关于"胡玫版《红楼梦》"和"选秀版《红楼梦》"到底怎么拍的消息,在经历了众多的报道之后,胡玫本人终于站出来表示,决定放弃拍《红楼梦》,而选秀版《红楼梦》的投资方华录百纳老总罗立平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将把新版《红楼梦》拍摄期提前,近日将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相关事宜。  相似文献   

3.
贾启明 《华夏星火》2013,(12):80-80
在MBA铺天盖地的今天,传统经典《红楼梦》也引起管理界的重视。例如,中国家电行业的领袖人物倪润峰就特别欣赏王熙凤的管理才能,同时也指出王熙凤存有权威性不足的弱点。事实上,曾芹在《红楼梦》中提供了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塑造了两种不同的管理权威:一是贪婪集权型,主要以王熙凤为代表;二是创新分权型,主要以贾探春、薛宝钗为代表。  相似文献   

4.
周维  陈水平 《科教文汇》2009,(19):252-253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修辞现象,在古典名著《红楼梦》人物命名中得到了充分运用。《红楼梦》人名的隐喻,意味深长,因此在英译的时候能否传神地翻译出其蕴含的修辞意义一直是翻译界专家研究的一个问题。本文选择的是杨宪益、戴乃迭夫妇(Glads Yang)和戴卫·霍克斯(Hawkes)和约翰·闵福德(John Minford)翁婿合译(以下简称霍译)的英语文本,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初步探讨和对比分析《红楼梦》人名中隐喻的英译问题。  相似文献   

5.
丁梦霞 《知识窗》2013,(24):69-69
《林黛玉进贾府》是小说《红楼梦》的重要章回,作者通过林黛玉的眼睛,让我们了解到“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贾府面貌,更重要的是通过描写未出场人物——贾赦和贾政的居处展示了一个事实——荣国府中作为嫡长子的贾赦大权旁落,次子贾政掌控荣府的大权,窥一斑见全貌。  相似文献   

6.
<正>红楼梦我们听说过,改编的电视剧很多人也都看过,其实红楼梦里面有很多的养生常识,如捶背、喝茶等,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红楼梦》中的八种代表性养生方法,一起来学学吧。红楼养生方法之一:感冒采用饥饿疗法《红楼梦》中,从主子到丫环,一日三餐吃得都很少,感冒伤风时尤其如此,大夫不是开药方,而是让人先"清清净净地饿两顿",或者要求饮食一定要清淡。小病不吃药是古人的养生良方。所谓饥饿疗法,不是真的一点都不吃,而是适当地喝些米汤,  相似文献   

7.
正一、引言由平冈龙城、幸田露伴共译的《国译汉文大成红楼梦》是《红楼梦》日译史上最早的一个前80回全译本。伊藤漱平的翻译版本为平凡社昭和33年(1958年)初次印刷的《中国古典文学全集第二十四卷》。两个译本都属于《红楼梦》比较早期的翻译,但是翻译方法和特点却不尽相同。本文旨在通过第三回贾宝玉出场的两套服饰的翻译,探究两个版本在古代服饰翻译上的特点,进而寻找其原因。  相似文献   

8.
马经义 《科教文汇》2008,(29):255-255
随着《红楼梦》的普及,共外文译本已有十多种之多,其中英文译本最为丰富。对推广《红楼梦》,传播中华文化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红楼梦》的英文译本从1892年开始,历经数年,其中承载了众多翻译家、汉学家的心血,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红楼梦》英文译本也在特有的文化背景下历经了属于它自己的演变过程。终于在以霍克思、杨宪益为代表的翻译家笔下为世界人民展示它的绝代风姿。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原书的楔子中有一段话,它告诉读者,《红楼梦》来源于石头上所记的故事,由空空道人抄录下来,经曹雪芹修改、增删后编撰成书。  相似文献   

10.
孙文霞 《科教文汇》2010,(34):75-75,103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古典贵族女子形象。本文将之与《西厢记》中的崔莺莺这一形象从人物形象、表现社会意义、文艺学三大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耿殿忠 《科教文汇》2008,(30):91-92
对于《红楼梦》这样博大精深的经典名著,高中教学从哪些角度切入才能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实在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尝试探讨了教育心理学中的情感角度这样一条切入路径,力求为高中《红楼梦》的教学做一点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呜呜咽咽的凄厉声,暗沉如鬼片的背景渲染,初看新版《红楼梦》就被惊吓得不轻。这拍的是《红楼梦》还是《聊斋志异》?  相似文献   

13.
韩菲  罗雷  苏曼 《科教文汇》2013,(28):133-134
互文性对文学文本翻译有着一定的解释力。在后现代文本理论中,《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在跨文本语际翻译中已进入一个开放性的空间,与他者文化相互对话、碰撞。本文从互文性的视角分析了《红楼梦》在跨文本语际翻译过程中的源语文化重建的必要性,及其和译入语文化的关系,突出其日益明显的文本交流性、开放性和全球性。  相似文献   

14.
曾经对《红楼梦》的认识始终只是“大概不过谈爱情”,也曾为了宝之悲、黛之惨而扼腕叹息。而,当我再次捧起《红楼梦》,如品茶一般细细阅读时,忽觉爱情不过是其中不可缺失的一种香料,品读《红楼梦》也因此变得神圣起来。  相似文献   

15.
富村阳 《科学中国》2007,(10):21-24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最闪耀的一块宝石。如今,“红学家”们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艺术、陶瓷、建筑、诗歌、服饰、礼仪等诸多方面对《红楼梦》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然而,作为“书胆”的石头,却少有人问津。  相似文献   

16.
王亚东 《百科知识》2021,(36):13-14,17
《红楼梦》可谓家喻户晓,其从多个角度说明了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奇妙之处.作者在《红楼梦》中充分运用了我国的经典艺术,如诗词、书法、绘画等,构设出了极具美感的意境,对人物的刻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可以说,《红楼梦》是一部价值不可估量的著作,其中蕴含的艺术元素、文化元素,无论是对当下的文学界还是对后人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分析和对待.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的后40回向来被认为不是曹雪芹写的,而是高鄂续写的,但研究《红楼梦》的权威又自2007年开始,把后40回的作者改成了“无名氏”!到底《红楼梦》的后40回是谁写的?  相似文献   

18.
当市场经济的大潮席卷神州大地时,人们又发现《红楼梦》居然是一座令人发财致富的金山。一部《红楼梦》,千古成绝唱。多少年来,人们对这部天下奇书津津乐道,红学家们的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当市场经济的大潮席卷神州大地时,人们又发现《红楼梦》居然是一座令人发财致富的金山。这些年来,一些出版社纷纷吃老祖宗的遗产,校编出版精美的《红楼梦》及据此改编的读物,的确是抱回了金娃娃。不过,使人更感兴奋的是,一些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借《红楼梦》的名气,联想思维或反求拓新,谱写出市场经济时代的红楼新曲。记得80年代初…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故事让读者扼腕叹息,黛玉的悲剧命运牵动着无数读者的心。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对林黛玉的成长经历、人格特征和抑郁心境进行分析,以期对黛玉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崔璨 《科教文汇》2010,(2):39-39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大卫·霍克思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英译版《红楼梦》也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本文着重比较分析两个版本中第三回的翻译,包括译者译风、语篇意识、文化负载词等,体现了译者不同的翻译风格与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